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琬,李穎,陳惠琴,楊小雨,徐幸蓮*,戴好富,*
1.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技學(xué)院(南京 210095);2. 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熱帶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海南省黎藥資源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口 571101);3. 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興義 562400)
薏苡(Coix lacryma-jobiL. var. ma-yuen Stapf)為禾本科(Gramineae)薏苡屬(Coix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將殼及種皮從種子中剝離后的部分為薏仁,也被稱作薏仁米、薏珠子等[2-3]。薏苡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栽培作物,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以及多樣的保健功能,享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譽[4-5]。在中國、印度、日本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均有廣泛種植[6]。
薏苡歷史悠久,可作為保健品以及中成藥,其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jié)的功效[7-9]。有關(guān)薏苡仁降血糖的功效自古即有跡可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薏苡能夠清熱除濕、健脾潤肺,因此對于消渴(糖尿病)的三多癥狀均有功效;《本草拾遺》中稱薏苡仁可“溫氣、主消渴”;《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其可“治消渴飲水”[10]。薏苡仁作為薏苡可直接食用的一部分,國內(nèi)外對其活性方面已有了較多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薏苡仁多糖具有降血糖活性[11-13],但對于薏苡仁的其他成分是否參與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較少。因此,研究旨在探究薏苡仁脂肪酸的降血糖活性,并以作為治療II型糖尿病的重要靶點之一α-葡萄糖苷酶為活性篩選模型[14],利用優(yōu)化后的pNPG法對各提取物及其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進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篩選及酶動力學(xué)測試,為薏苡仁降血糖活性的研究開闊思路與方向,同時為相關(guān)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科學(xué)指導(dǎo)。
薏苡仁采集于中國貴州省興仁市潘家莊實驗基地,經(jīng)劉凡值研究員(單位: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鑒定其為禾本科(Gramineae)薏苡(Coix lacryma-jobiL. var. ma-yuen Stapf)。
順式-油酸甲酯(純度95%)和反式-油酸(純度95%),購自北京百靈威科技有限公司;棕櫚酸(純度97%)和順式-亞油酸甲酯(純度99%),購自梯希愛(上海)化成工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順式-亞油酸(純度99%)。購自北京曼哈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P6890/5975C型 GC/MS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RODI-50-RE超純水系統(tǒng)(北京華力航科技公司);SynergyH1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海南雋譽科技有限公司);Delta 320-S型 pH計(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EN 2062電子秤(海南雋譽科技有限公司);1~1 000 μL移液槍(德國Eppendorf)。
阿卡波糖(Sigma Chemical);α-葡萄糖苷酶(50 U/mg,Sigma Chemical);對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上海源葉生物科技公司);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O,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國藥集團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
1.5.1 薏苡仁粗提物的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GCMS)分析
1.5.1.1 樣品前處理
利用常溫浸提法對薏苡仁(27.7 kg)進行提取。按料液比1∶3(kg/L)用工業(yè)乙醇浸提三次,每次浸泡一周,收集濾液并濃縮得到乙醇提取物(405.1 g)。乙醇提取物用水充分溶解,依次用同等體積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各萃取三次,濃縮后得到薏苡仁石油醚相(194.2 g)和乙酸乙酯相(15.0 g)。將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用色譜甲醇溶解,經(jīng)0.22 μm濾膜過濾后待測。
