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興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醫(yī)學檢驗系,山西呂梁 032200
2 型糖尿病又可稱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 一般在患者35~40 歲以后發(fā)病, 占糖尿病患者總?cè)藬?shù)的90%以上[1]。 2 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生產(chǎn)作用并未完全缺失, 部分患者體內(nèi)可能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過多現(xiàn)象,但胰島素在體內(nèi)的調(diào)節(jié)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處于相對缺乏狀態(tài), 可通過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刺激體內(nèi)胰島素產(chǎn)生[2]。目前針對此類患者多對其血脂等生化指標進行檢測, 具有較高的臨床作用, 但臨床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機制并不十分明確[3]。 該文選取山西省某醫(yī)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6 例為研究對象,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同尿酸、血脂水平的相關性以及臨床意義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山西省某醫(yī)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6例,該研究的患者皆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4]中2 型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標準,并根據(jù)標準按照患者體內(nèi)HbA1c 的水平分為對照組(HbA1c≤7%)和觀察組(HbA1c>7%)。 觀察組51 例,男33 例,女18 例;HbA1c 水平為9.3%~14.7%;年齡40~74 歲。 對照組45 例,男28 例,女17 例;HbA1c水平為4.3%~7.0%;年齡44~88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該次研究經(jīng)由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OGTT 2 h血糖≥11.1 mmol/L;HbA1c>4%;該次研究患者皆知情該次內(nèi)容,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器官疾病患者;HbA1c<4%患者;不愿配合研究患者;胰腺炎患者;哺乳期及孕婦;服用過造成尿酸排泄異常藥物的患者。
對兩組患者皆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檢測,HbA1c 采用HPLC 法進行檢測。 選取患者晨起時的外周靜脈血為樣本,血樣本采取10 mL,隨后對患者血樣本采取離心處理,以此將血樣本中血清完全分離。對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胱抑素(CysC)及血清尿酸(UA)進行檢測。
對兩組患者采用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20797,0.25 g×100 片)進行治療,1 次/d,2 片/次。
根據(jù)《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4]中的檢測標準,對兩組患者的TC、TG、LDL-C、HDLC、CysC 及UA 進行對比。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法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TC、TG、LDL-C、UA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C、TG、LDL-C、UA 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TC、TG、LDL-C、UA 水平對比(±s)
?
觀察組患者CysC、HDL-C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CysC、HDL-C 水平,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ysC、HDL-C 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CysC、HDL-C 水平對比(±s)
?
Spearman 相關性分析顯示,HbA1c 與TC、TG、LDL-C、UA、HDL-C 及CysC 均呈現(xiàn)明顯相關性(P<0.05),其中HbA1c 水平與TC、TG、LDL-C 和UA 水平呈正相關(P<0.05),與HDL-C 及CysC 呈負相關(P<0.05),見表4。
表4 HbA1c 和TC、TG、LDL-C、UA、HDL-C 及CysC 相關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發(fā)病時期所出現(xiàn)的高血糖病癥,可致使患者各種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包括對患者眼睛、 心臟、 神經(jīng)及肝腎等器官組織造成慢性損傷,影響功能[5-7]。 2 型糖尿病患者與1 型糖尿病患者一樣, 兩者皆存在相同的遺傳因素, 據(jù)有關文獻顯示,在臨床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25%~50%的患者擁有家族遺傳史,2 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已發(fā)現(xiàn)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包括胰島素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及線粒體基因等[8-10]。 據(jù)文獻統(tǒng)計,多數(shù)2 型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時皆處于30 歲以上的年齡,約超過一半的患者發(fā)病年齡超過50 歲以上, 因此認為年齡的增長也與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有所關聯(lián)[11-12]。臨床上目前無法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遺傳因素進行干預防治, 只能對環(huán)境因素等病因采取藥物以及環(huán)境干預等進行治療, 幫助減少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隨著醫(yī)療研究的不斷開展,有研究證明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升高后,患者體內(nèi)對應的TC、TG、LDL-C 及UA 的水平就會升高,相反,HDL-C、CysC 的水平就會相對降低[13]。 據(jù)有關文獻研究顯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變化與其是否存在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有極大的關系, 在有關研究中UA 的變化關系到患者脂質(zhì)過氧化變化, 因此UA 的增長可能造成2 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等并發(fā)癥的形成,因此可證實,2 型糖尿病患者HbA1c的增長與患者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的概率有很大的關系,HbA1c 水平越低,患者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概率也就越低,HbA1c 水平越高則反之[14]。
阮曉楠等[15]的研究中,將21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血漿脂聯(lián)素水平與體質(zhì)指數(shù)、空腹血糖、HbA1c、血脂水平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結(jié)果顯示,2 型糖尿病患者血漿脂聯(lián)素水平與體質(zhì)指數(shù)、HbA1c 呈負相關,與TC、空腹血糖、TG 呈正相關;在陳薇[16]的研究中,測定36 名健康人、57 名FDRs、59 例IGT 及35 例T2DM 的FFA水平、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及空腹胰島素、總膽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HbA1c,同時計算胰島素敏感性后發(fā)現(xiàn),DFRs、TGT、T2DM 組FFA 水平水平逐漸升高,對照組、FDRs、IGT、T2DM 的EDV 水平逐漸降低(P<0.05);錢芳[17]的研究中,將HbA1c 水平不同的患者分為3 組進行研究, 將3 組患者血液樣本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HbA1c 水平相對較高的B 組和C組TC、TG、LDL-C 及UA 水平明顯高于HbA1c 水平較低的A 組患者, 而A 組患者的HDL-C 卻明顯高于B 組和C 組患者(P<0.05)。該研究將9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其體內(nèi)HbA1c 水平進行分組,對HbA1c 與尿酸、血脂水平相關性進行研究分析,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UA、TG、TC、LDLC 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HDLC、CysC 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該研究結(jié)果與前述幾位學者相一致, 由此說明,2 型糖尿病患者HbA1c 的水平與尿酸、 血脂具有較好的相關性,HbA1c 水平越高,其中對應的TC、TG、LDL-C 及UA的水平就會越高,同時HDL-C、CysC 的水平就會相對降低。
綜上所述,HbA1c 水平不僅能夠反映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還與尿酸、血脂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能夠反映患者機體尿酸與血脂代謝情況,在T2DM 患者治療中應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