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榮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教學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斷深化?;诖耍虒W主旨也有了深刻的轉變。在以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輸、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當前教學改革趨勢之下,教育的主要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初中美術作為滲透德育教育的載體,教師應該積極地探尋一條美術與德育融合的教學之路,從不同維度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文章則是基于此,對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路徑展開了深度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德育教育;教學融合
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教師的教學使命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除了傳播知識,培養(yǎng)學生技能之外,還應該注重德育的滲透,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成為有素質、有道德、有文化的優(yōu)質人才?;诖?,教師應該積極探尋德育教育的切入點,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德育滲透融合在美術課堂中,引領學生深刻領悟、體驗、感知,給予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指引,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以此使得美術教學德育目標能夠順利達成,提高德育的時效性。
一、在欣賞課程中滲透德育
欣賞課程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則應該找準切入點,立足于具體的欣賞作品,給予學生思維指引和道德引領,以此落實德育教育。欣賞課程所囊括的教學內容豐富,不僅僅包括國內作品,也包括了國外作品,既有現(xiàn)代作品,也有古代作品。不同作品所展現(xiàn)出來的藝術魅力、文化色彩、文化內涵別具一格。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欣賞時,除了關注作品本身的美感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作品內涵的深度挖掘[1]。
比如在教學九年級美術下冊“用雕塑記錄時光”這一模塊知識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播放課件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兒童在玩泥巴的照片,激活學生童年的記憶,讓學生對于雕塑學習產生極強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繼而教師則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雕塑作品《梳》,引導學生展開欣賞、解讀。這一幅雕塑作品再現(xiàn)苗寨清晨的普通生活場景。在作品中,不同的人物所具備的動作、表情,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苗族婦女在早上梳頭的整個過程,具體包括幫梳、自梳、梳完三個流程,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凸顯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別具一格的生活情趣。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雕塑作品,以此培養(yǎng)學生欣賞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之情,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
二、在實踐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實踐檢驗真知”。在初中美術教學課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是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學生歷經(jīng)實踐體驗、實踐感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提升德育認知,以此能夠使得德育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體上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帶給學生更豐富的、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同時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帶給學生思想情感的陶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比如教師在教學湘美七年級下冊“燈飾設計與制作”這一模塊知識時,這一模塊的主要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基于立體構成,結合平面構成的基本方法,對紙質燈飾進行優(yōu)化設計,包括燈罩的美化裝飾等等。該教學模塊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教師則可以以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個性化的實踐活動中感知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剪刀、尺子、雙面膠,彩筆各種紙張等多樣化的工具,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基于各種材料,結合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展開個性化的燈飾設計,表達對燈與光的情感體驗。在這一系列美術實踐活動中,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而我國古代的燈飾整體造型比較復雜,燈飾藝術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趯嵺`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我國的燈藝藝術,感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三、在民間藝術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民間藝術源于生活,與生活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凝聚而成的智慧結晶?;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民間藝術教學滲透德育。首先在教學伊始階段,教師可以給學生詳細地講解有關我國的民間藝術,它是一項延續(xù)了千百年的藝術形式,是古代勞動人民積極的生活觀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超的藝術技能的綜合性體現(xiàn)。比如在美術教材中,有很多民間藝術,包括糖人、版畫、剪紙、陶塑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推進德育工作時,可以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制作工具搬進課堂,讓學生體驗工藝的制作過程,比如讓學生制作糖人、組織學生參與剪紙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帶給學生德育思想的熏陶[2]。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全面推進德育工作,教師具體可以以欣賞課程、實踐課程、民間藝術課程為切入點,落實對學生的品德、意識、觀念教育,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從不同的維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帆.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索與實踐[J].教師教育論壇,2022,35(04):66-68.
[2]張春霞.初中美術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合的實踐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2(11):6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