1.5.1.2 GC-MS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色譜柱為彈性石英毛細管柱-HP-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ne(30 m×0.25 mm×0.25 μm);載氣為He,載氣流量1.0 mL/min,分流比40∶1;初始柱溫為50 ℃,以5 ℃/min的速度升溫到310℃,恒溫時間為10 min,汽化室的溫度均為250 ℃;溶劑延遲時間為3.0 min。質(zhì)譜條件: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電子能量為70 eV;離子源溫度為230 ℃;四極桿溫度為150 ℃;接口溫度為280 ℃;發(fā)射電流為34.6 μA;倍增器電壓為1 434 V;質(zhì)量掃描范圍為20~550m/z。質(zhì)譜檢索采用Wiley 275標準譜庫檢索(要求相似度90%以上),各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推測出薏苡仁中主要成分。
1.5.2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測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測定方法在Liu等[15]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
1.5.2.1 所需試劑的配制
(1)α-葡萄糖苷酶溶液的配制:準確稱取2.0 mgα-葡萄糖苷酶固體(50 U/mg)溶解到1.0 mL PBS緩沖液(0.1 mol/L,pH 6.8)中得到100 U/mLα-葡萄糖苷酶溶液,再用PBS緩沖液稀釋至0.2 U/mL。(2)pNPG的配制:準確稱取7.5 mgpNPG溶解至10 mL PBS緩沖液中得到2.5 mmol/LpNPG溶液。(3)樣品、陽性對照溶于DMSO中配制成相應(yīng)濃度。
1.5.2.2 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測定
將適宜濃度的樣品與α-葡萄糖苷酶溶液混勻后加入96孔酶標板中,每孔中含有10 μL樣品及100 μL酶溶液,若樣品顏色較深,則需要設(shè)置一組樣品的本底對照以減去樣品在405 nm處的本底吸收值。以等量的DMSO代替樣品加入酶溶液中作為陰性對照和空白對照,以阿卡波糖為陽性對照,將96孔板于37 ℃下溫育15 min。然后,向空白對照及本底對照組中加入40 μL PBS(0.1 mol/L,pH 6.8),試驗組、陰性對照及陽性對照組均加40 μL底物,并于37 ℃下溫育15 min。最后用酶標儀測定在405 nm處的吸光度,記錄每孔的吸光度,重復(fù)3次取平均值。
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計算公式:抑制率=(A2-A1)/(A2-A0)×100%;樣品顏色較深時的計算公式:抑制率=[A2-(A1-A1′)]/(A2-A0)×100%。
式中:A0、A1、A1′、A2分別為405 nm下測得的空白對照組、試驗組、本底對照組、陰性對照組的吸光度。
1.5.2.3 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測定
按照2.2.2方法,將每個樣品按梯度稀釋配制成5個濃度進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測試,計算各濃度下的抑制率并繪制化合物濃度-抑制率曲線圖,計算得到樣品對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濃度(IC50值)。
1.5.2.4 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的酶動力學(xué)測試
按照2.2.2方法,將稀釋的樣品溶液(稀釋3或4個濃度,通常選擇在樣品IC50值附近的濃度開始稀釋)與酶溶液混勻后,分別與濃度為2.5,1.25,0.625,0 mmol/L的底物反應(yīng),在37 ℃下溫育,每隔1 min測定一次其在405 nm處的吸光度,共測定15 min,重復(fù)三次試驗求平均值。按Lineweaver-Burk方程作圖,繪制酶抑制作用的動力學(xué)曲線,確定其抑制類型。競爭性抑制動力學(xué)方程如式(1)所示。
式中:[S]為底物質(zhì)量濃度,mg/mL;[I]為抑制劑質(zhì)量濃度,mg/mL;Vmax為最大速度,mL/min;Km為米氏常數(shù),mg/mL;Ki為[EI]的解離常數(shù),mg/mL。
薏苡仁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粗提物均為油狀物,其GC-MS離子流圖和鑒定的化學(xué)成分見圖1和表1。棕櫚酸在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中的峰面積占比分別為17.00%,21.88%和19.66%;順式-油酸甲酯在這3個提取物中的峰面積占比分別為10.16%,50.79%和4.17%;順式-亞油酸甲酯在這3個提取物中的峰面積占比分別為6.63%,11.36%和26.46%;順式-亞油酸在乙醇粗提物和乙酸乙酯相中的峰面積占比為29.39%和27.40%;反式-油酸在乙醇粗提物和石油醚相中的峰面積占比分別為15.27%和9.4%。這5個化合物在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中的總占比分別為78.45%,93.43%和77.69%。另外,石油醚相中還含有少量酸、酯類化合物,乙酸乙酯相中還含有少量酯、醇、烯酸以及甾醇類化合物。因此推測棕櫚酸、反式-油酸、順式-亞油酸、順式-油酸甲酯、順式-亞油酸甲酯為薏苡仁中主要成分。
