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黃歡歡,王俊,楊力凝,肖明朝
1.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a.泌尿外科;b.護理部;c.康復醫(yī)學科,重慶市400016
康復輔助器具是功能障礙者使用的,能預防、代償、監(jiān)護、減輕或降低損傷、活動受限和參與限制的任何產品(如器具、設備、工具、技術和軟件等)[1-2]。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國際功能、殘疾與健康分類》[3],其中活動與參與(如d465 利用設備到處移動)和環(huán)境因素(如e115個人日常生活用的用品和技術)[4-5]均強調輔助器具的重要性[6]。2020 年發(fā)布《國際健康干預分類》(ICHIβ-3)中認為應用輔助器具產品(如PAA.DP.AH 使用肢體類輔助器具)對預防及健康促進具有重要作用[7]。隨著全球老齡化程度加深,根據(jù)聯(lián)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 年修訂版》[8],到2050年,全世界每6 個人中,就有1 人年齡在65 歲以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有超10億人口的殘疾人,約占世界人口的15%[9]。世界范圍內日趨嚴重的老齡化與基數(shù)龐大的殘疾人口給康復輔助器具的發(fā)展帶來新契機。
CiteSpace軟件可繪制一系列可視化圖譜,探測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和學科發(fā)展前沿[10],已被應用于眾多領域[11-14]。VOSviewer 是基于可視化技術來處理文獻知識單元,對關鍵詞、作者等進行可視化分析[15]且對中文關鍵詞分析具備更好的兼容性[16],展現(xiàn)出的可視化精準度比CiteSpace更高[17]。
通過查閱國內外數(shù)據(jù)庫并未發(fā)現(xiàn)有學者對康復輔助器具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因此,本文以CNΚI 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數(shù)據(jù)庫2012 年至2021 年收錄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兩款可視化軟件,繪制知識圖譜。
檢索CNΚI 和WoS 數(shù)據(jù)庫,文獻檢索時間為2012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1 月5 日。在CNΚI 和WoS 中分別使用“康復輔助器具”“康復輔助技術”“康復輔具”“輔助器具”“輔具”關鍵詞檢索和“Assistive Technolog*”“Assistive Devic*”“Self-Help Devic*”主題檢索(語種限定為英語),剔除資訊、會議類論文,經軟件自帶的去重功能及人工去重,刪除與本主題無關、字段值缺失等文獻。CNΚI 檢索出300 篇,WoS檢索出3 604篇。
采用CiteSpace 5.8.R3 及VOSviewer 1.6.17 版本。在使用CiteSpace 軟件時,分別以作者、國家和研究機構為節(jié)點進行合作網(wǎng)絡分析,以關鍵詞為節(jié)點進行共現(xiàn)、時間演化和突顯分析并以被引文獻為節(jié)點繪制共被引圖譜。
利用VOSviewer 軟件繪制中文關鍵詞共現(xiàn)及聚類分析,設置分析主題為關鍵詞并進行共現(xiàn)分析,調整關鍵詞閾值參數(shù)為3,最終確認關鍵詞信息,點擊完成即進入可視化分析界面。
近10年來,國內外康復輔助器具相關領域研究熱度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國際年發(fā)文量及增長速度均大于國內。見圖1。
圖1 近10年國內外發(fā)文量
對國際文獻以作者為節(jié)點進行分析,國際合作發(fā)文頻次排名前3的作者依次是Maysam G、Walter W 和Giulio E。作者間形成不同的研究團隊,其中Giulio E團隊較為突出,分別與Jeff S 和Nirbhay N S 團隊內部作者間存在緊密合作關系。見圖2。
圖2 國際作者合作關系圖
對國內文獻以作者為節(jié)點進行分析,國內合作發(fā)文頻次排名前3 的作者依次是喻洪流、孟巧玲和歐民輝。目前主要有4 個較大的團隊對康復輔助器具進行研究,其中秦泗河團隊與其他團隊內部作者存在合著關系;其他各團隊間無合著發(fā)表關系。見圖3。
圖3 國內作者合作關系圖
對國際文獻以國家/地區(qū)為節(jié)點進行分析,發(fā)文頻次前3 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我國位列第8;中介中心性排名前3 的國家依次是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我國中介中心性僅為0.03。見圖4。
圖4 國際文獻國家/地區(qū)合著關系圖
對國際文獻以機構為節(jié)點進行分析,國際發(fā)文頻次前3 的機構依次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中介中心性排名前3的機構中,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并列第一,其次是美國匹茲堡大學。見圖5。
圖5 國際文獻機構合著關系圖譜
對國內文獻以機構為節(jié)點進行分析,國內發(fā)文頻次排名前3 的機構依次是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yī)院矯形外科和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無中心性較高的機構,各機構及單位間未形成合作關系。見圖6。
圖6 國內文獻發(fā)文機構合著關系圖譜
