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北京市西城區(qū)德外街道新風街7號,一條安靜的深巷盡頭,北京市三帆中學悄然矗立。這所承襲北京師范大學基因的中學,創(chuàng)辦于1997年,在25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已成為北京市西城區(qū)初中教育的一塊金字招牌——不僅中考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且在藝體、科技、社會實踐類賽事中屢屢斬獲佳績,先后被評為“全國中學JIP實驗先進校”“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實驗先進?!薄氨本┦薪逃蒲邢冗M?!薄⒈本┦惺着爸行W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特色學?!钡?。
學校雖遠離鬧市、處事低調,卻因辦學成績斐然而聲名遠播,不少人希望了解其發(fā)展的背后之秘。懷著種種好奇,在一個溫暖的午后,記者走進了三帆中學。
管理是為了教育提升
5大類、215門選修課程,這是“雙減”政策發(fā)布后,三帆中學在課后服務時段為學生提供的豐盛課程套餐。
“開課前,我們多次面向家長和學生進行調研,明確他們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可以調動的內外部資源,確定了課程門類?!比袑W校長陳國治介紹道。差異化、豐富化的課程背后,是學校和教師的高投入、高付出。為了在有限的場地內保證學生的運動時間和空間,學校采取“以時間錯空間”的策略,課余時間能向學生開放的場地全部開放;為了確保每一間教室、每一個場地的學生都有人看顧,學校將教職員工全部調動起來,分段排班;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程需求,除校內教師外,學校還從北師大二附中及其他校外單位邀請了四十余名教師進校開課……
兩個小時的課后服務,開設二三十門課程已足夠,為什么三帆中學要在這方面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歸結為陳國治對“管理”二字的理解?!肮芾?,是為了學生發(fā)展、教育提升,還是為了管理者方便?這當中一定要有取舍。在做任何一項決定之前,管理者都要想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追求什么樣的目標?!痹谒磥?,管理者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為了管理方便而制定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和要求,這樣一來,就限制了師生的自由和活力,擠壓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
陳國治堅持,教育管理要以促進師生發(fā)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為終極目標。為此,他在學校管理中堅持“淡化行政色彩,強化學術氛圍”的管理理念,盡可能地將瑣事、雜事?lián)踉诮處熗鈬?,讓他們能夠專注于教育教學研究。就拿當下被廣為詬病的形式主義來說,各種檢查、考評、競賽、評估等,讓許多學校和教師苦不堪言。而在三帆中學,教師們在這方面卻沒多少煩惱。“對于行政布置的內容,我們是有選擇的。如果有助于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那我們就要借著外部行政的東風往下推;但如果會對教育教學形成干擾,那學校就要幫教師們建一道‘防火墻’?!标悋稳缡钦f。正是這樣的管理理念,讓三帆中學的教師普遍感覺幸福感很強,從而更愿意為教育、為學生而付出。
“讓正確的人先上車”
“我認為我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老師?!蹦硞€教師節(jié)三帆學生在校園打出的橫幅,讓德育副校長李桂芬至今想起來仍感動不已。據(jù)她介紹,每屆學生畢業(yè)之后,在當年的教師節(jié),都會回到三帆中學,看望曾經的老師。“三年時間里,老師一件事一件事的投入,一點一點的付出,學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p>
在這所校園里,“正己、敬業(yè)、愛生”的教風在每個教師的身上扎根?!拔覀儗W校的老師都有很強的榮譽感?!苯虒W主任殷寒君用“不用揚鞭自奮蹄”來形容三帆教師。在不用坐班的要求下,鮮有教師會在早上8點之后才到校,也很少有教師會急于下班,讓學生的問題過夜。
這種主動意識、拼搏精神的背后,是學校管理者“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意識。“學校發(fā)展和教師發(fā)展是相互成就的,讓教師看到自己的發(fā)展,會更有利于推動學校發(fā)展。”陳國治認為,管理必須基于人性,應該尊重人性正常的、合理的需求?!艾F(xiàn)代教師的幸福感來源于哪兒?對很多教師而言,物質已經不是第一位,他們更在意的是在工作中體驗到的歸屬感、價值感、成就感?!被谶@種想法,三帆中學在管理中著力淡化依靠行政力量去推動專業(yè)工作的做法,盡量給教師自由的空間,以此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活力。
就拿學校目前在大力推動的科研課題研究來說,一些老師怕麻煩或因為其他原因而不愿參與。這時,學校不是發(fā)布強制要求,而是讓有意愿的人先成立一個項目組,率先研究。等這些人做得風生水起、出成果了,那些原本持懷疑或者觀望態(tài)度的人自然就會參與其中。
“學校為什么要淡化行政呢?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發(fā)出一個倡議,很難一開始就獲得所有人的認同。這時,如果依靠行政力量去強制安排,師生們很可能會抵觸,從而跟你情緒內耗。這樣一來,不只教師和學生累,管理者也累。”為此,陳國治在管理中主張遵循“讓正確的人先上車”的原則。這與他對學校發(fā)展的理解一脈相承?!皩W校的成長和變革應該是漸進式而非顛覆式的,后者很難在短期內形成共識。而一旦達不成共識,即便你做再正確的事情,師生也會在情緒上消極抵抗,從而導致學校分裂?!?/p>
