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珍
摘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同時,學生在對經(jīng)典古詩文進行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古詩文的理解、鑒賞,從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最終落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诖?,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古詩文教學要求,教師應立足于當前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依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求一套行之有效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模式,以滿足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有效性
引言
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與精髓,古詩文是小學生從小就應該進行自主學習的知識,我們需要通過開展古詩文教學,提高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核心素養(yǎng)。結合小學生古詩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小學生掌握的古詩文量不達標,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不足。本文分析闡述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以期提升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綜合能力。我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宋詞、唐詩、漢賦、離騷、詩經(jīng)等都是我國的古典詩文的瑰寶,經(jīng)過了幾千年歲月的洗禮,古詩文已經(jīng)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更是華夏文明的核心。
1小學語文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的重要性
經(jīng)典古詩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一定的比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這些經(jīng)典古詩文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其中蘊涵著大量的哲理,不僅能夠為小學生提供知識,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小學生通過經(jīng)典古詩文的誦讀接收其中的思想觀念,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在小學經(jīng)典古詩文學習中,引進誦讀的方法拓展了古詩文學習的途徑。誦讀就是大聲地讀,讓學生在讀古詩文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情感,在誦讀過程中和古詩文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加深小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把握,進而不斷地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1]。
2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
2.1更新古詩詞誦讀教學理念
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必須要經(jīng)過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诖耍處煈獜膫鹘y(tǒng)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容,結合小學古詩文誦讀的特點,樹立與其相契合的教學觀念。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古詩詞閱讀教學,明確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古詩詞誦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還應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小學生古詩詞學習需求等,制定出與其實際情況、認知思維能力相契合的古詩文誦讀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在古詩詞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而促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在優(yōu)化古詩詞誦讀教學時,還應考慮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傳統(tǒng)的誦讀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靈活開展古詩詞誦讀教學,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古詩文誦讀需求[2]。
2.2信息教學,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yǎng)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古詩文的動態(tài)畫面,通過畫面的方式,解讀古詩文的文字,能將抽象化的古詩文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學生通過畫面,更加深入地解讀作品內(nèi)涵,感悟古詩文的美感,有助于學生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比喻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古詩文作品的美感,確保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融入古詩文學習情境。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古詩的意境進行展示,這會有效調(diào)動學生古詩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通過動、靜態(tài)畫面,對古詩的內(nèi)容有一個形象、直觀的了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讓學生能更加順暢地理解作品。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古詩中的每一部分內(nèi)容進行分段展示,包括“香爐”“紫煙”“掛”“遙看”等,這些詞語較為抽象,尤其融合在古詩文中,學生更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而通過信息技術,將上述詞匯以畫面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學生通過畫面,就很容易理解詞匯內(nèi)容。如“香爐”是指香爐峰;“紫煙”是指云霧被日光穿透,遠遠地看過去像紫色的煙云;“掛”是指懸掛;“遙看”是指從遠處看。通過這種畫面的解釋,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認知到原本抽象、難懂的古詩文內(nèi)容,而且學生通過觀看畫面,對作品整體的內(nèi)涵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可以通過觀看畫面,感悟到古詩的美,從而有效提高古詩文審美素養(yǎng)。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方法,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小學古詩文教學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直觀性更強,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知識理解吸收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和圖片資源的有效引入,讓課堂教學變得活靈活現(xiàn),更具有趣味性,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古詩文審美素養(yǎng),讓學生意識到在詩文當中哪些詞句更富有美感,哪些詞句屬于點睛之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3]。
2.3創(chuàng)新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評價,提升學生誦讀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中,教師對誦讀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的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健全,對教師的態(tài)度會比較敏感。教師在評價小學生的誦讀水平時,如果不注意對自身情緒的管理,就可能傷害小學生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時,要充分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避免挫傷他們對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的熱情。例如,在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賞識的教學理念去評價小學生的誦讀行為,多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小學生的誦讀,肯定小學生在誦讀中的優(yōu)點,從而增強小學生誦讀的自信心,激發(fā)小學生參與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這樣的誦讀評價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誦讀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點,也能夠有針對性地制訂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使誦讀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經(jīng)典古詩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經(jīng)典古詩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靈活調(diào)整教學手段,對古詩文誦讀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和優(yōu)化,促使學生在有效的誦讀指導中不斷提升古詩文誦讀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駱愛.淺析小學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70.
[2]洪海艷.如何提高小學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S2):189.
[3]鐘蓮花.探究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