姜蘊沁,李琛瑛,吳 櫻,王 靜,王璐玲,陸 萍,陸瀅屹,倪皓軒,蘇殷婷,陳兆善
代謝綜合征是一系列因中心性肥胖或超重,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代謝紊亂、高血壓、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IR)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癥候群[1]。代謝綜合征癥狀在人體各類基礎代謝方面互相產生作用及關聯(lián),并且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直接作用于動脈血管,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生[2],同時增加了2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3-4]。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數(shù)據(jù)表示,全球有25%的人口明確患有代謝綜合征[5]。我國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已超過15%,患病人數(shù)超過2億例[6]。本研究觀察代謝方治療代謝綜合征糖脂代謝的療效及對病人血脂、血糖等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yī)醫(yī)院心病科門診就診的病人88例。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4例。由于不同年齡基礎代謝率相差較大,為確保本研究的有效性及可比性,故病人年齡選擇40~60歲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較高的中年病人。因考慮到中年婦女更年期對基礎代謝率的影響,故本研究病例統(tǒng)一為男性。對照組年齡(52.93±10.37)歲,病程(1.44±0.64)年;治療組年齡(52.82±9.58)歲,病程(1.42±0.63)年。兩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標準
1.2.1 診斷標準 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制定的診斷標準[7],以腹型肥胖(男性腹圍≥90 cm、女性腹圍≥85 cm)為基本條件,同時以下4項指標中合并任意2項,即可確診為代謝綜合征:①三酰甘油>1.7 mmol/L,或已接受相應降脂治療;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 mmol/L(男性)或<1.1 mmol/L(女性),或已接受相應的治療;③收縮壓≥13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張壓≥85 mmHg,已接受相應治療或在發(fā)病之前已診斷為高血壓;④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5.6 mmol/L,已進行相應的治療或在發(fā)病前已診斷為2型糖尿病。本研究選取的對象為代謝綜合征糖脂代謝異常的病人,故病例需滿足腹型肥胖,并伴有血糖、血脂代謝異常。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且出現(xiàn)糖脂代謝異常[腹圍≥90 cm、體質指數(shù)(BMI)24~30 kg/m2];符合中醫(yī)痰瘀互阻證診斷;年齡40~60歲,男性;病人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依從性良好可接受隨訪;經(jīng)控制飲食、增加運動量等生活方式干預,血脂、血糖仍高于正常水平空腹血糖≥7 mmol/L,總膽固醇>5.2 mmol/L,三酰甘油>1.7 mmol/L,需要口服藥物治療;未使用降脂、降糖藥物治療,或除基礎治療外,未使用中藥、中成藥聯(lián)合治療,或雖使用過,但其洗脫期已超過1周;無臨床用藥禁忌證。
1.2.3 排除標準 不符合臨床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的病人;不符合中醫(yī)痰瘀互阻證診斷的病人;年齡、性別不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肝臟、腎臟、造血系統(tǒng)、腫瘤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病人;正在使用肝素、甲狀腺素治療和其他影響血脂代謝藥物的病人;經(jīng)激素類藥物治療后引起血糖異常的病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空腹血糖>1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5 mmol/L),需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病人;不同意本研究治療方案。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在控制飲食結構及每日攝入的總熱量、適當運動基礎上,配合藥物口服治療。根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代謝綜合征全球共識定義解讀》[7]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93819,規(guī)格:每片20 mg)治療,每晚1片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23371,規(guī)格:每片0.85 g)治療,根據(jù)病人血糖情況,每日2次或3次,每次1片口服。治療3個月。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代謝方治療,方藥組成:桃仁9 g,生大黃9 g,澤瀉30 g,黃芪18 g,天花粉30 g,黃連6 g,山楂30 g。中藥方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yī)醫(yī)院中藥房煎制,每劑煎成2袋,每袋約200 mL,每日分2次服用。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一般資料 BMI=體重(kg)/身高(m2),BMI是國際常用的測定人體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指標。使用醫(yī)用人體電子秤測量身高、體重后計算BMI。
1.4.2 相關實驗室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病人血液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采用穩(wěn)態(tài)模型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FPG(mmol/L)×FINS(mU/L)÷22.5。
