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被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與以往教師所采取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同,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主張借助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也是情境教學法的重要特征。在情境教學法的指引下,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理、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文章簡單分析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及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情境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7-0022-03
引 ?言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激活學生地理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喜歡地理課程,實現全面發(fā)展,這些恰恰也是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和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為課堂增添活力,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情境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了解情境教學的內涵和功能,明確應如何借助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和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形象或具有情緒色彩的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掘學生的心理機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手段。情境教學法具有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特點,也具有趣味教學、體驗教學的綜合特征。此外,情境教學還極具靈活性。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是社會實踐,也可以是情境體驗,還可以是動手操作。同時,情境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故事情境、多媒體情境或者問題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可以體驗或者思考與角色相對應的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和內容。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需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通過情境引領學生去學習,并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去思考、探究和發(fā)現。因此,情境教學法也有利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1]。
初中是中學地理教學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地理教學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是涉及的知識體系非常龐大,許多知識都相對抽象,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如果忽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剝奪學生體驗、合作的機會,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情感,無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借助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應用讓學生清晰了解所學內容,可以讓教學更加高效,促使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提升。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進而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二、初中地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中常見的方式。教師通過課堂問題的合理設計,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探究。在具體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結合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以湘教版初中地理一年級(上冊)“氣溫和降水”為例,在課堂內容導入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討論下述問題:大氣降水有哪些形式?最常見的形式是什么?降水中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我們這個地方,什么時候的降水量最多?為什么雨水都集中在那個時節(jié)?通過這樣的討論活動,學生可以聯系所學的物理知識,認識到降水中的“水”是水汽的另一種形式,空氣對水汽的容納有限,所以才出現降水運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設計問題:空氣容納水汽的數量和氣溫有著怎樣的關系?假如30℃的飽和空氣溫度下降到20℃時,會發(fā)生什么?會導致什么現象發(fā)生?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提前在網上收集的關于降水形成過程的視頻,再結合視頻引出相應的問題:微小水滴怎樣才能形成降水呢?這樣,教師借助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逐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就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真正掌握降水形成的條件、原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結合課堂內容來設計問題、構建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也保證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二)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降低知識理解難度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使知識呈現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能夠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的方法非常多,情境教學就具有這樣的作用和功能。而情境創(chuàng)設較常用的手法為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可以將知識內容通過圖片、動畫及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針對一些抽象、難理解的知識內容,教師應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輔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帶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2]。
以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非洲”為例,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都聽說過非洲,知道非洲有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但對其國家分布、自然資源及民族特色等了解非常少,加上非洲的地理位置、民眾生活和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的認識。不過,和北非相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人文地理特征和自然地理特征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為重點,制作集圖文音像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借助課件展示非洲的自然景觀、部落族群和名勝古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引入本節(jié)知識,讓學生有讀教材、預習知識的欲望。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隨機挑選兩名學生,讓學生走上講臺,用在黑板上畫簡圖的方式將非洲畫出來,幫助學生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經緯度。在非洲自然環(huán)境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非洲地形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說一說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區(qū)。接下來,教師可以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這一目標,利用氣候類型圖、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對非洲氣候特征和分布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熱帶草原風光視頻和動物大遷徙的視頻,引導學生對動物大遷徙原因進行分析,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氣候知識。
(三)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生如果能將生活與學習聯系起來,就可以發(fā)現有用的知識和知識的用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凸顯地理的學科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鑒于此,在實際的初中地理課堂上,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發(fā)掘和提煉與生活相關的案例,引入生活化素材和資源,將其融入初中地理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通過把地理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以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水資源”為例,“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掌握解決我國水資源不足的主要途徑,樹立良好的節(jié)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意識”是本課的教學目標。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來完成。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目標,融入生活化元素,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問激趣:水都有哪些作用?水是由什么組成的?一個人在不喝水的情況下可以堅持多少天?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水,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這樣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可以開動學生大腦,讓學生在課堂上變得積極主動。在水資源現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收集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并且對我國水資源現狀進行分析。在學生表達之后,教師要做出相應的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我國水資源的現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學習特點,設計相關的活動,如“水資源保護”宣傳畫制作、“保護水資源”廣告制作及“保護水資源”宣傳口號創(chuàng)作等,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入手,觀察生活中水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水資源的浪費現象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同時,付諸實際行動。
(四)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比較強。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游戲充滿了興趣。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做好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創(chuàng)設游戲化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豐富學生課堂學習體驗,保證課堂活動有效性。在具體的游戲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引入游戲,將地理知識和趣味游戲結合,讓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以湘教版初中七年級地理(上冊)“世界的海陸分布”為例,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大陸、島嶼及大洲等概念,準確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講解課堂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洋、大洲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在具體的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硬紙板制作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狀圖,將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每個學生手中拿有一塊板塊,當教師喊“開始”時,最先將世界板塊地圖拼接出來的小組獲勝。在學生完成拼圖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就自己所拿的板塊,介紹其地理分布特點。教師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能夠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寓教于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疆域”一課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多且亂,學生很容易混淆。對此,在游戲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前,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結合教學知識點組織知識競賽游戲。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相關的地理知識問答題,讓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競賽采取積分制,題目難度不同獲得分值不同。教師可以從我國疆域特點、瀕臨的海洋、主要島嶼、海峽及陸地相鄰國家等出發(fā),設計相應的問題。教師借助問題游戲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地理知識。
(五)創(chuàng)設故事教學情境,讓學習氛圍更輕松
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手段。綜觀那些高效、實用的教學手法,無一不是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其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識,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種,且故事也是初中生的最愛。初中地理的涉及面較廣,與初中地理教學有關的故事非常多,許多故事不但生動有趣,而且蘊含豐富的知識,具有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功能。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融入地理故事,借助故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加深學生記憶,讓學生的“學”變得更輕松。
以“四大洋與七大洲”為例,教師可以借助故事來導入:“地球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有七個孩子,七個孩子相親相愛,形影不離,一家人親密地住在一起。其中,年紀稍大的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南美洲和北美洲走得最近。孩子們慢慢長大了,都要成家立業(yè)了。于是,有一天,地球母親將七個孩子叫到一起,讓大家決定如何分家,歐洲和亞洲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首先離開家。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后來,這些離開母親的孩子都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南極洲是個例外,因為南極洲一個人走得太遠,他的性格越來越冷漠,不愛與人交際,氣候太冷,所以南極洲沒有國家。七大洲上的國家都是地球的孩子,他們生活在一起?!比缓螅處熆梢宰寣W生結合故事思考問題:為什么要愛護地球?如何愛護地球?這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 ?語
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引入初中地理課堂,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初中地理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考慮學生身心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直觀教學情境及游戲教學情境,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陸云飛.初中地理情境教學法的合理應用研究[J].才智,2020(14):124.
孫小峰.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6):72.
作者簡介:林忠新(1972.12-),男,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