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楊菲躍
摘要: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懷,提升學生思想和智慧的一門學科。而對于培智兒童來說,由于他們在智力或身體上的缺陷,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會有諸多困難。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社會故事教學法創(chuàng)建和諧靈動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關鍵詞:培智教育;語文課堂;和諧靈動
培智學校的學生在思維能力、智力水平以及自控能力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學實施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很多培智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比較愛動,這對于教學課堂的正常進行造成了困擾。因此,要想完成一堂高質量的培智語文課堂,就需要教師敏銳洞察學情,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采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手段和方式,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要素,比如故事、游戲,創(chuàng)建和諧靈動的教學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一、創(chuàng)設靈動故事情境
情景教學法是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培智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愛聽故事的天性,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增強課堂的靈動性,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與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本就有著諸多故事情節(jié),但是由教師直接講述很難吸引學生,這時候語文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輔助故事教學。配合生動形象的場面、有趣的特效和動聽的音樂,教師娓娓道來,學生的感官體驗得到全方位的滿足,很快就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身臨其境,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情感。在正式講課之前,教師也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小故事,比如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等趣味語文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例如,在講“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來展示這樣的景象,讓學生欣賞風景、愉悅身心的同時,產(chǎn)生交流表達和深入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呈現(xiàn)出來的資料談一談想法和感受,分享一下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風景。同樣,語文教師也要向學生分享講述,給學生起好帶頭作用。教師的示范可以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也可以傳達給學生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學生展示對話的時候,教師也要全程關注,挖掘學生的優(yōu)勢,看到學生的不足,進而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組織靈動口語交際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理論內容較多的課程,課堂上很少有對話互動環(huán)節(jié),所以對于不少學生來講,學習語文是一件比較枯燥和無聊的事情,而特殊學生因為自身身體或者心理方面的缺陷,也很少能夠長時間的專注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語文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口語交際活動,借助故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特殊學生往往在表現(xiàn)和表達以及人際交往上存在一些阻礙,這也是導致他們性格內向、情感消極的主要原因。語文教師利用社會故事教學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擺脫這種消極的狀態(tài),引領學生展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語文學科中的重要內容就包括口語交際,這是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更是提升課堂活力的重點內容。對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展開靈動的口語交際活動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講到“葡萄溝”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根據(jù)課文葡萄溝進行討論,聯(lián)系生活或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參與互動,可以是關于葡萄溝的印象,去過葡萄溝的經(jīng)歷,想象中葡萄溝是什么樣子,葡萄溝應該是怎樣一副景象,讓學生將其描述出來。這樣學生可以自己經(jīng)歷講故事的過程,分享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歷,學生自然就會突破語言障礙,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思維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展開靈動語文實踐
培智學校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對一些稍微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可能反應比較遲鈍,如果教師一直采取理論授課的方法的話,長時間下來,學生也很容易審美疲勞。所以建議語文教師多開展一些趣味實踐活動。講社會故事本身就是一項實踐,任何形式的語言表達和交流都屬于實踐活動。教師更可以結合一些學生很感興趣的要素,比如游戲,讓學生眼耳口都行動起來,使特殊學生處于一個正常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下,這樣學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
例如,當講到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先結合多媒體的應用來給學生講一講詩詞創(chuàng)作背后的趣味故事,隨后再組織學生就詩詞大意和情感主題進行交流探討,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呈現(xiàn)自己的觀點。在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嘗試將古詩詞作適當?shù)母木帲木幊蔀橥ㄋ滓锥墓适?,或者再進行角色扮演,以情景劇的形式來演繹經(jīng)典,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敢于大膽表現(xiàn),那么學生必然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所收獲。再比如,語文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作業(yè),改變傳統(tǒng)以書面作為為主的形式。以古詩詞為例,當教師講完了基本的內容后,依照傳統(tǒng),很多教師會選擇給學生布置抄寫課文或者背誦課文的作業(yè),但實際學生的反應并不積極。教師可以選擇給學生布置創(chuàng)編故事或者演繹故事的作業(yè),學生還是以小組為單位,課后相互討論交流,思考如何創(chuàng)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契機。當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教師又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相互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這也是學生認識自我、不斷思考發(fā)展的過程。
綜上所述,培智學校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更加耐心地去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面對特殊學生的語文教育,教師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切實把握學生的需求,從提升教學和諧靈動性角度出發(fā),帶領學生慢慢走進語文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利用社會故事教學法,根本目的是為了刺激特殊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刺激學生表達和交流,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加深學生多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社會故事教學法的優(yōu)勢和應用目的牢牢把握,對特殊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和需求有明確的認識,進而充分開發(fā)社會故事教學法的優(yōu)勢,構建靈動的語文課堂,助力特殊學生靈動的學習和成長,同時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梁雙燕.創(chuàng)建和諧靈動的培智語文課堂的思考[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30):1.
[2]蔡雪霞.創(chuàng)建和諧靈動的培智語文課堂[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8(7):2.
[3]劉建東.創(chuàng)設簡約,靈動,和諧的語文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