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肛腸科,山東平原 253100)
肛周膿腫在臨床上又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是一種發(fā)生于肛門、直腸或肛管周邊的感染性急性化膿病癥,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xiàn)肛瘺等癥狀,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臨床盡早對肛周膿腫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但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嚴重疼痛的問題,并引發(fā)患者的焦慮情緒,對臨床治療及康復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2]。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于改善患者情緒、提升治療和康復效果具有顯著的作用,常被應用于臨床各類心理疾病的治療中?;诖?,本研究選取2021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后患者為對象,通過隨機分組對照,探究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患者術后疼痛與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6 例肛周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切開引流術治療。納入標準:(1)均為初次接受肛周疾病手術治療;(2)無閱讀或理解能力障礙。排除標準:(1)合并骨折、肌肉拉傷等問題;(2)近期具有心理咨詢治療或其他放松訓練經(jīng)歷。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3 例。研究組患者男女分別為18、25 例,年齡22~59 歲,平均(43.02±8.4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分別為19、24 例,年齡24~60 歲,平均(43.87±8.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對照組患者術后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術后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5 d,并使用康復新液對患者手術創(chuàng)口實施換藥治療,患者每日換藥1 次,對于術后創(chuàng)面存在滲出過多或明顯水腫的患者,可每日給予患者換藥2 次,同時給予患者1/5 000高錳酸鉀坐浴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具體方法如下:患者選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遵循從上至下的訓練原則,先對患者機體各處肌肉展開5~10 s 的收縮練習,訓練的同時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并體會肌肉緊張的感覺,之后迅速松弛肌肉30~40 s,并引導患者在深呼吸的同時體會肌肉松弛的感覺。對患者反復開展肌肉收縮與松弛訓練,訓練時長根據(jù)患者訓練肌群范圍的不同進行靈活調整,≤20 min/次。待患者熟練掌握肌肉放松訓練方法之后,引導患者重點對肛周肌肉展開訓練。訓練時,醫(yī)護人員可播放錄制好的放松訓練視頻對患者展開示范教學,指導患者根據(jù)視頻內容展開肌肉放松訓練。每日訓練1 次,連續(xù)訓練7 d。
(1)采用簡式McGill 疼痛問卷中現(xiàn)有疼痛強度(PPI)評分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說明疼痛癥狀越嚴重[3]。
(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均為評分越高則說明心理狀態(tài)問題越嚴重[4]。
(3)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舒適情況,統(tǒng)計患者術后12 h 內入睡困難、排尿困難與使用止痛藥物情況。入睡困難評價標準:患者心情煩躁,無法順利入睡。排尿困難評價標準:患者存在尿意且無法自行排出尿液,叩診結果顯示為濁音,腹部檢查結果可見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緣腹部呈隆起狀,患者需經(jīng)導尿方可順利排尿。
(4)以患者治療前后PPI 評分變化情況作為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治愈:患者治療后PPI 評分下降3分及以上;有效:患者治療后PPI 評分下降1~2 分;無效:患者治療后PPI 評分下降不足1 分,或未出現(xiàn)下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PI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P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患者的PPI 評分較對照組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PI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PPI 評分對比[(),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AS 與SDS 評分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AS 與SD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 與SDS 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SAS 與SDS 評分對比[(),分]
研究組患者術后12 h 內入睡困難、排尿困難與使用止痛藥物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情況對比[n(%)]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90.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研究發(fā)現(xiàn),肛門、直腸周邊軟組織發(fā)生細菌感染是引發(fā)肛周膿腫的主要原因。肛周膿腫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肛周疼痛,并伴有厭食、入睡困難、坐臥難安等癥狀[5]。由于肛周膿腫患者破潰處的愈合難度較大,患者發(fā)病后在缺乏有效治療的情況下,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甚至會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通過對肛周膿腫患者實施切開引流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使患者擺脫肛周膿腫所帶來的痛苦,但患者術后往往會產(chǎn)生較為強烈的疼痛反應,不僅會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更會對患者的手術治療預后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6]。相關研究顯示[7],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后患者受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影響,存在全身肌肉緊張、肌肉僵硬、尿頻尿急等癥狀,進而導致患者體內的內源性鎮(zhèn)痛物質含量減少,致痛物質與抗鎮(zhèn)痛物質水平升高,導致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一步加重,從而增強了患者對于創(chuàng)口疼痛反應的主觀感受。
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通過引導患者反復進行肌肉收縮放松練習,使患者能夠有意識地對交感神經(jīng)張力加以控制,從而減少機體內與應激反應相關的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強化患者機體對心理與外部環(huán)境刺激的調節(jié)能力[8-9]。將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應用于臨床相關疾病的治療中,有利于減輕患者各類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對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具有顯著的效果。
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受正性心理活動調節(jié)的影響,其機體內源性鎮(zhèn)痛物質分泌量增加,有利于加強對各類疼痛癥狀的緩解效果[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PPI、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問題,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12 h 內入睡困難、排尿困難與使用止痛藥物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臨床針對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后患者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對其心理與生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緩解患者術后疼痛問題,同時能夠有效保障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對儀器設備需求較低,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在臨床治療中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有利于減輕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后患者的疼痛癥狀,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為患者手術治療預后效果帶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