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各學科教師都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視為重要教學目標,其中初中英語教師需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全面內化所學的前提下生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品格和能力。本文將基于思維品質視角探索活動預測、情境引思、組織活動、實訓設置等強化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方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yǎng)視角;綜合技能教學
作者簡介:梁茜(1978.01-),女,江蘇高郵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
初中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地對現行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及時分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發(fā)展需求的前提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在此過程中重點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素養(yǎng)、學習能力及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學生必須在提升自身思維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才能深化知識認知、掌握語用技巧,在實踐中得到綜合技能的提升,為未來發(fā)展打下基礎。
一、初中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現狀
(一)學生英語思維意識薄弱
語言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不斷深化自身的探索意識,在實踐交際中提升語感,在點滴累積中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存在普遍性的英語思維意識薄弱問題,他們缺少校園氛圍以及家庭氛圍的熏陶,始終將英語學習視為負擔較重的任務,以被動的狀態(tài)對所學內容進行反復記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表達習慣,導致解讀英語語言時受個人思想束縛,對語言內涵的學習與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阻礙了他們自身綜合技能的發(fā)展。
(二)教師教學壓力大,忽視思維探究
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階段學生需學習的科目明顯增多,考試內容也越來越復雜,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需要將時間與精力分配到不同的學科之中,同時也習慣性地采取被動接受的方式記憶知識,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的思維,不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知識灌輸為主,也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激活,學生缺少思考、探究的機會,養(yǎng)成不良的英語學習習慣,整體思維能力較低,無法獲得全面發(fā)展。
二、思維品質培養(yǎng)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優(yōu)勢
(一)引思激趣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將知識講解視為核心任務,并且在課內反復強調重難點知識,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記憶,保證整體教學有效性。但這一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弱化了學生對英語的認知,他們無法對所學產生深度探究的欲望。而在探索思維品質培養(yǎng)策略的過程中,教師積極轉變思想,明確師生的課堂身份,在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的前提下鼓勵他們自由探索、大膽發(fā)言,真正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這樣的模式中,學生逐漸身心放松,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多元思考中實現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增進師生溝通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想要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多元化的思維訓練模式能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授課期間需要為學生設計豐富的探索問題,還會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完成表演、演講、辯論任務。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集中注意力探索英語知識內涵,也能積極調動思維,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綜合語用能力的提升,得到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三、以思維品質培養(yǎng)為視角的初中英語綜合技能教學策略
(一)活動預測——激活學生主觀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授課期間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無論是理解能力還是實踐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诖?,教師必須及時轉換教學策略,在正式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組織預測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對本單元所學內容、主題、核心思想進行自主預測,這一教學方法多用于閱讀課堂,強調學生思維的自主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文本的標題、首段、尾段以及教材內的插圖等來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知,同時還能激活他們的已有知識,學生大膽猜測隱藏細節(jié),并且積極表達,最終在交際、探索中提高閱讀興趣,積極參與課內活動,在高效學習后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4“Finding your way”時,教師鼓勵學生對“A trip to the zoo”閱讀文本進行猜測,首先分析標題,明確“trip”與“zoo”兩個關鍵詞,明確文章的核心主旨,再根據文前的“The students are in front of Sunshine Zoo. A tour guid is showing them a map and telling them how to get around of zoo. Here is introduction.”來明確文章的寫作前提,了解寫作目的,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結合B部分“About the zoo”對各個區(qū)域所代表的場所進行猜測,他們能靈活調動思維,在積極發(fā)言中實現學習、探索能力的提升,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情境引思——對比分析思維擴散
情境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慣用教學方法,初中英語教師在對教學模式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也要合理使用該方法,這樣不僅會起到使教學生動化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積極思考、大膽提問,最終在情境交際中與教師、同學產生思想碰撞,開闊英語視野的同時擴散思維,為他們后續(xù)高難度知識學習以及綜合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初中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陌生事物的接受度也明顯提高,所以教師可以使用多元化方式展開情境教學,既能夠借助口頭敘述的方式營造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還可以科學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構建真實、生動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融入語言環(huán)境后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最終實現思維品質與實踐能力的同時提升,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牛津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Seasons”時,教師可以積極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構建課堂,營造出一個自然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教師在PPT中展示有關四季景色的視頻,并根據語言文字的變化轉換視頻主題。先展示“It's the best time to fly kites”,配以春天萬物復蘇生長的動畫,再分別呈現bees、butterflies、flowers的畫面,以此為基礎再分別呈現Summer、Autumn、Winter的視頻,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在此期間,教師不僅能滲透全新的知識點,同時還能設置問題,如“What can you do in ××?”,并鼓勵學生在情境中說出“We can go swimming in summer”“I want to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不會被局限在教材內,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完成自主表達,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得到英語綜合技能的發(fā)展。
