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偉
濟南市槐蔭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內科,山東濟南 250022
H 型高血壓是原發(fā)性高血壓中的重要類型,即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 μmol/L,此類患者具有較高的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嚴重危及自身健康與生命安全[1]。目前,改善生活方式與積極的藥物治療是降低H 型高血壓患者血壓與Hcy 水平的關鍵,然而不同藥物在H 型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卻有所差異[2]。亟需探尋可靠且安全的藥物改善H 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預防心腦血管事件[3]。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是以經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依那普利與葉酸為基礎的組方,口服后快速水解為依那普利拉,可以有效調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繼而發(fā)揮出顯著的降壓作用[4]。 外源性補充葉酸能夠促進Hcy 甲基化過程,調節(jié)血清 Hcy 水平[5]。 方便選取 2020 年 3 月—2021 年2 月該院51 例H 型高血壓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臨床獲取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接受治療的102 例H 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第9 版[6]中對H 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Hcy 水平≥10 μmol/L;所有患者與其家屬均對該研究方案知情, 自愿配合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1 個月內服用過影響 Hcy 的藥物;免疫系統(tǒng)疾病、內分泌系統(tǒng)疾??;伴有心腦血管疾??;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患有精神疾??;妊娠與哺乳期女性。按照隨機數(shù)表對102 例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對照組 51 例中男 30 例,女 21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62.45±4.85)歲;病程 1~12 年,平均(6.21±2.45)年;體 質 指 數(shù) (BMI)18.20~28.65 kg/m2,平均(23.45±2.70)kg/m2。 研究組 51 例中男 29 例,女 22 例;年齡45~77 歲,平均(62.40±4.78)歲;病程 1~12 年,平均(6.20±2.43)年;BMI18.22~28.60 kg/m2,平均(23.43±2.72)kg/m2。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對該研究審核與批準。
兩組患者均改善生活方式,即合理運動,注意休息,補充富含維生素B12與葉酸的食物,適當控制蛋氨酸類蛋白飲食攝入等。 對照組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 H31021938;規(guī)格:10 mg×16片)口服治療,10 mg/次,1 次/d,持續(xù)治療 6 個月。 研究組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 (國藥準字H20103783,規(guī)格:5 mg:0.4 mg×7 片)口服治療,2 片/次,1 次/d,持續(xù)治療 6 個月。
①根據 《H 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7]標準評價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舒張壓與收縮壓降至正常范圍,Hcy 降低≥50%;有效:舒張壓與收縮壓未恢復正常,但舒張壓下降≥10 mmHg,收縮壓下降≥20 mmHg,Hcy 降低在 25%~49%;無效:舒張壓與收縮壓未恢復,舒張壓下降<10 mmHg,收縮壓下降<20 mmHg,Hcy 降低<25%。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水平,每次檢測重建3 次,取平均值。 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Hcy 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Hcy 水平檢測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上離心機以2 500 r/min 的速度離心5 min,血清分離,以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Hcy 水平進行檢測。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通過彩色超聲診斷設備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進行檢測,共測量3 次,取平均值。 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皮疹等。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08%)較對照組(80.39%)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治療前,兩組舒張壓與收縮壓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舒張壓與收縮壓指標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指標對比[(),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m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指標對比[(),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mHg]
組別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120.52±10.03 121.49±9.85 0.493 0.623 85.54±8.89 91.52±10.47 3.109 0.002 147.52±11.03 146.03±12.00 0.653 0.515 106.52±10.48 135.52±8.79 15.141<0.001
治療前,兩組Hcy 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Hcy 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指標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cy 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Hcy level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cy 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Hcy level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
組別Hcy 水平(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20.44±4.00 20.21±4.05 0.289 0.774 10.15±3.52 16.52±4.00 8.538<0.001 1.51±0.42 1.50±0.39 0.125 0.901 1.20±0.30 1.42±0.35 3.408 0.001
治療期間,研究組出現(xiàn)皮疹1 例,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1 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為1.9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兩組均未采取任何干擾措施,癥狀自行消退,未影響后續(xù)治療。
H 型高血壓是指伴有Hcy 升高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給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8]。 有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H 型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約為單純高血壓患者的5 倍, 約為正常人群的25~30 倍[9]。 因此,探尋一種可靠且安全的藥物降低H 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指標, 預防心腦血管事件十分必要。
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是由葉酸與依那普利組成的藥物, 其中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對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發(fā)揮出強效的降壓作用[10-11];葉酸作為Hcy代謝中的重要輔酶,能夠有效加快Hcy 甲基化,調節(jié)細胞功能,促進氨基酸與蛋白質合成,繼而控制Hcy水平[12-13]。 葉酸還能夠調節(jié)內皮細胞功能,并具有抗氧化與保護心腦靶器官的作用[14]。 劉麗平等[15]對130例H 型高血壓患者分別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研究組)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參照組)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98.46%高于參照組89.23%,治療后舒張壓(83.13±7.64)mmHg、收縮壓(120.34 ±8.21)mmHg 低 于 參 照 組 (92.25 ±7.49)、(136.28±9.97)mmHg。 該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總有效率(96.08%)較對照組(80.39%)高(P<0.05),且治療后 舒張壓(85.54±8.89)mmHg、收縮壓(106.52±10.48)mmHg 較 對 照 組 (91.52±10.47)、 (135.52±8.79)mmHg 低(P<0.05)。 說明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保障整體治療效果。
Hcy 屬于含硫氨基酸,主要由細胞內甲硫氨酸的脫甲基作用形成[16]。 有研究發(fā)現(xiàn),Hcy 能夠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誘發(fā)血管結構變化,導致血管功能紊亂[17]。Hcy 激活了金屬蛋白酶介導膠原合成, 導致膠原與彈力比值失衡,繼而損傷血管彈性[18]。 血管內皮中過高的Hcy 代謝產物可以干擾平滑肌細胞, 致使血管功能紊亂,最終誘發(fā)高血壓。Hcy 升高能夠增加血小板黏附與聚集作用,干擾血管收縮,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19]。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Hcy 增高是動脈硬化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 與高血壓、 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血栓等疾病密切相關[20]。 蔣海霞[21]對 26 例 H 型高血壓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 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治療后血清 Hcy(14.0±4.0)μmol/L、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21±0.31)mm 低于 23 例常規(guī)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治療組的 (19.0±4.0)μmol/L、(1.43±0.35)mm (P <0.05)。 宋梅[22]將 200 例 H 型高血壓患者進行隨機分組, 其中10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治療,觀察組100例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觀察組治療后Hcy(10.1±2.3)μmol/L 低于對照組(18.7±5.2)μmol/L(P<0.05)。 該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近,治療后研究組 Hcy(10.15±3.52)μmol/L、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1.20±0.30)mm 較對照組(16.52±4.00)μmol/L、(1.42±0.35)mm 低(P<0.05)。 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中葉酸成分能夠促進Hcy 甲基化, 合成半胱氨酸或蛋氨酸, 降低Hcy 水平,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繼而解除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從安全性來看,兩組均有1 例(1.96%)不良反應,說明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并未增加不良反應概率, 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H 型高血壓患者應用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能夠穩(wěn)定降低血壓與Hcy 水平,調節(jié)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適于臨床推廣。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該研究隨訪時間過短,關于馬來酸依那普利葉酸片對于H 型高血壓患者遠期心腦血管事件的影響仍有待大樣本且長時間的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