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川
中考文言文比較閱讀,要求考生在掌握課內(nèi)文言文的基礎(chǔ)上,能夠?qū)⑺鶎W(xué)知識靈活運用于課外文言文。中考選擇的課外文言文語段以淺顯的文言散文為主,與課內(nèi)文言文語段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或作者相同,或主旨相近,或內(nèi)容相關(guān))。因此,同學(xué)們平時復(fù)習(xí)時要注意多積累文言知識,尤其是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有精力的話也可自行閱讀《史記》《呂氏春秋》《唐史》《宋史》《古文觀止》等書籍,為中考做充分準備。
考點梳理
一、字詞辨析能力考查
【考查特點】
1.兼顧實詞與虛詞。實詞考查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為主。虛詞以課文中學(xué)過的常見虛詞為主。
2.注重課內(nèi)外遷移和對比。
【真題呈現(xiàn)】
(2021·遼寧·沈陽)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①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③,三日,請屬事焉??姽唬骸百I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為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nèi)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繆公遂用之。謀無不當(dāng)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zé)o此名矣。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 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務(wù)博也。(選自《呂氏春秋·慎人》)
注釋:①亡虢(guó):當(dāng)為“亡虞”,指從虞國出逃。②傳鬻(yù):轉(zhuǎn)賣。③繆公:秦穆公。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飯牛于秦/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B.請屬事焉/屬引凄異(《三峽》)
C.彼信賢/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
D.今焉知世之無百里奚哉/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富貴不能淫》)
解析:A項中前句“于”意為“在”,這個用法在課內(nèi)文言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戰(zhàn)于長勺”;后句中“于”意為“比”。B項中前句“屬”通“囑”,意為“囑咐”,這個用法與課內(nèi)文言文《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的“屬”相同;后句中“屬”意為“連接”。C項中前句“信”意為“確實”;后句中“信”意為“實情”。D項中兩個“焉”都是“怎么,哪里”的意思。故選D。
【答題技巧】
在積累識記的基礎(chǔ)上進行辨析,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詞,可以通過課內(nèi)自己熟知的詞義反向代入進行辨析。
【備考建議】
對于課內(nèi)講讀文言文,尤其是課標要求掌握的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文言詞匯,要有意識地進行積累,并能將它們的各種詞義及用法連同例句整理到一起,對每一個常用詞匯都能夠有全面、整體的認知。
二、語句翻譯能力考查
【考查特點】
1.以關(guān)鍵字詞解釋、特殊句式處理為主要采分點。
2.著重考查課內(nèi)知識點的識記和遷移,要求語意準確、通順。
【真題呈現(xiàn)】
(2021·遼寧·撫順、葫蘆島)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選自《孟子·富貴不能淫》)
[乙]崔杼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劍既在心。維③子圖之也?!标套釉唬骸敖傥嵋匀卸渲?,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義也。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⑥矣?!贝掼虒⒅?,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無道而殺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從而殺之,不可以為⑦教矣?!贝拮铀焐嶂?。
(選自《晏子春秋》,有改動)
注釋:①既:即,便。②脰(dòu):頸。③維:語氣詞,不譯。④回:轉(zhuǎn)變,改變。⑤倍:通“背”,背叛。⑥革:改變。⑦為:算作,算是。
將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得志,與民由之。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解析:翻譯句(1)的關(guān)鍵在“由”字意思的準確理解;翻譯句(2)的關(guān)鍵是“以”字的理解,以及倒裝句和判斷句的使用。(1)句翻譯為:得志(的時候),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2)句翻譯為:用刀威逼(我)讓我放棄自己的意志,(這)不是勇敢。
【答題技巧】
首先在基礎(chǔ)詞匯詞義識記的基礎(chǔ)上,確定關(guān)鍵詞匯,準確解釋這些詞匯,結(jié)合語境解釋句意;然后閱讀譯句,使之成分完整、語意通順。
【備考建議】
識記書下注釋,歸納特殊句式的特點,多進行應(yīng)用遷移訓(xùn)練。
三、文言斷句能力考查
【考查特點】
1.考查的句子均來自課外語段,通常句子較短,難度不大。
2.著重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對虛詞的掌握及語感。
【真題呈現(xiàn)】
(2021·遼寧·撫順、葫蘆島)(原文同題型二,此處省略)
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矣
解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斷句,題目中給出的句子意思為:用彎曲的兵器鉤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變(自己的話)。由此可知正確的斷句為:曲刃鉤之/直兵摧之/嬰不革矣。
【答題技巧】
依托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尋找動詞、名詞,同時關(guān)注虛詞的使用,也可通過上下文尋找句式特點來確定斷句處。
【備考建議】
多讀經(jīng)典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了解古文的行文規(guī)律,總結(jié)斷句技巧,并加以訓(xùn)練。
四、概括分析能力考查
【考查特點】
1.主要考查概括文章大意、提取原文信息或比較異同等能力。
2.考查語段之間都會有一定的聯(lián)系,比較注重思想性,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真題呈現(xiàn)】
(2021·遼寧·撫順、葫蘆島)(原文同題型二,此處省略)
[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子所說的“大丈夫”,請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述理由。
解析:[甲]文中對“大丈夫”的闡釋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據(jù)此本題答案可整理為:崔杼以共同管理齊國的好處來引誘晏子,晏子卻不被迷惑(富貴不能淫);崔杼威脅要殺死晏子,晏子卻不屈服(威武不能屈)。
【答題技巧】
首先準確審題,明確是自己概括、還是用原文語句作答;然后認真理解文本內(nèi)容,在對課外語段分析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從課內(nèi)所學(xué)知識入手,反向理解課外語段。
【備考建議】
對課標要求掌握的文言文知識點要掌握扎實,著重訓(xùn)練概括文章中心(或論點)、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等能力。
實戰(zhàn)演練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乙]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公出,過之,有斬竹者焉,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晏子入見,曰:“君亦聞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勝之,止其財,出其民。公日自蒞之,有輿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視之,則其中金與玉焉。吏請殺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眾圖財,不仁。且吾聞之,人君者,寬惠慈眾,不身傳誅。’令舍之?!惫唬骸吧?!”晏子退,公令出斬竹之囚。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過之/人恒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 公日自蒞之/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C.以眾圖財/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D.且吾聞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2.將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
(2)有輿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視之。
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
4.兩文都使用了 A 的勸諫方式:[甲]文中鄒忌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勸諫齊王,得出了 B 的結(jié)論;[乙]文中晏子以丁公處理偷偷往城外運金與玉的人的事例來勸諫景公,得出 C 的結(jié)論。(B、C用原文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1.C 2.(1)景公種了竹子,讓官吏謹慎守護。(2)有人用車拉著死人出城,丁公對此感到奇怪,讓官吏(打開棺材)去看。3. 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 4. A:類比 B:王之蔽甚矣 C:人君者,寬惠慈眾,不身傳誅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南昌初級中學(xué))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中考版202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