(三)知識歸納——總結整合深化認知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所以每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這些知識的用法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授課時不能將知識分開講解,而是要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綜合,深化學生的英語認知,同時也能借助一般性概念、原則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性思維能力,以此實現教學目標。授課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多元化活動鍛煉學生的知識總結、歸納能力,如借助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或者針對某一詞匯總結其在不同時態(tài)、語態(tài)下的變化并列舉不同搭配方法,學生能夠在歸納、總結中探尋到英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同時還能夠發(fā)現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從而加深對所學的認知,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Wild animals”這個單元時,教師借助“verbs +‘to’-infinitives”這個語法知識點鼓勵學生總結已學的動詞不定式短語、句式,包括prepare to do、decide to do、chooes to do、help sb. (to)do sth.、be able to、try one's best to do等,并且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使用這些短語、句式造句,在課內營造出良好的交際氛圍,堅定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在此過程中,他們會調動自己的思維,提高語言組織與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總結、歸納、實踐的過程中能熟練掌握英語表達的技巧,他們能做好同類詞辨析工作,后續(xù)學習中既能夠清晰表達,同樣還能夠提高對語段、文本的解讀能力,實現歸納性思維能力提升的同時實現綜合發(fā)展。
(四)追問激思——鍛煉學生多元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謂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生對事物、觀點的判斷,他們必須對結論進行合理分析,在保持理性思考狀態(tài)的基礎上結合客觀事實對問題進行多元化分析。初中學生的思維較為開闊,他們開始嘗試主動探索事物的兩面性,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內通過設置多元化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散的機會,在不斷辯論、思考中實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以牛津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Past and present”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結合課程內容設計問題。為提高學生對問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提出“Where is your hometown? Has it changed a lot?”這樣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回憶生活,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基于此逐層加深問題難度,提出“I think our school changed a lot,do you think so? Everything changed a lot?”等問題,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卸下學習負擔,以日常交流的方式來說一說自己眼中學校的變化,而學生之間由于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很有可能出現一名學生認為這一事物的變化很大,另一名學生則認為它沒有發(fā)生本質上改變的情況。此時,教師依然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在課內展開良性的辯論,鍛煉學生的多元思維,高效實現教學目標。
(五)組織活動——強化學生進取意識
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同時實踐也是強化學生進取意識的有效途徑。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要與教師、同學接觸,整體的學習氛圍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他們的表現欲會提升,還會在無形之中產生競爭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進行主動、獨立的思考。他們敢于想象與改變,打破常規(guī)思想的束縛,堅持“求異”“求新”的原則,在活動中提出巧思,從而真正透過現象去看英語知識的本質,最終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Good manners”這個單元時,教師為學生講解禮儀知識,并且分析在公共場所想要保持舉止得體的方法,以此端正學生言行,讓他們能在學習反思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基于此,可以設置小組表演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小組成員擬定故事背景,對公共場所內有可能出現的爭議行為進行演繹,通過語言、肢體互動的方式進行示范,通過表演深化自身的禮儀意識。表演準備過程中,各小組成員都展現出飽滿的熱情,他們集思廣益,討論多種情況,在交際中提高思維能力,最終確定表演計劃,在實踐中獲得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六)實訓設置——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余,教師還應該展開多元化的閱讀、交流、寫作活動,一方面深化學生的英語意識,另一方面為他們提供學習、探索的動力,保證所有人都能在實踐中獲得整體思維能力的提升。此類實訓活動一般都帶有集體性,教師定期在班級內舉辦團隊合作活動,要求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來自主排練節(jié)目,他們會在特定的主題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鞏固、復習已學知識的基礎上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查閱資料,在興趣的支撐下展現出積極性、自主性,在擴散思維的同時還能實現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顒咏Y束后,各個小組可以互相評價,指出各自不足之處,從而實現共同成長。課內外教學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發(fā)展機會,他們在活動準備階段能夠發(fā)揮出自身敏銳的觀察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將英語學習視為生活常態(tài),自然深化英語意識,提高英語整體認知水平,獲得綜合技能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知識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保障,為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視為重點任務,明確思維與語言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豐富課程內容、組織多元活動的方式構建課堂。在此過程中,教師巧妙使用活動預測、情境引思、組織活動、實訓設置等方式展開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能主動轉換角度思考問題,還能實現探究力、創(chuàng)造力的不斷發(fā)展,久而久之得到英語綜合技能的提升,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姚盛春.探討基于問題鏈教學的初中英語閱讀思維品質培養(yǎng)[J].英語廣場,2020(36):131-133.
[2]常雪梅.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實踐[J].海外英語,2021(4):180-181.
[3]張文迪.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英語廣場,2021(15):121-123.
[4]周迎春.初中英語思維型閱讀有效開展路徑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1):115-117.
[5]韓文君.個性化學習視域下初中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策略[J].現代教育,2021(10):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