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加以培養(yǎng),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也為了讓課堂的教學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綜合而又全面的發(fā)展,教師應該把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也要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之下,更好地實現個人能力的拓展,以及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科學習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更是能夠顯現出不同的要求,其核心素養(yǎng)包括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據分析、模型建構等六方面。而數學的閱讀能力,則關乎學生數學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各方面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師應當充分理解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深入思考,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價值和意義,讓學生在閱讀數學題目的過程當中,能夠讀懂題目,學會分析題目,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基于此,本文就從以下幾點探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閱讀能力
一、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作用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學生個人數學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自然而然地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東西和能力也是越來越多的。數學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能夠讓同學們在理解相關的知識概念或者是解決問題時更加準確地獲取信息,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不僅如此,在師生如此重視成績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有效的閱讀能力發(fā)展能夠讓同學們快速地理解題目和解答題目,這也就能夠讓同學們有效地避免因為馬虎而出現的題目理解錯誤,導致不必要的丟分。此外,良好閱讀能力的積累,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種終身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學生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較強的要求,需要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關注,而且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如果逐漸地過渡成為一種思維習慣,這對于學生后續(xù)更加深入地學習和對相關數學問題更加深入地研究都會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解答題目
理解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而要正確快速地抓住題目當中所給出的關鍵點,就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對幫助學生正確解答題目又有著重要的作用,其直觀體現在高中時期的數學學習中。在通常情況下,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的邏輯和數學的字符不夠敏感,對于數學的學習也比較差。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數學語言當中信息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夠抓住題目的重點,也無法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很容易產生理解錯誤或解答錯誤的現象。因此,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保持對語言的思考和數學的轉換習慣,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同以往的學習不同。高中的知識點較為繁雜且學科之間的知識是一個系統的體系。因此高中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且終身學習的習慣,就需要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找到數學的特點,學會閱讀,學會理解。將數學當中的抽象概念經過自身語言的轉化并且進行深入的邏輯分析,轉化為通俗易懂內容,供自己使用。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讓學生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變得游刃有余,養(yǎng)成終身閱讀、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正是因為數學閱讀能力在學生個人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才更應該對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提出之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予以足夠的重視,并且要在教學中表現出這種關鍵能力。對于學生個人成長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讓同學們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將數學課堂教學分為四個重要的階段,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可以確定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后總結、課下探索這四個階段,分別對應著數學閱讀過程中重點的變化,以及重點內容的把握,下文的探討中,我將分別從這四個角度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闡述[2]。
(一)在課前的預習中,指導學生閱讀重點內容
課前預習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教師會選擇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給同學們布置一些預習的任務,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提前對于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既可以讓同學們消化一些簡單的知識內容,讓同學們找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著重聽教師的講解,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同學們通過自主閱讀,獲取相關的數學學習信息。為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讓學生到書本當中去閱讀對于重點知識的表述。先讓學生去深入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然后再拿出具體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思考這道題目會用到數學定理知識當中的哪些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進行“函數”這一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時,由于函數的知識較為繁雜,因此在學習之前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深入預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閱讀理解函數的一些定義性質,或者是應用等。比如,“形如y=xn(n為實數)的函數,即以底數為自變量,冪為因變量,指數為常量的函數稱為冪函數。在其中需要表明的是,n的取值影響冪函數的圖像分布,以及增長情況?!倍鵀榱藥椭鷮W生理解這一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引出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閱讀理解的定義根據題目列出相應的函數方程。比如,“在細菌培養(yǎng)實驗中,其實有n個細菌菌落,每一次細菌都會呈指數形式增長翻一倍,那么連續(xù)培養(yǎng)三批次,一共會有多少細菌?”這道題目當中就給出了指數函數形式的一般出題方式,只有學生真正在預習階段理解了指數函數的定義,才能夠根據定義得出題目的相關方程。在這種自主預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抽象分析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二)在課內的學習中,帶領學生閱讀難點內容
