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潮
摘要:當前,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初中美術課也是這樣,所以如何使初中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呢?為此,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怎樣才能讓美術教學更貼近生活,通過教學,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
前言:
在新一輪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的思想在新一輪美術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以生活為中心的美術教學,能使學生更接近現實,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活力,還能激發(fā)課堂的活力,鞏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初中美術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首要目標,而非培養(yǎng)其高超的美術技巧。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教師應注重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一、在教學設計上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重視教材,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感受,這樣的教學設計并不完善。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學生的思維和個性都比較敏感。教學設計若能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學活動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并將知識、技能、情感等教學目標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時,教師可以把它概括為:“讓學生在自身的學習與生活中,去認識和感受美”,并把它變成現實,使之成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手段。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素材從單純的課本擴展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除了從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中挑選出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當地的攝影愛好者在網上發(fā)布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教學素材都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讓課堂順利進行。在美術教學設計中,將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融入到教學設計之中,可以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充分運用周圍的生活資源
美來自于生活。世間最美麗的事物都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唯有心靈能夠感受到。世上從來不缺乏美,但卻缺乏一雙能夠發(fā)現美的眼睛。美無處不在:壯麗的峭壁和松樹,優(yōu)美的庭院,川流不息的河流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美術教師來引導學生去感受,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尋找生活中的美術素材,重視生活。比如,通過觀察房子的外形、窗子的布置、公用設施等,讓學生在色彩、形態(tài)、功能等方面有自己的見解,并提出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三、互動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通過提高學生對活動的實際感受和經驗,可以更好地解決教師“單人表演”這一弊端。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有足夠的指導,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的神奇。有些教師喜歡引用名著,或者選用世界知名的著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意識。上述的教學活動和實踐看來是行之有效的,但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距離較遠,難以培養(yǎng)出線上的美術意識,從而造成了教學低效。在美術教學中,運用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指導學生對美術的探究、實踐感受、加深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識到世界頂級大師的美術畫作,也從本地最具知名度的畫家中選擇了三位畫家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在了解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的美妙。作品既有山水的精妙美感,又有奔騰的馬匹和無拘無束的自由。在交互式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人生進行反思,把美術分析與美術教學的目的相結合,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使學生在美中體會到生活之美,在美的熏陶下,加深對美的認識。
四、教學練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教學練習是美術教學的一種擴展與強化,是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生活是美麗的源泉,有很多美麗的元素等著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掘,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從而提升學生整個美術的品質。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地去觀察周邊的景色和自己在學校里的生活,用自己的畫筆來描繪最美好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觀察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另外,為提升學生對構圖的理解,安排一項訓練:尋找校園里最漂亮、最有特點的花草,并設計出構圖。這種訓練要求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除了有明確規(guī)定的美術訓練之外,做一些自主訓練,比如讓學生去觀察生活,挑選一些優(yōu)美的景色或者是一些漂亮的題材,這種訓練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從中挑選出最令人興奮的部分來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
五、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開展課外拓展活動,是初中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來拓展學生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博物館或者畫廊,讓學生的審美能力更上一層樓。同時,地方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遺產也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審美情趣。網絡上存在著豐富的美術資料,這些資料可以作為參考和鑒賞的形式,如圖片、紀錄片、PPT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時代發(fā)展的特征,把最受歡迎的美術和視覺元素運用到美術課程中,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拓展學生的眼界??傊匀毁Y源、文化資源、電腦資源等都能夠充滿生活氣息,是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料。另外,在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品。就算教師提供了大量的美術資源,但如果學生沒有鑒賞力,那也是無濟于事的。現代視覺信息的傳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以幫助學生辨別高雅的美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美術素材,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同時也能確保作品的品質。例如,在教學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以滿足學生的休閑與學習需要,專門為學生的興趣愛好做了一次專題調查,組織學生參加“可愛的故鄉(xiāng)”的攝影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里與自己的生活融為一體,用照相機將這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根據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求,征詢家長及同學的意見,并針對有特殊美術專長,未來有志于從事美術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制訂訓練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有效地擴展了學生的發(fā)展空間。
總之,只有把美術教學和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產生情感,并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給予學生一定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空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總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從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讓初中美術教學走近生活[J].科技資訊,2010/07
[2]張建萍,淺談初中美術教育“物以致用,回歸生活”[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