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達 張咩慶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糖尿病胃輕癱(DGP)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fā)癥之一,是繼發(fā)于糖尿病的以胃動力低下、胃排空延遲、胃節(jié)律紊亂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上目前主要依賴全胃腸促動力藥緩解癥狀,但存在不良反應(yīng)多、易復(fù)發(fā)等缺陷。本研究團隊在前期的動物實驗中證實健脾理氣合劑具有改善胃動力的作用[1]。由此,本研究擬探討健脾理氣合劑治療脾胃虛弱型糖尿病胃輕癱的臨床療效及對一氧化氮(NO)、胃饑餓素(Ghrelin)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就診的脾胃虛弱型糖尿病胃輕癱患者94例。納入標準:①研究組成員所在消化科門診就診患者;②符合2013年發(fā)布的《臨床指南:胃輕癱的管理》[2]中的糖尿病胃輕癱診斷;③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3]“痞滿證及脾胃虛弱證”;④糖尿病患者堅持正規(guī)、有效治療,血糖控制平穩(wěn)者;⑤年齡在18~75歲;⑥簽署進入研究和知情同意書并能配合完成實驗者。排除標準:①有消化道器質(zhì)性病變;②合并心、腦、肝、腎、免疫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病,及其他影響患者準確表達自己感受與判斷能力的先天或后天疾?。虎酆喜⑵渌麌乐氐奶悄虿〖?、慢性并發(fā)癥者;④有妊娠可能或近期有妊娠意向婦女,哺乳期婦女;⑤既往有頻繁的藥物、食物及其他原因過敏者或?qū)Ρ狙芯克盟幬镞^敏無法服藥者;⑥受試者或其監(jiān)護人拒絕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7例,觀察組有2例患者因個人原因中斷治療,予以剔除。觀察組男17例,女28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8.09±6.41歲;病程5~15年,平均病程7.96±2.86年。對照組男20例,女27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7.11±8.07歲;病程5~16年,平均病程8.40±2.7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基礎(chǔ)性治療,予以胰島素控制血糖,停止使用二甲雙胍及阿卡波糖類降糖藥。治療期間禁止服用其他胃動力藥物。對照組予以枸櫞酸莫沙必利片(5mg/片,住友制藥有限公司)1次1片,1天3次,餐后30min口服。觀察組予以健脾理氣合劑(黨參、茯苓各15g,炒白術(shù)、枳殼各12g,懷山藥20g,柴胡10g,陳皮6g),煎取300ml,分2次溫服,餐前30min口服。兩組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①中醫(yī)證候積分: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價。根據(jù)中醫(yī)證候?qū)颊甙Y狀變化計分(胃脘痞滿、早飽納呆、疲乏無力、大便不暢及惡心嘔吐,根據(jù)癥狀程度記為0~3分),頻度:最近1周癥狀發(fā)作的天數(shù)??偡e分=∑(各種癥狀嚴重程度×頻度)。②胃排空率: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進行。食用標準試餐前禁食8h,檢查當天清晨食用標準試餐,同時服用含有20根小鋇條的膠囊1粒,在15min內(nèi)吃完,5h后行上腹部X線攝片檢查,記錄小鋇條在胃內(nèi)的殘留數(shù)量。對難以判斷是在胃內(nèi)或是在近端十二指腸內(nèi)的小鋇條,則計為仍在胃內(nèi)。胃排空率(%)=(20-胃內(nèi)殘留鋇條數(shù))÷攝入鋇條數(shù)×100%。③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及胃排空率擬訂:癥狀療效指數(shù)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癥狀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癥狀總積分-治療后癥狀總積分)÷治療前癥狀總積分]×100%。臨床治愈:癥狀療效指數(shù)>95%,胃排空率≥95%;顯效:95%>癥狀療效指數(shù)≥70%,95%>胃排空率≥70%;有效:70%>癥狀療效指數(shù)≥30%,70%>胃排空率≥30%;無效:癥狀療效指數(shù)<30%,胃排空率<30%。若出現(xiàn)癥狀療效指數(shù)與胃排空率不同步時,療效判定以胃排空率為準。④NO、Ghrelin水平: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進行空腹取靜脈血4ml,用ELISA法測定血清NO、Ghrelin濃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再使用方差齊性檢驗。若所有被分析資料同時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且方差齊同,則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比較;若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或方差不齊同,則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結(jié)果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的判斷標準。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證候積分變化(±s,分)
表1 兩組患者證候積分變化(±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5 47治療前23.11±8.53 22.85±7.57治療后12.09±5.92*#15.68±6.19*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排空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排空率變化(±s,%)
表2 兩組患者胃排空率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5 47治療前17.44±4.72 18.09±5.43治療后69.58±13.86*#62.47±16.18*
2.3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NO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水平變化(±s,μmol/L)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水平變化(±s,μ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5 47治療前73.94±9.11 70.55±13.81治療后61.76±12.98*#68.15±12.50*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Ghrelin水平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hrelin水平變化(±s,pg/ml)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hrelin水平變化(±s,p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5 47治療前165.03±26.19 166.08±24.22治療后169.95±22.04#163.83±22.55
DGP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本病多因消渴日久,脾氣虛弱,不能正常運化、升清、散精,飲食水谷不能消化吸收、布散而停于中焦,導(dǎo)致脾胃升降失調(diào),中焦氣機郁滯[4]。因此,脾胃虛弱是導(dǎo)致DGP的重要病機之一,而健脾理氣法是治療脾胃虛弱型DGP的基本原則。健脾理氣合劑利用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懷山藥益氣健胃和中,枳殼、柴胡、陳皮理氣降逆,從而達到益氣健脾和胃理氣之功效。
本次臨床觀察結(jié)果顯示,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明顯,通過中醫(yī)證候積分表進行主觀感受評估,發(fā)現(xiàn)積分明顯下降(P<0.001)。同時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證候積分下降程度更明顯(P<0.05)。同時,我們也通過胃排空率檢測這一客觀指標,證實了患者的主觀感受變化,兩組患者胃排空率改善明顯,觀察組胃排空率在結(jié)束時比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結(jié)果提示,健脾理氣合劑可以通過更有效提高胃排空率來進一步改善DGP患者的臨床癥狀。
NO為胃竇壁內(nèi)NO合酶合成的抑制性腦腸肽,可抑制胃腸道平滑肌運動。部分胃動力障礙患者胃液NO含量較高[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NO水平下降明顯(P<0.001)。結(jié)果提示健脾理氣合劑可通過降低抑制性腦腸肽NO水平來改善DGP患者的胃動力。
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總Ghrelin水平治療前后均無變化(P>0.05)。本研究團隊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Ghrelin有辛?;疓hrelin(AG)和非辛酰化Ghrelin(UAG)兩種形式,其中AG僅占5%,卻是發(fā)揮作用的主要活性形式[6]。因此,我們需進一步研究明確健脾理氣合劑是否通過影響AG/UAG比值來發(fā)揮作用。
綜上所述,目前研究提示健脾理氣合劑可能通過降低抑制性腦腸肽NO水平來提高DGP患者的胃排空率,與目前臨床使用的促胃腸動力藥物相比,可更為有效地改善DGP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次研究未發(fā)現(xiàn)健脾理氣合劑對總ghrelin水平的影響,我們接下來應(yīng)進一步研究AG/UAG比值與健脾理氣合劑的相關(guān)性,來明確具體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