1.4.3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觀察病人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記錄處理情況。
1.5 臨床療效判定 治療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藥新藥治療高脂血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中藥新藥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進行療效判定。痊愈:臨床表現(xiàn)基本消失,體重、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基本恢復正常。顯效:BMI<25 kg/m2,血脂符合以下任意1項:①總膽固醇較治療前下降≥20%;②三酰甘油較治療前下降≥40%;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治療前升高≥0.26 mmol/L;④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20%。血糖指標符合以下任意1項:①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②糖化血紅蛋白較治療前下降30%,或達到正常范圍。有效:BMI為25~28 kg/m2,血脂符合以下任意1項:①總膽固醇較治療前下降≥10%但<20%;②三酰甘油較治療前下降≥20%但<40%;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治療前升高≥0.104 mmol/L但<0.26 mmol/L。血糖指標達到以下任意1項:①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8.4 mmol/L;②糖化血紅蛋白較治療前下降1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無效:BMI、血脂、血糖檢測未達到上述標準。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7%,治療組為9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BMI、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BMI、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胰島素、HOMA-IR較治療前降低,HDL-C升高,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MI、生化指標比較(±s)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本研究通過3個月治療觀察及對比,結果顯示,治療組改善BMI、血脂、血糖、胰島素抵抗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代謝方可有效改善血脂、血糖代謝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減輕病人癥狀。代謝綜合征因癥狀復雜,病程較長,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常需多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時間較長。服用藥物易對病人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且需長期治療,病人依從性較差。
雖然中醫(yī)對代謝綜合征認識較晚,歷代古籍中無對該病的論述,根據(jù)代謝綜合征病人臨床表現(xiàn),從“消渴”“膏脂”等方面進行證候分析、辨證論治。目前,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致肝、脾、腎功能失調是導致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的首要原因[9]。代謝綜合征病人多為中老年人,此類人群腎氣始衰,精氣減弱,久臥少動,肝氣郁滯,或飲食肥甘,滋生痰濕,影響肝脾腎三臟的氣機運作。氣機不暢,食滯于中,津液失于布散,痰瘀內生[10]。痰濕、瘀血一旦形成,進一步影響氣血津液運行和疏布,使臟腑氣血精液虛損,加重痰濕及瘀血對機體的影響[11]。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代謝綜合征的致病因素。
基于中醫(yī)學對代謝綜合征的病因病機分析,本研究以活血化瘀、祛痰降濁為治療原則,采用自擬代謝方輔助治療代謝綜合征病人糖脂代謝異常。代謝方藥物組成中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效,配合生大黃清熱利濕祛瘀,共奏祛瘀利濕之效,均為方中君藥;澤瀉利水滲濕,黃芪益氣,氣能行血,助活血降濁之效,共為臣藥;天花粉生津止渴,可改善病人糖代謝異常引起消渴之癥,黃連清熱燥濕,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連含有小檗堿、黃連堿等成分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脂、減輕肥胖、抗脂肪變性[12]、改善胰島素抵抗的功效[13-14],胰島素抵抗認為是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的核心機制[15],因此黃連從主要發(fā)病機制進行改善,兩者清熱燥濕生津共為佐藥;山楂化濁降脂、行氣散瘀,味酸甘,既有降濁行瘀之效,又可調和諸藥,為方中使藥[16]。本研究應用代謝方輔助治療代謝綜合征糖脂代謝異常,療程為3個月。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對比,治療組BMI、糖脂代謝水平、胰島素抵抗明顯改善。代謝方具有活血化瘀、祛痰降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改善病人癥狀,減輕或延緩心血管并發(fā)癥。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應用安全可靠。
本研究觀察代謝方輔助治療代謝綜合征病人糖脂代謝異常的臨床療效,證實了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代謝方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病人癥狀。由于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因素較多,評價指標復雜,今后將繼續(xù)進行長期跟蹤隨訪調查,進一步觀察代謝方輔助治療代謝綜合征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