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孫啟睿
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
內(nèi)容提要:《說文解字》中首以“韻”指詩詞格律之諧調(diào),東漢晚期至南朝又用其品評人物及繪畫理論?!绊崱狈懂犞鸩匠蔀橹袊鴤鹘y(tǒng)藝術理論中的重要范疇之一。黃庭堅則將“韻”推至高處,多次在其藝術批評中進行闡述。本文擬從“韻”范疇角度分析黃庭堅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及藝術批評時一以貫之的審美理念,把握其書論、畫論、文論的統(tǒng)一,進行“韻”范疇的共通性研究。
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以擅詩書、汲古求新、力求尚韻免俗的審美追求而享譽甚高。這種獨特的文藝思想及審美范疇是在審美本質(zhì)理論指導下,對其文藝理念影響下的審美現(xiàn)象的類型化概括。在尚韻理念貫穿藝術實踐始終的同時,他的鑒賞、品評都表現(xiàn)出他對審美本質(zhì)即審美現(xiàn)象最高層次的抽象和最普遍把握?!绊崱睂徝婪懂爩S庭堅文藝理念的核心思想具有統(tǒng)攝作用,是對黃庭堅藝術認知的理性總結(jié)。
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評“宋四家”云:“綜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獨到,各有專勝:蔡勝在度,蘇勝在趣,黃勝在韻,米勝在姿?!薄绊崱狈懂犑屈S庭堅創(chuàng)作品評獨到的關鍵。宋時書家大都受唐代重法度的影響,書壇呈現(xiàn)一定的淺俗現(xiàn)象,“韻”范疇被黃山谷廣泛運用乃針砭時弊之舉。劉禹鵬博士曾在其論文《宋代文論與書論審美范疇的融通研究》中寫道:“黃庭堅以‘韻’論藝,幾乎全是以‘韻’字作為一個獨立范疇來使用,不與其他語詞相連而構(gòu)成復合范疇?!碧匾鈴娬{(diào)“韻”是獨立范疇,旨在對黃庭堅“尚韻戒俗”之說中“俗”的辨析,突出“韻”的獨立性。此外,文章還從“韻”的內(nèi)涵特征、審美意象、審美意趣等角度將“韻”范疇分為含蓄余意、超塵脫俗、簡遠平淡三個方面,為我們理解“韻”作為獨立審美范疇而存在提供了理論支撐。
鄧椿曾在《畫繼》中對黃庭堅的鑒賞力贊道:“予嘗取唐宋兩朝名臣文集,凡圖畫紀錄,考究無遺;故于群公略能察其鑒別。獨山谷最為精嚴?!秉S庭堅曾在跋王詵所藏的《北齊校書圖》時寫道:“往時在都下,駙馬都尉王晉卿時時送書畫來作題品,輒貶剝令一錢不值,晉卿以為過,某曰:書畫以韻為主。足下囊中物無不以千金購取,所病者韻耳。收書畫者,觀余此語,三十年后當少識書畫矣?!贝搜渣c明“韻”是黃庭堅評判畫作的關鍵,更是藝術家實現(xiàn)藝術境界飛躍的關鑰所在。因此,黃庭堅以“韻”觸類旁通,在《題摹燕郭尚父圖》中寫道:“往時李伯時為余作李廣奪胡兒馬,挾兒南馳,取胡兒弓,引滿以擬追騎。觀箭鋒所直,發(fā)之,人馬皆應弦也。伯時笑曰:使俗子為之,當作中箭追騎矣。余因此深悟畫格。此與文章同一關紐,但難得入人神會耳?!贝竽懶路f的創(chuàng)作理念及虛實相宜的構(gòu)圖畫面,創(chuàng)造出意境無窮的藝術效果,令黃庭堅頓悟到藝術門類間的碰撞融通,他的文藝美學理念也隨之豐富。他在《題明皇真妃圖》中言:“故人物雖有佳處,而行布無韻,此畫之沉疴也?!贝搜允菍χx赫“氣韻生動”美學命題的繼承,充分展現(xiàn)出黃庭堅對作品生命力及繪畫節(jié)奏延展性的要求。
圖1 宋 黃庭堅 松風閣詩帖(局部)32.8cm×219.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認為:“筆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須其韻勝耳?!眲⑽踺d《藝概·書概》道:“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薄对u書》中載:“黃太史有言:士大夫下筆,使有數(shù)萬卷書氣象,便無俗態(tài),不然,一楷書吏耳?!秉S庭堅力破技藝與人格的壁壘,力求表達“單方只一味,盡在不言中”的心領神會之美。其弟子范溫曾言:“至于山谷書,氣骨法度皆有可議,惟偏得《蘭亭》之韻?!秉S庭堅作書重“韻”與他自我人格的約束密不可分,其于《書繒卷后》中題云:“或問不俗之狀,老夫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于俗人,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平居終日,如含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雖使郭林宗、山巨源復生,不易吾言也?!彼赋觯骸皩W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秉S庭堅心有學識道義,萬卷書之精華匯于筆端,下筆自有“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的言不盡之美??涤袨樵u黃庭堅:“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其神韻絕俗,出于《鶴銘》而加新理,則以篆筆為之,吾目之曰行篆,以配顏、楊焉?!笔廊藢S書的贊譽頗高,大抵基于他把書家的主觀人文精神與藝術品評、藝術創(chuàng)作互為觀照,形成一套上自人格書品,下至筆墨布白的嚴格完整的審美體系。尚韻導向下的獨特審美觀念與頗具美學意蘊的表達形式也為黃庭堅日后的文藝實踐活動呈現(xiàn)鮮明美感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庭堅以“文章最忌隨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作為詩文創(chuàng)作箴言,江西詩派的諸多作家更將點鐵、換骨法奉為圭臬?!包c鐵成金”說載于黃庭堅《答洪駒父書》,“奪胎換骨”論為黃庭堅《冷齋夜話》所記,前者著眼于語言,后者則強調(diào)新意。二者的本質(zhì)都在于強調(diào)作詩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黃庭堅將這兩者推向了高峰,真正做到“幾于無一字無來歷”。張耒評黃詩云:“不踐前人舊行跡,獨驚斯世善風流?!秉S庭堅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注重對“神韻”“風骨”的渲染突出,往往僅以一兩句詩便將畫面勾勒而出。黃庭堅《登快閣》云:“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他沒有對樹、月等意象進行細致描述,卻能表現(xiàn)出開闊深遠的畫面。這種粗獷豪邁的筆觸、渾茫蘊藉的詩律既是黃庭堅對唐詩風格的繼承,也是他獨具風韻的美學展現(xiàn)。此外,黃庭堅對色調(diào)對比搭配也極具個人特色,如“青玻璃盆插千岑,湘江水碧無古今”“連空春雪明如洗,忽憶江清水見沙”。黃詩所營造出的“畫境”不重對自然景物的細致描摹,而給予客觀事物最強烈的色彩渲染,以文字傳達視覺沖擊感,表達畫境之“韻”。
圖2 宋 黃庭堅 花氣熏人帖30.7cm×43.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的文藝理論多見于后人整理輯成的《山谷題跋》《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刀筆》等,黃庭堅的那些題跋、詩詞、書信不僅展現(xiàn)出他獨樹一幟的文藝美學思想,也為后人領悟“韻”審美范疇留下翔實的文史資料。尚韻美學觀念是黃庭堅的藝術追求,吾輩后學更當醉心于此,將黃庭堅所標舉的“韻”審美范疇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發(fā)揚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