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捷
低年級寫話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啟蒙,對中小學作文教學有著重要影響。結(jié)合我校“小學語文多文本讀寫結(jié)合策略研究”課題的開展,近年來,我們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對寫話的興趣和自信,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自由表達,收到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
一、識字和閱讀并行,為寫作打基礎(chǔ)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提出“多認少寫”“認寫分開”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把識記漢字與自己的生活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漢字,擴大識字量。
二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會查字典,因此利用工具書提高識字效率也是個好方法。如筆者在預習環(huán)節(jié)這樣要求:學生在預習生字時,要翻查字典,把字典中查找到的常用詞語寫在預習單中。這樣,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知不覺地積累了豐富的詞匯。
積極地閱讀是寫作能力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開展讀書活動,可以更好地突破閱讀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開展了“書香家庭”活動,讓學生和家人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一起閱讀,在閱讀中一起交流,使孩子不知不覺愛上讀書。
在課堂上,聲情并茂的朗讀活動、角色體驗活動、課本劇活動都是提高學生識字和閱讀興趣的好方法。
識字和閱讀雙線并行,既相互促進,又為學生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二、深入鉆研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訓練
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效率,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可或缺。教師課堂語言使用要準確、到位、精練,可為學生營造良好語言氛圍。
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課文《小馬過河》時,筆者這樣進行訓練——
師:同學們,要想把文章寫得像這篇童話故事一樣生動形象,需要我們把人物的什么寫出來?
生: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神態(tài)。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兩幅圖:圖一,低年級小學生入隊儀式;圖二,學生在經(jīng)緯農(nóng)場采摘。然后,做下面的填空題。
今天是加入少先隊的日子。當大哥哥把鮮艷的紅領(lǐng)巾戴在小朋友的脖子上時,只見小朋友( ?),心里肯定在想:( ?)。
經(jīng)緯農(nóng)場里的莊稼、蔬菜都豐收了。瞧,( ?)真能干?。??)。老師說他:“( ?)。”旁邊的小伙伴們見了,也都夸他:“( ?)。”
教師結(jié)合插圖,引導學生仿說,這是訓練學生仿寫的好方法。
課文的留白處也可以讓學生當作練習說話或是小練筆的訓練點。比如《小馬過河》的最后一段寫道:“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對岸。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學完課文,老師可以追問學生:“同學們,發(fā)揮你的想象,說一說,小馬過河回到家后,見到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三、我手寫我口,激發(fā)寫作興趣
“我手寫我口”是說書面語言要和口頭語言一致。結(jié)合作文教學來說,就是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敢于書真情。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寫作就是想什么,就說什么、寫什么。在平日的語文課堂上,筆者注意抓住契機,引導、鼓勵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
一天,我穿了一條黑色的過膝長裙,外面套了一件亮黃色的無領(lǐng)長袖對襟外套,走上了講臺。
“哇!張老師,今天你真好看!”有學生說道。
“怎么好看了?我想聽一聽?!蔽乙龑W生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仔細觀察。
生1:“張老師,您今天穿了一件黃色的上衣,真漂亮!”
“謝謝你。同學們再仔細觀察,誰來說一說,我這件衣服屬于什么黃?”
生2:“像小米、玉米一樣的黃,是米黃?!?/p>
生3:“我感覺這件衣服像橙子的顏色,是橙黃色吧。”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4:“張老師,你今天涂口紅了……”
“今天真是太幸運了,借助上講臺的機會給同學們當了一次模特,那下面請同學們寫個小作文——《我的語文老師》,你們能寫出來嗎?”
“能!”學生回答的聲音好響亮。
生活即素材,興趣就是觀察最好的前奏。
一個周一的早晨,當我進班時,聽到班里的孩子在議論:“汐汐剪頭發(fā)了!”筆者馬上想到——這豈不又是一個引導學生說話的契機?
“汐汐,來,讓大家好好欣賞一下你的新發(fā)型吧?”我邊說邊向汐汐招手,“汐汐今天真好看,大家認為呢?”
“嗯嗯,好看,娃娃頭。”
“還有呢?哪里好看?”我啟發(fā)學生細致觀察。
“老師,她還帶一個發(fā)箍呢?”
“什么顏色的發(fā)箍?”
“珠光粉的。”一個女孩子搶先說道。
“發(fā)箍上面還有一個蝴蝶結(jié)呢?!绷硪粋€女孩子補充道。
…………
“汐汐今天剪頭發(fā)了!誰能回去以這句話為開頭,把我們剛才的發(fā)現(xiàn)寫一段話呢?”
學生爭相舉手。
四、學會觀察,練習多說少寫
低年級學生喜歡看圖畫,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抓拍校園、教室以及社團活動里的精彩瞬間,讓學生觀察照片,引導他們回憶當時的情景。
筆者借助日常生活照片,讓學生先試著說詞語,接著說句子,進而試著說一段話,讓學生在重溫生活中細細品味,培養(yǎng)感知能力。這種有意無意的訓練,記錄了學生七彩的童年。而學生在相互訴說中,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樣評價,鼓勵獨立思考
對于剛開始寫話的學生來說,我們一定要以欣賞、鼓勵的眼光看待他們。對在課堂上勇敢舉手發(fā)言的學生,我們應(yīng)給予積極肯定;對有與眾不同的發(fā)言的學生,我們更要肯定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們在深秋時節(jié)讓學生觀察經(jīng)緯廣場上的銀杏樹,然后進行寫話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誰能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一句話?
生1:秋天到了,銀杏的樹葉黃了。
師:你看到與其他樹葉的不同了。
生2:我看到銀杏樹葉從樹上落下來,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
生3:現(xiàn)在是早晨,千萬縷金光照在銀杏樹葉上,整棵樹就像是閃閃發(fā)光的搖錢樹。
師:你觀察得更仔細,語言也很形象。
生活處處有學問,生活處處有語文。類似以上的說話、寫話方式有很多,這種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為以后的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chǔ)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語文多文本讀寫結(jié)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wbyd20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