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適合種植水稻,是四稻混栽稻區(qū),種植面積達到4.5萬hm2。水稻稻曲病是當地較為常見的病害,尤其在近幾年發(fā)病較為嚴重,影響到水稻產量和品質。為了防治此類病害,通常使用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進行防治,為掌握其最佳劑量、用藥次數和防治適期,篩選防治稻曲病的新型環(huán)保高效藥劑,對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防治稻曲病進行了大田示范試驗。結果表明,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理想藥劑,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900 mL/hm2藥后15 d防效達69.19%,防治效率較高,可充分預防水稻病蟲害。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田概況
試驗田設在安徽省宿松縣洲頭鄉(xiāng)泗洲村示范田。該試驗田為稻蝦連作綠色防控示范區(qū),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交通較便利。深兩優(yōu)3117為試驗品種,于5月27日播種,6月21日機械栽插,移栽密度4×9寸。移栽前每公頃施加51%(17-17-17)心連心復合肥450 kg,6月29日每公頃追施46%紅四方尿素450 kg拌30%芐嘧·丙草胺1 800 g作提苗肥并封閉田間雜草,拔節(jié)至孕穗期每公頃追施46%尿素75 kg+ 60%氯化鉀112.5 kg作孕穗肥。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受氣候、地勢、土壤等影響。為提高水稻種植技術水平,增加水稻產量與產出效率,并且保證水稻口感及質量,提高農民收入,試驗區(qū)域內未使用其它稻曲病殺菌劑[1]。
1.2試驗處理與設置
本試驗設置: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750 mL/hm2(由澳大利亞紐發(fā)姆有限公司提供);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900 mL/hm2(由澳大利亞紐發(fā)姆有限公司提供);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1 050 mL/hm2(由澳大利亞紐發(fā)姆有限公司提供);30%肟菌·戊唑醇SC(豐樂年年豐)600 mL/hm2(由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空白對照;5個處理采取隨機排列,不設重復[2]。
育苗準備:在育苗期間,需符合產量需求,遵循因地制宜需求,根據種植區(qū)域狀況選種,在高產地選擇高質量的水稻種子。若處于壯苗階段,要及時加強對土地治理,確保水稻根系健康生長,澆水時,要注意滲透。同時控制土壤緊實程度,土壤不能太結實,容易板結。根據正常比例施用有機肥,確保土壤酸性,促進水稻高產[3]。
播種準備:在播種前,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檢測水稻發(fā)芽情況。正常情況下,種子浸泡4 h,隨后將種子放在器皿中,觀察種子發(fā)芽情況。在浸泡前,將種子晾曬3 h左右。用鹽水浸泡種子,將溫度控制在12℃,浸泡8 d,上述步驟完成后,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幫助種子催芽,此時溫度應達到25℃。
整地準備:在種植水稻時,使用格田形式,此時要求土地平整,并且采用輪耕制度。另外,在翻土時,標準深度應達到20 cm。需以水整地的形式出現,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狀況,使泥漿質更為柔軟。
1.3施藥時間與方法
用藥2次,第1次在2021年9月3日下午,第2次在9月12日下午,此時為齊穗期。每公頃使用稀釋后的藥液675 L,無需再進行處理,可直接噴灑。使用綠野牌16 L智能型電動噴霧器,進行常規(guī)噴霧,噴頭流量為0.88 L/min,工作壓力為0.15-0.45 MPA,單個圓錐噴頭進行作業(yè)。
1.3.1常見病蟲害
大斑病是水稻生長常見病害,主要發(fā)生在水稻葉片處。水稻葉片出現很多灰色小點。若未及時處理,這些灰色小點慢慢向四周擴散,擴散到苞葉、葉梢等位置,并產生黃褐色大斑點。同時受氣候影響,氣候越潮濕,越容易形成霉狀物。吉林省雙遼市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大斑病發(fā)生率較高。大斑病主要由土壤中變病源菌含量引起。水稻品種抗病害能力也會直接影響大斑病發(fā)生。要及時對發(fā)病葉片進行處理消毒,并且隨時檢查。必要時應噴灑農藥防治。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能會染上病毒,其中最著名的是矮花葉病毒。當水稻感染矮花葉病毒時,葉片會產生綠色線條。若未及時整治,整個葉片都會受到病毒侵害,呈現黃色。
防治銹病的主要措施是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水肥管理與種植密度是預防銹病重要的措施。
