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晟
摘 要:“雙減”背景下,學校雖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人才的重要任務,但是想要教育學生真正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創(chuàng)造,光靠學校的單一教育,顯然行不通。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之間“SSF”(Social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F(xiàn)amily Education)的教育協(xié)同,已成為當前中小學學校教育的一種主要模式。疫情時代,孩子們常有“云”課堂時光,微課互動參與性強、信息傳播度快,是現(xiàn)代信息教育不可或缺的載體,本文通過音樂微課教學的探索和實踐讓音樂教育成為了鏈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快樂紐帶。
關鍵詞:雙減 SSF課程 微課 音樂教育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提升教育教學品質,推進課程建設,實現(xiàn)家校合作共育,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我校探索發(fā)展“SSF”課程,以學校課程教育為中心,融合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社會課程(Social curriculum)、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家庭教育課程(Family education curriculum )“三課一體”,探索學科音樂教育,助力“雙減”落地生根。
“SSF”課程中,學校對學科音樂教育的關注和引導尤為重要,音樂教研組開展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互動、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環(huán)境。
一、教育合伙人 同頻促成長
學校成立“禾·火”工作坊,禾火即秋,收獲的季節(jié),多彩的季節(jié),孕育希望的季節(jié)?!昂獭毕笳鲌F結、生長、發(fā)展,寓意著孩子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盎稹毕笳飨M?、光明、熱情,寓意著班主任用光和熱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火種,照亮學生前進的方向。
“禾火”諧音“合伙”,班主任不僅僅是班級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孩子邁向新視界的“合伙人”。作為“合伙人”,面對學生個體的成長訴求,秉持“問題便是資源”的理念,采取開辟多元成長“體驗場”的方式,分享大家各自的教育資源平臺,在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同時助力他人成長和班集體的持續(xù)發(fā)展。班主任嘗試重新定位自己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是朋友,是兄弟姐妹,是“知心父母”,豐富班集體的教育內涵,拓寬班集體的心靈空間,一起合伙建立教育成長“社區(qū)”。
德育處研發(fā)綜合評價素質體系,通過“加油秋果”、“活力秋果”和“活力小警員”評價卡,依托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落實“紅領巾獎章”實施辦法,將隊員獲得基礎章和學校特色章“德馨章”、“智藝章”、“踐行章”及星級章的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其中“智藝章”主要通過學習習慣、體藝素養(yǎng)和身心健康途徑獲得,內容包含“習慣方法”、“行為態(tài)度”、“能力成效”、“文明禮儀”、“藝術素養(yǎng)”、“心理健康”六個方面,由各學科任課老師根據(jù)同學們的日常表現(xiàn)發(fā)放,音樂老師通過藝術素養(yǎng)對學生“智藝章”開展評價。
工作坊通過校內優(yōu)秀教師經(jīng)驗分享、校外優(yōu)秀專家講座,促進老師們的專業(yè)成長,向智慧型和研究型教師邁進,成為“家長信任,學生敬畏”的好“教師”。如低年級音樂老師王老師,探索“雙減”背景下微課教學的妙招,通過微課環(huán)節(jié)涉及、音樂互動游戲、評價等方面,分享了“微”故事,促進音樂教學。
二、家校齊發(fā)力 育樂育成長
除學校以外,家庭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點,是現(xiàn)代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半p減”政策的落地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協(xié)助,學校完善家、校、社協(xié)同機制,搭建“秋韻百果家長營”家長學校,“秋韻”寓意生命的豐富,象征學校多彩包容,充滿愛與詩意的育人環(huán)境;“百果”寓意孩子們在老師、家長的呵護和引領下,各具特色,多元發(fā)展,在秋之濱,百果飄香。
(一)激發(fā)興趣,增強學習能動性
我們在數(shù)字家長學校平臺引導孩子和家一起觀看音樂微課,增強學習能動性,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根據(jù)歌唱和欣賞教學內容,把教學意圖、圖譜、音樂要素等通過整合融入微課教學中,通過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音樂律動和情感,豐富課堂內容,生動教學形式,激發(fā)音樂興趣。
(二)開闊視野,增長學生知識面
通過播放樂器吹奏、演奏影像等資料,將樂曲和歌曲中的重難點進行提煉、升華,便于掌握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及演唱的動作表情等。在人音版二年級下冊《加伏特舞曲》的欣賞教學中,我們對不同班級做了嘗試:微課設計僅為聆聽時,注意力集中占60%,教學效果一般;通過各種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時,注意力集中占90%以上,教學效果較好。由此可見,知識點的豐富能更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長見識,獲得藝術享受。
(三)化難為易,提高教學質量效果
音樂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也需要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我們把歌曲、音符、板書等內容制作在課件中,讓內容變得更加精煉,整合更加合理,增大教學容量,提升教學的效率。
三、解惑減壓力 樂音解千愁
在推進“雙減”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工作時間加長、任務加重,快速適應新課程、課堂、評價改革的同時,政策落實推動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老師們?yōu)闈M足學生需求承擔了各類課程和課后托管服務,面臨了驟然壓力和不可回避的心理焦慮?!拔ⅰ睍r代給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微課技術的先進性、優(yōu)越性、智能化已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校通過音樂微課為教師減壓解愁。
見微知著,小課堂大教學。結合學校“SSF”課程發(fā)展,我們還將優(yōu)化學校音樂學科的教育頂層設計,深化發(fā)展學校音樂課程、微課教學等,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微變化,從小處著手,創(chuàng)建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推進教育教學工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張麗.兒童音樂.[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張瓊.音樂新課程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委.音樂課程標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