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英,黃愛麗,邵金鑫
(蘇州市廣濟醫(yī)院 江蘇蘇州215131)
精神分裂癥為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在認知、情感、行為、社會交往等多個方面均存在障礙,該疾病治療時間較長且復發(fā)率較高,臨床藥物治療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可改善其陰性和陽性癥狀,但難以調節(jié)患者社會功能,因此,需要配合適當?shù)淖o理方式干預,改善其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常規(guī)護理干預多為飲食指導、心理護理等干預,但患者由于長時間休養(yǎng),且活動范圍受限,其生活活動能力下降[3]。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指將體育運動和醫(yī)學結合,全方面調節(jié)患者身心,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目前較少研究體醫(yī)結合護理干對預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效果[4]。因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2例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我院住院治療的102例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精神分裂癥,且為穩(wěn)定期[5]者;②智力正常者;③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②合并腦部、神經(jīng)病變者;③存在肢體運動障礙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藥物所致精神疾病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9.86±5.73)歲;病程(5.91±1.17)年;精神分裂癥類型[6]:偏執(zhí)型19例,衰退型8例,青春型9例,緊張型6例,殘留型5例,未分化3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中專及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4例。觀察組男25例、女27例,年齡(50.49±5.65)歲;病程(5.82±1.23)年;精神分裂癥類型:偏執(zhí)型20例,衰退型9例,青春型8例,緊張型7例,殘留型4例,未分化4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中專及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環(huán)境:護理人員為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注意定期清潔整理環(huán)境,保持病房內干凈整潔,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可在病房內和走廊適當位置擺放室內盆栽;可設置供精神分裂癥患者休息、活動的房間,房間里可適當配制電視、電腦、棋牌等娛樂設施,注意活動房間和病房距離設置較遠,可保障患者在病房內有安靜的休息空間。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患者情緒穩(wěn)定時進行健康教育,使用PPT、知識手冊等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認知理解水平等,向患者進行精神分裂癥相關知識講解,包括精神分裂癥概念、臨床癥狀、治療康復方案等,講解長期治療護理康復的重要性,且定期組織患者對其進行復習,對精神分裂癥相關知識及時查漏補缺。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作用、服藥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每日監(jiān)督患者按照要求服藥。④心理干預:在取得精神分裂癥患者信任基礎上,護理人員可每日盡量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鼓勵其積極表達自身想法和感受并耐心傾聽,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積極幫助患者解決,日常與患者溝通接觸時充分表達出對患者的尊重,避免與患者發(fā)生爭辯,當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當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時及時給予安慰,且引導其進行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患者注意力,盡量使患者維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正性情緒。觀察組采用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醫(yī)學干預方式同對照組,體育運動干預分為4個方面。①體能訓練。護理人員每日定時帶領患者進行體能訓練,其順序為首先進行有氧健身,指導患者進行10~20 min的有氧健身鍛煉,再進行3~5 min手指操活動患者手指關節(jié),然后進行3~5 min關節(jié)操活動患者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全身關節(jié),接著進行3~5 min椅子操活動患者腰部,然后進行10~15 min廣場舞活動患者全身,最后進行3~5 min關節(jié)操舒展患者全身關節(jié)。②球類運動。在每日下午午休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從乒乓球、羽毛球、桌球、桌面足球中選擇喜歡的球類運動,根據(jù)患者情緒穩(wěn)定情況和身體活動能力調整球類運動時間。③器械訓練。可使用跑步機、動感單車、甩脂機、橢圓機,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選擇器械進行訓練,根據(jù)患者體能情況制訂訓練時間,訓練后使用按摩椅按摩放松肌肉。④每周對患者體育運動干預效果進行評價,效果好的可繼續(xù)保持,效果一般甚至較差的需要調整體育運動計劃。護理人員可引導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日常行為活動訓練,包含各項日?;顒?,制訂科學生活作息制度,按時休息、進食、運動等,護理人員指導督促患者獨立完成各項日?;顒?。兩組均干預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行為障礙程度:采用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OSIE)[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行為障礙程度,積極方面包含社會能力5項、社會興趣5項、個人清潔4項共14項,消極方面包含抑郁3項、退縮3項、激動6項、精神病性4項共16項,每項評分為0~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障礙程度越低。②精神障礙程度:采用簡明精神病評估量表(BPRS)[8]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精神障礙程度,包含焦慮抑郁、猜疑敵對、缺少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5項,每項評分為1~7分,1分表示無癥狀,7分表示癥狀極其嚴重,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精神障礙程度越嚴重。③社會功能障礙程度: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9]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社會功能障礙程度,包含日常生活能力3項、日常交往情況和活動性5項、社會活動技能4項共3個方面,每項評分為0~4分,0分表示極差,4分表示極好,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社會功能障礙程度越低。④生活質量:采用精神分裂癥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10]中文版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含心理社會、精力動力、不良反應和癥狀,共30項,每項按照0~4分評分后換算為分量表總分,分量表總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2.1 兩組干預前后NOSIE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NOSIE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BPR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BPR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SPI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SP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思維、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產(chǎn)生障礙,康復護理中常規(guī)醫(yī)學護理干預恢復患者精神、社會行為功能效果良好,因此,需要使用體育運動聯(lián)合醫(yī)學護理干預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11]。
常規(guī)醫(yī)學干預中,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設置、心理護理、監(jiān)督服藥等,可部分恢復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情緒,但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時間未進行正常社會交流、活動等,可能產(chǎn)生恐懼、退縮等心理,且長時間未進行體育運動會導致患者身體活動機能下降,影響其行為、社會交往等功能恢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NOSIE、SSP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P<0.05),BP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P<0.05),說明將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行為、精神和社會交往功能障礙。分析原因:體育運動護理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制訂體育運動計劃,適當運動可有效幫助患者認知機體活動能力,且適當有氧運動可緩解精神分裂癥藥物所致的代謝綜合征、肥胖等不良反應,增加患者肢體行動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故可有效緩解患者行為障礙[13]。體育運動干預部分活動為雙人或多人共同進行,期間可增加患者與其他人交流溝通機會,使患者主動向同伴表達自我感受,增加其思維活躍度,因此,可緩解患者精神障礙和社會功能障礙。
常規(guī)醫(yī)學護理干預大多注重于患者心理健康,對患者機體運動能力下降等不明顯身體健康重視度不夠,導致患者即使心理精神障礙緩解,但行為運動社交等障礙仍較嚴重,故生活質量恢復效果不夠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QL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體育結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究其原因: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定時、定量帶領患者進行體能訓練,長期規(guī)律健康鍛煉可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身體素質,減少康精神分裂癥藥物和長時間缺乏運動導致的多種慢性疾病,增加患者體力。
綜上所述,體醫(yī)結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行為、精神、社會交往障礙,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對患者預后有利,可作為臨床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