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異龍,劉滿倉,許小真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骨傷科,福建福州 350003
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是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常見類型,與激素水平異常、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關,主要發(fā)生在女性絕經后的5~10年[1-2]。中醫(yī)將骨質疏松歸為“骨痿”“骨痹”范疇,認為圍絕經期女性天癸竭、任脈虛,腎氣衰微導致骨髓生化無源,形成骨痿。肝腎同源,情志不舒致沖任不調,肝虛無法養(yǎng)筋,出現關節(jié)不利現象[3]。同時,脾臟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氣血運行失常,導致四肢萎軟。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結合患者的中醫(yī)證候進行辨證施治是中醫(yī)治療骨痹的主要原則[4-5]。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6例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患者,就中醫(yī)辨證施治方法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06例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患者,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中醫(yī)組、常規(guī)組,每組53例。常規(guī)組患者年齡45~58歲,平均年齡(50.5±1.7)歲;體質指數19~27 kg/m2,平均(23.7±0.6)kg/m2;病程6~26個月,平均(15.3±3.9)個月。中醫(yī)組中患者年齡45~58歲,平均年齡(50.3±1.6)歲;體質指數19~26 kg/m2,平均(23.5±0.7)kg/m2;病程6~27個月,平均(15.4±3.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專家共識[5]中關于絕經期后骨質疏松診斷標準,X線骨密度檢測T值≤-2.5;②年齡45~56歲;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繼發(fā)性骨質疏松者;③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④心腦血管疾病者;⑤近3個月接受激素替代療法或中藥治療者;⑥對該次治療藥物過敏者。
常規(guī)組患者接受口服阿侖膦酸鈉片、維生素D治療,阿侖磷酸鈉片(國藥準字H20073984;規(guī)格:10 mg/片)每天晨起溫水送服,1片/次,1次/d。維生素D滴劑(國藥準字H20173093;規(guī)格:每粒含維生素D400 U)口服,1~2粒/次,1次/d。同時鼓勵患者每天快走30 min,以輕微出汗為度,連續(xù)治療2個月。
中醫(yī)組患者接受中醫(yī)辨證施治,采用自擬中藥湯劑補骨強筋方治療,組成:熟地、伸筋草各20 g,龜板、山茱萸、牛膝各15 g,桑寄生、補骨脂、骨碎補、當歸、白芍、杜仲各10 g,黃柏、莪術、羌活各9 g。尿頻、畏寒者加附子、肉桂各5 g;脾胃不和者加陳皮、茯苓各10 g;陰虛盜汗者加桑葚、女貞子各10 g;失眠者加知母、酸棗仁各15 g。取1 000 mL水將所有藥材浸泡30 min,文火慢煎取汁水300 mL,早晚各服用150 mL,治療2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性激素水平[促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骨密度值、中醫(yī)證候積分和骨代謝指標[骨鈣素(BGP)、Ⅰ型膠原交聯(lián)C-末端肽(CTX-1)、降鈣素(CT)、骨保護素(OPG)]水平。使用兩只采血管分別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靜脈血各3 mL,檢測儀器為雅培C1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血清骨代謝指標,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E2、LH、FSH水平檢測。采用HOLOGIC Explorer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對第2~4腰椎(L2~4)和股骨頸的骨密度值進行測量。采用四級評分法對骨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中醫(yī)證候評分,無癥狀記0分,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治療效果[6]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骨痛、煩躁、異常出汗等癥狀部分消失,骨密度值明顯升高;有效:骨痛、煩躁、異常出汗等癥狀減輕,骨密度值所有上升;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骨密度值未升高;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醫(yī)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前,兩組LH、E2、F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H、FSH水平均有所降低,E2、水平有所上升,且中醫(yī)組LH、FSH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且中醫(yī)組E2水平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s)
組別LH(IU/L)治療前 治療后E2(pg/mL)治療前 治療后FSH(IU/L)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yī)組(n=53)常規(guī)組(n=53)t值P值35.2±6.5 35.4±6.6 0.157 0.875 19.3±2.7 27.8±3.4 14.253<0.001 13.2±1.9 13.3±2.0 0.264 0.792 26.1±2.6 16.7±2.9 17.570<0.001 50.3±9.2 49.9±9.4 0.221 0.825 23.8±6.5 40.7±7.8 12.118<0.001