只靠學生進行預習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課堂當中輔以同步講解和引導,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預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內容同學們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任務,就是幫助同學們有效地消化這些自主預習中難以解決的知識漏洞。雖然在課前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已經進行了一定量的閱讀,但是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給同學們留出必要的閱讀時間,讓同學們能夠再一次地對自己獲取的信息進行梳理。為此,教師應當在課堂當中基于教學素材,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中所涉及的題目定理等,讓學生真正注重發(fā)掘數學語言當中的一些細節(jié),學會深入思考這些語言的具體應用,以此來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進行“三角函數及其應用”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為了切實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讓學生能通過數學語言去構建相應的圖像模型,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給學生引出這么一個具有經典性的問題。比如說,“在某地的冬天,中午12點的時候位于正南方甲樓高50米,乙樓坐落在甲樓的正北面。已知當時太陽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此時,如果兩棟樓相距50米,那么甲樓的影子落在乙樓上有多高?”在給學生引出這個問題之后,鼓勵學生去進行思考,將所給出的建筑或者事物通過畫圖的方式,在草稿紙上表達出來。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其中如果將兩棟樓之間的距離看作一條直線,那么陽光和這條直線的夾角就是30°,30°的正切值就能夠得出陽光穿過甲棟樓的高度。而甲棟樓的總高度減去這一部分的高度就是陽光在乙樓上面的投影高度。想解答這道題目就需要將數學語言轉化為具體的模型,解答此題時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模型建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在課后的總結中,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反思內容
有些問題和題目只有在得出答案的時候進行反思閱讀,才會覺得意味深長,并且題目當中所給到的條件和內容都別具用心。這一類的問題往往同學們在第一遍或者是前幾遍進行閱讀的時候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頭緒,而一旦教師給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同學們就可以通過仔細的閱讀,以及對于題目當中閱讀獲取的必要解決問題的信息進行推導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思想,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某一知識點或者某一內容之后,反過頭來帶領學生進行反思性的閱讀,讓學生去仔細揣摩題目當中所給的條件,以及根據這些條件能想到哪些問題,真正讓學生在這些題目當中學會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強化學生的數理邏輯思維。反思的閱讀過程重點是讓同學們對于自己在最開始分析問題時,沒有準確把握的信息進行進一步地梳理和總結,讓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閱讀過程實現個人解題能力和技巧的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教學“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通過一個題目,帶你學習其中的知識。比如說,“假如A、B、C三個幾何,為了使得A真屬于B并上C,那么A和B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這道題目主要是考查了學生邏輯推理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這道題目當中,需要學生對于A、B、C所包含的具體意思進行有效的理解,因為這個題目當中A真屬于B并上C,而B必定真屬于B并上C。但是反之推理這不正確,因此A和B之間的關系應該屬于充分不必要條件。在解決完這道題目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返回來去思考這道題目。這道題目當中所給的條件,雖然看似較為抽象,比較繞,但是其中所給出的關系,只需在真正解決的時候,代入具體的數字就能夠理解。這些抽象性的題目當中,實際上在題目所給的條件中就已經交代了大部分的邏輯,只需要代入具體的數值放到其中就能夠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以這種方式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四)在課下的探索中,指引學生閱讀經典內容
如果只靠課內的數學閱讀,是不能夠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為課堂教學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給同學們進行面面俱到的學習指導,只能把一些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學生,然后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了解,去學習其他的內容。而這一過程則會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后的時間需要同學們自己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以及更加細致的閱讀研究和數學知識的分析與整理。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課下當中積極進行探索,去閱讀一些經典的數學知識和題目。讓學生去思考這些經典題目當中所給條件的一般思考方向,并且在解答這些題目會根據題目當中哪些話進行延伸擴展,讓學生善于發(fā)掘,善于思考,通過有效的研究,讓同學們學會從不同的問題當中總結這些數學問題的區(qū)別與聯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教學“隨機抽樣”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時,由于本章節(jié)主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數據分析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這部分能力,教師就可以在課后的時間,基于一些經典的題目,讓學生做出一些實踐。比如說,“某校為了統計年級當中學生數學成績的分布情況,隨機地在學校1280名學生中抽取128名進行數據分析,那么在這種隨機抽樣的過程中,每個學生被抽到的概率有多大,并且采用哪種隨機抽樣的方法更加合理?”以這種方式,讓學生基于班級學生的數學分布情況,做出一個簡單的數據統計實驗。在鼓勵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果之后,讓學生進行思考:題目當中給出這些數字之間又有什么關系?1280名和128名中間差了10倍,是否可以采用分層抽樣?讓學生進行拓展延伸這些語言背后所要表達的真切含義。以這種探索性的方式,在養(yǎng)成學生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一個緩慢并且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重要性,以貼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將數學模型,以及數學語言進行直觀轉化。也可以借助教學情境,或者采用模型建構的方法,幫助學生清晰語言轉化的流程,讓學生真正將所閱讀的內容,經過自身的大腦分析成具體的事物,在強化自身的數學分析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唐君成.培養(yǎng)高中數學閱讀能力[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104-104.
[2]吳彥.高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42-43.
作者簡介:暨新明(1978— ),男,漢族,福建建陽人,福建省南平市高級中學,中學一級,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解題能力。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專項課題‘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項目編號:FJJKXB20-11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