目前,因CiteSpace與VOSviewer軟件無法實現(xiàn)對CNΚI中的文獻進行文獻共被引分析[18-19],故本研究只對英文文獻進行分析,見圖7。文獻被引頻次及中心度排名見表1、表2。被引頻次及中心度排名前5 的文獻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腦機接口、可穿戴式外骨骼等康復輔助器具的設計與研發(fā);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效果評價。
表1 被引頻次排名前5的國際文獻
表2 中心度排名前5的被引文獻
圖7 國際被引文獻圖譜
2.6.1 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
采用CiteSpace 得到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出現(xiàn)頻次排名前5 的關鍵詞依次是system (259 次),older adult(244 次),rehabilitation (239 次),design (226 次),quality of life (212 次)。中心度排名前5 的關鍵詞分別是intervention (0.61),gait (0.6),design (0.54),braincomputer interface (0.51),balance (0.51),aid (0.44)。見圖8。
圖8 國際文獻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
采用VOSviewer 繪制中文關鍵詞聚類密度視圖,以“殘疾人”“老年人”“腦卒中”為高頻關鍵詞及研究熱點;從顏色聚類來看,共分為9類。見圖9。
圖9 國內文獻關鍵詞的聚類密度視圖
2.6.2 關鍵詞時間演化分析
運用CiteSpace 中的Timezone view 對國際文獻進行關鍵詞時間演化分析。見圖10。
圖10 國際文獻關鍵詞時間演化圖譜
2012 年至2017 年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對脊髓損傷患者、腦卒中患者、老年人和兒童群體的研究;對康復輔助器具系統(tǒng)研發(fā)及應用干預的研究;對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效果的研究。2018 年至2021 年開始關注外骨骼研究。
運用VOSviewer 對國內文獻進行關鍵詞疊加可視化分析并將時間因素加入其中。不同的顏色對應著關鍵詞出現(xiàn)的年份,顏色越深表示關鍵詞出現(xiàn)的時間越早,顏色越淺說明關鍵詞出現(xiàn)的時間越晚。見圖11。
圖11 國內文獻關鍵詞時間演化圖譜
2.6.3 關鍵詞突顯分析
運用CiteSpace 對國際文獻中關鍵詞進行突顯分析,按強度進行降序排列,得到其中最有提示意義的20 個關鍵詞,見圖12。其中speed、support、physically assistive device 和rehabilitation robotics 從2019 年開始持續(xù)受到關注。
圖12 國際文獻關鍵詞Burst分析圖
康復輔助器具可以維持或改善個人功能活動[29],并使其過上健康、獨立和有尊嚴的生活[30]。人人享有康復輔助技術服務將有助于實現(xiàn)“康復2030”愿景與全民健康覆蓋目標,同時也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構建全球輔助技術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1]。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和VOSviewer 對近10 年康復輔助器具領域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結果表明康復輔助器具的研究熱度在國內外持續(xù)不減。
近10年來,國外合作發(fā)文量最多的團隊研究方向主要包含可穿戴式設備(控制系統(tǒng))、外骨骼機器人及無線傳感系統(tǒng)控制的康復輔助器具[32-35]。國內合作發(fā)文量最多的代表團隊研究方向是假肢、上肢康復(功能訓練)機器人和外骨骼等[36-39]。
發(fā)文量最多和中介中心度最高的國家是美國,而我國均處于較低水平,在國際上缺乏一定影響力。我國應支持高等院校、研究所、企業(yè)間開展“產學研用”互動,對外我們應同美、英、加等國家開展深度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國際學術影響力與話語權。
被引情況是反映研究熱點的重要指標之一[40],通過對被引頻次及中心性較高的文獻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康復輔助器具研究領域關注度較高的研究成果[41-42]。被引結果表明腦機接口、可穿戴式外骨骼;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效果評價;老年及癡呆群體、脊髓損傷患者、殘疾人等群體在康復輔助器具研究領域受到重點關注。
綜合分析關鍵詞發(fā)現(xiàn),國外研究大多集中于智能類康復輔助器具的設計與研發(fā);國內主要集中于康復輔助器具在特殊/脆弱人群中的應用,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人機工程等近5 年也受到廣泛關注。這可能與智能感知、類腦計算、深度學習、機器視覺、虛擬/增強現(xiàn)實等新技術的發(fā)展及在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中應用有關[43]。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快發(fā)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yè)的若干意見》[44],首次從國家層面對康復輔助器具產業(yè)進行頂層設計[45]。我國康復輔助技術發(fā)展相對較晚,輔助器具產業(yè)相對滯后,未來需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研發(fā)智能類輔助器具,如柔性可穿戴式設備、康復機器人、外骨骼等。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限制了文獻類型與語言種類,可能導致對文獻的選擇偏倚。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