圖1 薏苡仁乙醇粗提物(a)、石油醚相(b)及乙酸乙酯相(c)的GC-MS離子流圖
表1 薏苡仁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中的主要成分
薏苡仁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表2)。
表2 薏苡仁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n=3,x±s)
對薏苡仁中5種主要成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作進一步探索。5個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IC50值見表3,對α-葡萄糖苷酶的酶動力學(xué)結(jié)果見圖2。
2.3.1 主要成分的α-葡萄糖苷酶IC50值測定結(jié)果
化合物的IC50值見表3。這5個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都明顯強于陽性對照阿卡波糖(IC50=581.94±0.26 μmol/L)。
表3 薏苡仁中主要成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n=3,x±s)
2.3.2 主要成分對α-葡萄糖苷酶的酶動力學(xué)測試結(jié)果
以底物質(zhì)量濃度(S)的倒數(shù)與反應(yīng)速率(V)的倒數(shù)作雙倒數(shù)曲線圖(圖2)。從雙倒數(shù)曲線圖中可以判斷化合物的抑制類型:若所有曲線(不同的抑制劑濃度)的交點在y軸上,則表明化合物為競爭性抑制劑;若在x軸上則表明化合物為非競爭性抑制劑;若交點不在坐標軸上則表明化合物為混合性抑制劑[16]。由圖2可知,化合物2(圖2-b)、化合物4(圖2-d)和化合物5(圖2-e)的雙倒數(shù)圖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所有曲線均相交于y軸,即隨著抑制劑的質(zhì)量濃度增大,Vmax不變,Km增大,說明抑制劑和pNPG在該酶(E)上的結(jié)合位點一致,因此化合物2,4和5對葡萄糖苷酶有競爭性抑制作用;而化合物1(圖2-a)和3(圖2-c)的雙倒數(shù)曲線顯示,所有曲線的交點不在坐標軸上,即隨著抑制劑質(zhì)量濃度的增大,Vmax減小,Km增大,說明這兩個抑制劑不僅與酶結(jié)合發(fā)揮抑制作用,還會與酶-底物復(fù)合物結(jié)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此這兩個抑制劑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類型為混合性抑制。表4為各抑制劑的酶抑制常數(shù)Ki(雙曲線倒數(shù)圖中各曲線斜率值-抑制劑質(zhì)量濃度所作曲線的x軸截距)和酶-底物絡(luò)合物抑制常數(shù)Kis(雙曲線倒數(shù)圖中各曲線的y軸截距-抑制劑質(zhì)量濃度所作曲線的x軸截距),根據(jù)這兩個抑制常數(shù)可以推斷出抑制劑對酶的親和力,數(shù)值越小,抑制劑對酶的親和力越好,結(jié)合更緊密,抑制能力越強[17-18]。由這5個化合物的Ki值可以判斷它們的抑制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反式-油酸>亞油酸甲酯>順式-亞油酸>棕櫚酸>油酸甲酯。另外,根據(jù)混合型抑制劑的Ki和Kis值可以判斷抑制劑分別與酶、酶-底物復(fù)合物的親和程度,其中化合物1表現(xiàn)出與酶的親和力更好,說明抑制劑主要通過與酶結(jié)合發(fā)揮抑制作用;而化合物3則與酶-底物復(fù)合物的親和力更好,說明化合物3主要是通過與酶-底物復(fù)合物結(jié)合發(fā)揮抑制效果。
表4 主要成分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類型及抑制常數(shù)
圖2 化合物1~5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雙倒數(shù)曲線圖(a-e)
已有文獻報道薏苡仁多糖的降血糖活性,而對于薏苡仁其他成分的降血糖活性少見報道,因此本文利用pNPG法對薏苡仁進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測試以探究其降血糖活性。經(jīng)GC-MS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主要成分為棕櫚酸、反式-油酸、順式-亞油酸、順式-油酸甲酯、順式-亞油酸甲酯,對上述的5個化合物進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測試及酶動力學(xué)探究發(fā)現(xiàn)它們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明顯強于陽性對照阿卡波糖。酶動力學(xué)結(jié)果顯示:反式-油酸、順式-油酸甲酯和順式-亞油酸甲酯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類型為競爭性抑制,棕櫚酸和順式-亞油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類型為混合性抑制;這5個化合物的抑制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反式-油酸>亞油酸甲酯>順式-亞油酸>棕櫚酸>油酸甲酯。
薏苡仁中脂肪酸含量較高,且具有較強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為了進一步證明脂肪酸的降血糖活性,后期還需通過大量嚴格的體內(nèi)試驗、臨床試驗等的驗證,為薏苡仁的降血糖相關(guān)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一定的科學(xué)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