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衡仝
糖尿病腎病(DN)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中常見的合并癥,以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及進行性的及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為主要表現(xiàn),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腎衰竭及不良預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重要治療難題[1]。關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臨床多以降糖降脂,同時配合飲食、運動等手段進行干預,但療效不夠理想。前列地爾是一種前列腺素,具有降低血脂和血黏度、改善血流動力學、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2]。氯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對于抑制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阻止血管重塑,保護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臟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3]。本研究探討了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水平及微循環(huán)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89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診療中國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以上,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原發(fā)性腎病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腎損傷者,精神疾病或嚴重意識障礙,合并嚴重心、肝、肺等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惡性腫瘤,對本研究藥物禁忌或過敏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89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為對照組(44例)和研究組(45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5.45±7.59)歲;Mogense臨床分期:Ⅰ期17例,Ⅱ期14例,Ⅲ期13例。研究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5.71±7.48)歲;Mogense臨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14例,Ⅲ期15例。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0A12),兩組臨床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飯前20min皮下注射胰島素[廠家: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21020642]控制血糖,2~4個單位/次,3次/d;同時給予低鹽、低糖、低蛋白飲食,糾正酸堿度及水、電解質(zhì)平衡,指導患者運動鍛煉。對照組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廠家:北京泰德制藥,批號:20191219)治療:靜脈注射,2ml/次,1次/d;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氯沙坦鉀片(廠家:杭州默沙東制藥,批號:20191125)治療:口服,起始劑量為50mg/次,1次/d。1周后根據(jù)降壓情況可調(diào)整為100mg/次,1次/d。所有患者的療程均為8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內(nèi)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ml,檢測儀器選用貝克曼庫爾特AU48全自動生化儀,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bA1c、Cys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ET-1水平,采用改良硝酸鹽還原法檢測NO水平,HbA1c、CysC、ET-1及NO相關試劑盒均購自浙江世紀康大醫(yī)療公司。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情況,采用谷氨酸脫氫酶法檢測血清BUN,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測定Scr,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UmALB。
1.4 療效評價 參照糖尿病腎病的診療指南[4],顯效:治療8周后癥狀及體征消失,血糖水平降低幅度超過治療前40%,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超過幅度治療前的50%,腎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治療8周后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有所降低,但不足50%,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者治療8周后未達到顯效及有效標準。比較兩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A1c、CysC及微循環(huán)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HbA1c、CysC、ET-1及NO等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血清HbA1c、CysC、ET-1等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組在治療8周后血清HbA1c、CysC、ET-1等水平均低于對照組,NO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bA1c、CysC及微循環(huán)指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 兩組治療前血清Scr、BUN及24h Um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Scr、BUN及24h UmALB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Scr、BUN及24h UmALB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8周后,研究組顯效24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22例,總有效率77.27%),比較結(jié)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單位:例(%)
目前,關于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普遍認為糖尿病腎病發(fā)病與遺傳、糖代謝紊亂、炎癥介質(zhì)、微循環(huán)障礙、腎小球高壓力及高濾過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5]。因此,積極采取措施,控制患者血糖血壓水平,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改善腎小球高壓力及高濾過狀態(tài)對于控制或逆轉(zhuǎn)糖尿病腎病病情,保護和改善患者腎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前列腺素E1的合成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前列腺素E1水平的降低可導致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造成白蛋白滲出增加,導致患者出現(xiàn)尿蛋白,從而加速患者腎功能損傷[6]。前列地爾又稱為前列腺素E1,是一種血管擴張劑,可擴張腎小球血管,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改善腎小球內(nèi)部高壓力狀態(tài),從而減少尿蛋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起到保護腎臟功能的作用。氯沙坦鉀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通過阻斷ATⅡ受體發(fā)揮擴張腎小球血管,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起到保護腎臟功能的作用。本研究應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77.27%),提示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臨床通過測量血清中HbA1c判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有研究指出,HbA1c也可反映機體腎功能狀態(tài),血清HbA1c水平升高會造成氧和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從而影響腎臟血管血流量,造成局部缺氧缺血,增加腎小球病變風險[7]。CysC為一種堿性分泌性蛋白,主要由腎臟清除,CysC水平的高低與體內(nèi)腎功能的損害程度具有明顯的相關性[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血清HbA1c、CysC水平相較于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可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HbA1c、CysC水平,同劉海琴等[9]相關報道結(jié)果一致。目前,臨床上已證實微循環(huán)障礙與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及預后密切相關,ET-1及NO是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重要指標,ET-1具有收縮血管功能的作用,NO是舒張血管的重要因子,維持兩者的相互平衡狀態(tài)對于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狀態(tài)具有重要作用。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ET-1水平呈現(xiàn)高表達,而NO水平呈現(xiàn)明顯低表達。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ET-1水平相較于治療前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NO明顯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同叢玉璽等[10]相關報道結(jié)果一致,提示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微循環(huán)障礙的改善效果滿意,這也是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BUN、Scr及24h UmALB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還可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臟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
綜上所述,應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氯沙坦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中HbA1c、CysC水平,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狀態(tài),臨床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