雖然強調尊重教師主動意愿、給予教師自主探索的空間,但學校對于教師發(fā)展并非放任自流。“總體而言,我們有理念目標引領,包括學校階段性的發(fā)展目標、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等,教師發(fā)展是有大方向的?!标悋谓榻B說。在此基礎上,輔以“科研課題促進”“培訓交流支撐”“評價反饋激勵”“政策經費保障”等舉措,多管齊下,全方位促進教師成長。其中,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分級分類的培訓體系是三帆中學培養(yǎng)教師的重要抓手,在日常性的扎實推進中,無論新教師還是成熟教師,抑或是骨干教師,都能很好地實現(xiàn)個人成長。
共享是一種“三帆精神”
2022年3月5日,三帆中學第二十二屆班主任工作研討會準時召開。會上,學校五位骨干班主任和兩位心理教師進行了主題分享?!鞍嗉壈驳秒p全法,溫暖公正可兼得”“從‘我’到‘們’化危為機——團隊治愈案例分享”“借學校之臺 唱班級大戲——學校大型活動下班級的組織實施”“撥開陰郁、守望心靈——對有特殊心理需要學生的陪伴”……主講教師們從多重視角引導與會老師們置身案例中,積極思考和討論,碰撞思維火花。
在三帆中學,這種分享與交流已成為常態(tài)。藝術節(jié)后,年級組會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會上組織班主任們圍繞“如何動員學生”“怎么組織報名”“怎么總結班級表現(xiàn)”“怎么在活動中讓所有孩子都獲益”等問題進行討論,分享經驗,共享智慧;每學期開學后,初三年級都會召開一次工作會,除分析成績外,最重要的是就“如何抓優(yōu)秀生”“學科如何備考”等話題展開交流……
三帆人認同共享的價值。“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而言,都知道培養(yǎng)習慣好,但哪些方法真的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相應的心理學、教育學原理怎么運用?在教學中怎樣基于學生立場來設計?沒有人能給出絕對的答案。對于這些問題,我可能回答20%,你可能回答50%,他可能回答70%,那當我們坐在一起進行交流、研究,答案不就逐漸清晰了嗎?”陳國治的話,道出了三帆中學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心聲。
對于教師們而言,共享是一種代代相傳的“三帆精神”。每位新教師入校,都會有一位指導師父,手把手地帶其入門。但實際上,學校所有教師都會成為他的師父。比如公開課交流時,全備課組的教師都會聚在一起幫新教師磨課,告訴他如何呈現(xiàn)更好、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拔覀兊闹腔酆徒涷灦际强梢怨蚕淼模總€人都是無私的。只要我知道的,我就會傾盡所有告訴別人?!崩罟鸱艺f。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教師,自然而然地會懂得感恩,當別人遇到問題時也能無私地提供幫助,“三帆精神”就這樣得以傳承。
“年輕老師到不同學校,后來產生差異。除了自身素質和努力外,主要受環(huán)境影響?!标悋畏浅?粗匦@文化對教師成長的作用。就三帆中學而言,正己、敬業(yè)、愛生、奉獻的文化一直熏染、滋養(yǎng)著每位教師成長。
而除了校內教師的分享,三帆中學還會打開校門,邀請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等單位的專家進校,與教師們面對面交流,答疑解惑。同時,也會接收來自北京市遠郊區(qū)縣的一線教師和干部來校進行體驗式學習,充分發(fā)揮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引領輻射作用。學員教師既可以全面深入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在日常沉浸體驗式的觀摩學習中,感受三帆中學的教育教學氛圍;又可以在各項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中,收獲關于學校某一方面工作的專題介紹,從而在實踐和理論層面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形成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從北師大二附中到三帆中學剛剛一年的時間,陳國治對于學校發(fā)展的諸多設想尚未實現(xiàn)。談及未來,他希望從四個方面著手,助力三帆發(fā)展:重構組織,讓結構發(fā)揮功能;優(yōu)化制度,使機制真實創(chuàng)生;釋放潛能,讓差異取代差距;搭建平臺,為成長持續(xù)賦能。當下,在陳國治的推動下,三帆中學正在收集整理各部門的制度?!斑@些制度都是以前定的,有的制度的目標和實踐效果可能相沖突。就像我前面說的,當初制定這項制度,是為了管理方便,還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成長?制度在激發(fā)師生,還是在束縛他們?”以促進師生發(fā)展為基準,學校將對一些制度進行調整或廢除。
“一所學校令人尊重,不僅辦學成績要好,成績取得的過程也要令人尊重。”陳國治團結著三帆人,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態(tài),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走在追求內涵發(fā)展的路上。
采訪札記
在步入三帆中學之前,記者早就耳聞學校美名。只是,對于是什么成就了學校的口碑尚不清楚。盛名之下的三帆實在過于低調,在這個喧囂的互聯(lián)網時代,你很難搜索到學校的相關信息。
在和陳國治校長等人的交談中,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務實”二字。從校長到教師,每個人都在追求扎扎實實地將每項工作最大限度地落地。就教師培訓而言,分級分類培訓幾乎每所學校都在實施,但三帆在這方面做得尤為系統(tǒng)和日?;?。新教師入職第一年,學校每周都會在課表上給這些教師讓出一個固定的培訓時間。培訓內容有的偏理論,有的跟實踐對接,還有的時候,教師會直接把自己的課拿出來曬,大家互相點評。正是這種扎實的做法,讓新教師在進入三帆后,總能很快地成長起來。
三帆中學不是一所特色鮮明的學校,甚至本校的教師都不一定能說出學校的特色是什么。但是,學校的發(fā)展是真實的,教師的幸福感是真實的,學生的成長也是真實的。在它身上,有一種“敏于行而訥于言”的氣質。而這種平淡,或許就是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