治療前,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醫(yī)組CT、OPG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組,且BGP、CTX-1水平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one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one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CT(μg/L)治療前 治療后OPG(pg/mL)治療前 治療后BGP(μg/L)治療前 治療后CTX-1(ng/mL)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yī)組(n=53)常規(guī)組(n=53)t值P值46.6±9.7 46.3±9.6 0.160 0.873 60.5±12.7 51.2±9.9 4.205<0.001 95.0±8.9 95.2±9.7 0.111 0.912 138.9±13.4 106.8±12.2 12.896<0.001 20.5±4.1 20.4±3.9 0.129 0.898 13.3±3.9 18.4±3.0 7.546<0.001 0.39±0.12 0.38±0.11 0.447 0.656 0.21±0.09 0.30±0.08 5.441<0.001
中醫(yī)組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且中醫(yī)組治療后骨密度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骨密度、中醫(yī)證候積分、維生素D水平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density,TCM syndrome score and vitamin D level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骨密度、中醫(yī)證候積分、維生素D水平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density,TCM syndrome score and vitamin D level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股骨頸骨密度(g/cm3)治療前 治療后L2~L4骨密度(g/cm3)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維生素D(ng/L)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yī)組(n=53)常規(guī)組(n=53)t值P值0.63±0.05 0.62±0.06 0.932 0.353 0.79±0.07 0.63±0.08 10.958<0.001 0.71±0.06 0.72±0.07 0.790 0.432 0.89±0.08 0.78±0.04 8.953<0.001 13.80±2.10 13.70±2.20 0.239 0.811 6.30±1.50 8.80±1.90 7.519<0.001 17.30±4.50 17.10±4.30 0.234 0.816 28.70±5.60 25.90±4.80 2.764 0.007
骨質疏松癥是一組以骨脆性增加、骨微結構退化、骨丟失、骨密度降低為典型特征的骨代謝性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在圍絕經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導致雌激素水平降低,加快了骨轉換速度,影響骨代謝,骨質疏松發(fā)生率高,增加了骨折風險[7]。西醫(yī)主要采用補充鈣劑、維生素D、促進骨形成藥、抗骨吸收藥、鎮(zhèn)痛藥物治療,阿侖膦酸鈉是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經驗藥物,能增加骨密度和皮質厚度,維持骨結構,抑制骨破壞,改善骨質疏松癥癥狀。維生素D能調節(jié)內分泌、免疫功能,促進鈣吸收,改善骨代謝。但是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個體需要劑量較大,且長期服用不良反應較多,整體療效不理想。
中醫(yī)將骨質疏松歸為“骨痹”范疇,與腎精虧虛、肝氣郁結、脾胃虛弱、氣血瘀滯等有關,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膝酸痛、煩躁不安、神疲乏力、失眠多夢等[8]。補骨強筋方中熟地具有生血益精、滋陰、補血安神的功效,可增強免疫力,改善腰膝酸軟、肝腎陰虛癥狀。伸筋草、山茱萸具有祛風散寒、補益肝腎、收澀固脫、舒筋活血的功效,可增強骨細胞功能,抑制破骨細胞,提高骨密度。龜板、牛膝具有補心養(yǎng)血、滋陰潛陽、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功效,針對骨痹病因治療[9]。桑寄生、補骨脂、骨碎補、當歸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血活血、補腎強筋的功效,針對婦女圍絕經期血??仗撨x藥,有效改善內分泌失調和骨代謝,抑制骨吸收。白芍、杜仲、黃柏、莪術、羌活具有溫陽祛濕、調理沖任、清熱解毒、行氣破血的功效,針對婦女氣滯血瘀之癥。根據患者癥狀辨證施治,能精準了解疾病本質,合理用藥,優(yōu)化治療效果,保證用藥安全。陳禮梅等[10]學者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0.7%)明顯高于對照組(67.4%),補骨強筋方治療絕經期后骨質疏松的療效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且觀察組腰椎及股骨頸BMD水平、骨代謝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補骨強筋方能改善骨代謝指標,改善患者骨質疏松癥狀。該文中中醫(yī)組總有效率(90.57%)高于常規(guī)組(71.70%),中醫(yī)組CT、OPG水平均高于常規(guī)組,且BGP、CTX-1水平明顯更低(P<0.05),與學者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補骨強筋方主要選用強筋骨、調氣血、補肝腎的藥材,針對圍絕經期女性血??仗?、腎精虧虛、燥熱而設,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骨代謝,抑制骨吸收,強健筋骨[11-12]。同時,補骨強筋方能增強免疫力,調節(jié)性腺功能,增加雌激素分泌,減少對下丘腦-垂體軸的刺激,降低LH、FSH水平。說明補骨強筋方能改善絕經期女性性激素異常現象。同時,與學者研究不同的是,該文研究還發(fā)現中醫(yī)組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6.30±1.50)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8.80±1.90)分,補骨強筋方能減輕患者的中醫(yī)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藥湯劑長期服用無明顯不良反應[13-15],有效抑制炎癥因子和破骨細胞生成,減輕骨質破壞,延緩骨轉換速度,有效改善骨質疏松[16-18]。但該文所選病例較少,研究時間較短,需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結論準確性。
綜上所述,運用補骨強筋方對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患者進行辨證施治能改善骨代謝和性激素異常,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