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摘要:當前,正處于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社會各行業(yè)之中,自然也包含教育領域。初中數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抽象,在理解上難度較大,導致教學成效無法獲得有效提高。基于此,教師可適當將微課納入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積極學習,加強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數學教學
微課是新時期倡導的一種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利用其達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在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善于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微課教學的基本概念
微課是產生于網絡信息時代的一種教學模式。微課創(chuàng)始人胡鐵生老師在進行微課概念闡述時曾提到,微課在本質上是一種微型課程,主要通過視頻渠道將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或知識信息、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呈現,在學習方式方面更加符合當下互聯網行為習慣碎片化的特征,是一種在線的且具有情境化特點的視頻課程資源。
隨著微課教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新的技術手段開始應用到微課當中,微課制作也從單向的視頻輸出變?yōu)殡p向的視頻交互。學生在微課學習中,除了能夠從視聽語言當中獲取關鍵的知識信息,還能夠參與到網絡實時交互之中,結合自己的思考解答教師在微課中預設的問題,從而發(fā)揮出微課教學模式在教學引導和思維啟發(fā)等方面的優(yōu)勢。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開發(fā)設計流程
2.1微課開發(fā)制作前分析
教師在設計微課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最終確定微課教學的重點和主要內容。根據以往的微課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從數學課程的內容和學情兩個方面進行制作前的分析。
首先需要對學科內容進行分析,從課程內容中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等角度作出判斷,明確教學核心和教學重點。同時,要對交互方式進行思考,選定最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交互環(huán)節(jié),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不斷引導學生由淺至深地完成知識的學習。
其次要對學情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動機以及學生所處學習階段可能會面臨的學習難點,從而尋找到更易于學生理解的展現方式,最終將這一展現方式融入到微課設計當中。
2.2選題設計
微課能否吸引學生,關鍵在于微課的選題是否合理,擁有鮮明特征、具有趣味性的選題往往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興趣。因此在選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難點知識與鮮明的主題進行結合,使學生能夠直接了解重點內容,同時產生求知欲,希望通過學習微課來得到答案。事實上,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很難通過十分鐘以內的微課完成清晰透徹的講解,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調動學生興趣以及啟發(fā)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認知的層面。
2.3內容設計
內容設計是微課教學的核心和關鍵,也是體現微課主體內容的重要步驟,教師在微課的內容設計上需要體現直觀、真實、有趣等特點。教師可以將內容設計分為課堂導入、新知講解和課堂小結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盡量精簡,在明確學習方向的同時,盡可能地做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兼顧,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教師可以生活現象或者實際問題為情境進行導入,也可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入正題。新知講解環(huán)節(jié)是微課的核心,在時間長度上要占到整個微課的60%到70%,內容和呈現方式教師要精心設計,做到只有一條主線,同時對于主線信息的呈現方式要盡可能地豐富。如可以通過動態(tài)圖片或者動畫等方式來展現數學知識,盡可能做到概念清晰、內容透徹,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形成對于知識的感性理解,或者在復習中把握關鍵和重點。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是微課的結尾部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這一部分可以通過精妙的語言對內容重點進行總結,使學生建立起知識框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2.4微課制作方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微課制作可以選擇的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除了利用PPT等演示文稿軟件來進行內容呈現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手機攝像或者PR剪輯軟件等進行內容制作。其中手機攝像相對方便,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拍攝、真人出鏡的方式錄制微課,增強學生對微課的親切感。PR剪輯軟件主要是對內容視頻進行片段剪輯或內容編輯,教師可以采用一些動畫片段來進行微課制作。通過動畫呈現教學內容更具趣味性,并且一些動畫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動畫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再通過巧妙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入數學學習情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的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教學策略——以“勾股定理”的教學為例
3.1微課視頻制作的前期分析
勾股定理是初中數形結合教學的重要內容,且是平面幾何部分的重要定理。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勾股定理形成深刻認知,并能夠靈活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將圖形幾何思維與代數運算思維巧妙結合,幫助學生強化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生對數學概念性知識和轉換型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弱,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通過背誦公式和概念來進行數學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導致其很難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理念。教師在勾股定理的微課教學中,應當嘗試調整教學內容的展現手段,通過從具象到抽象的思維轉換,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維。
3.2微課內容的展現
首先,微課當中應呈現勾股定理的來源。教師可給學生展示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觀察地板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地板當中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同時代入到畢達哥拉斯的視角,嘗試對其中的規(guī)律進行分析。
其次,要將邏輯推理過程進行呈現。教師應先對上述動畫內容進行解讀,對地板當中的小正方形面積和大正方形面積進行解析,然后展現三個正方形的面積關系,最后推導出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從認識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逐步掌握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聯。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逐漸受到重視。微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源,也是促進數學教育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個人能力等多方面,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充分吸引學生探究知識的基礎上,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產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動力,提升教學成效,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葛余常,武麗虹.初中數學微課個性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J].教學與管理,2018(28):57-59.
[2]葛余常.運用微課拓展初中數學教材的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7(0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