水稻螟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主要害蟲。主要為葉片打孔,莖稈鉆蛀,啃食籽粒,從而造成水稻易倒伏,降低產量,影響水稻品質。防治水稻螟主要措施是對土壤進行科學處理,消毒深翻,減少水稻螟卵在土壤越冬概率。同時使用生物防治措施,水稻螟天敵為赤眼蜂,可破壞水稻螟繁殖,從而達到防治水稻螟的效果。若生物防治措施無法徹底消滅水稻螟,可使用化學藥劑噴殺。
水稻黏蟲會在降水量大的季節(jié)對水稻產生影響。主要利用蟲子趨光性進行捕捉或放置糖醋混合液體容器進行誘殺。上述效果均無用處時,便可噴灑百蟲粉等藥物進行防治。
蚜蟲主要生長于田間雜草中。需及時清理蚜蟲,在水稻種植時采取拌種手段,從源頭上控制蚜蟲活動。若蚜蟲在水稻心葉期大量繁殖,可在水稻心葉中撒辛硫磷顆粒劑等消滅蚜蟲。
1.4調查內容與方法
2021年10月10日(水稻處于臘熟期)調查病情結果。每小區(qū)按照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連的10叢水稻,每小區(qū)共調查50叢,記錄總穗數、病穗數、每穗上稻曲球數量(病粒數),按照以下病穗分級標準統(tǒng)計病情指數,計算防效。0級:單穗健康,無稻曲球病粒;1級:單穗稻曲球病粒數1個;3級:單穗稻曲球病粒數2個;5級:單穗稻曲球病粒數3~5個;7級:單穗稻曲球病粒數6~9個;9級:單穗稻曲球病粒數10個及以上。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計算,并注意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1.5氣象資料
2021年9月3日第1次施藥時天氣小雨轉多云,平均氣溫30.1℃,相對濕度79%,無風,日照5.9 h。9月12日第2次施藥時陰天,平均氣溫25.6℃,相對濕度79%。
2結果與分析
2.1防治效果
經過處理后,噴撒藥后15d防效分別為57.83%、69.19%、77.27%、67.93%,處理一防效明顯高于處理二,二者差異顯著,未體現明顯差異(見表1)。
2.2對作物的影響
在兩次噴藥后,對于水稻株高、葉色和葉形未見任何影響。說明27.12%堿式硫酸銅加水噴霧,對水稻生長沒有不良影響。土壤肥沃與否取決于其養(yǎng)分含量。當地土地平坦開闊,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錳、鐵等微量元素,適合水稻生長。土壤養(yǎng)分含量高,肥力強。由于不同地區(qū)地質及土壤成分含量不同,農民一定要根據各地差異進行施肥用藥。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澳大利亞紐發(fā)姆有限公司提供的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是防治稻曲病所采用的最佳藥劑,藥效非常理想。建議施用劑量和方法為:為了節(jié)省成本,27.12%堿式硫酸銅SC(銅高尚)防治水稻稻曲病推薦商品用量為900 mL /hm2(有效成分用量為244.08 mL/hm2);稻曲病病情初期,應及時噴霧治療。在中期,可根據發(fā)病年份用藥。注意事項:根據天氣情況不同,噴藥方式不同,施藥時要注意田間持水量。
3.1做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種植水稻前首先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對水稻種植進行管理。深入調查當地土質及環(huán)境,完善水利設施,確保種植水稻期間有充足水源,旱澇保收。
3.2改善土壤條件
水稻產量及品質取決于土壤質量,首先應對土壤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檢測,適當采取措施調節(jié)土壤狀態(tài),達到水稻生長的要求,另外需增強土壤肥力,提高保水能力,避免土壤貧瘠或施肥過多導致土壤結塊。
3.3防治病蟲害
主要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防治病蟲害,但大量使用農藥,會增強害蟲抗性,增加防治難度。在噴灑農藥后,影響其他生物生存,導致其中毒或死亡。若農藥用量和處理方法不當,反而會影響植被生長,甚至造成環(huán)境污染。
3.4改進施肥方法
一般種植抗病品種防治水稻病蟲害,另外也要選擇適當的時期進行播種,要控制田間群體密度,注意肥料的科學搭配。在種植時應合理密植及合理施肥。合理灌水,避免田間濕度過大。
參考文獻
[1]吳達粉,周金鑫,馬明清,等.不同藥劑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間藥效試驗[J].大麥與谷類科學,2021,38(2):40-43.
[2]何嘉,胡世清,羅國華,等.不同藥劑及不同時期防治雙季晚粳稻曲病田間藥效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4):71-72.
[3]張炯.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田間藥效對比試驗初探[J].農技服務,2015,32(6):103-101.
(1安徽省宿松縣洲頭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吳松林;2安徽省宿松縣農業(yè)農村局石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