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建 王 英 鄭 忱
(重慶市合川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重慶 401520)
急性腎衰竭是由于慢性腎臟病、惡性腫瘤、感染等原發(fā)疾病、藥物毒性等誘發(fā)的腎功能嚴重損傷,患者腎小球濾過能力下降,導致肌酐、尿素氮等含氮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蓄積,誘發(fā)酸堿失衡、電解質(zhì)紊亂,腎功能可在數(shù)小時至數(shù)周內(nèi)急劇惡化,嚴重時可累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患者預后較差[1]。臨床多采用腎替代療法清除體內(nèi)毒性代謝產(chǎn)物,血液透析是常用的腎替代療法,但其整體療效并不十分理想[2]。急性腎衰竭屬于中醫(yī)學“癃閉”“水腫”“關格”等范疇,多為本虛標實之證。病邪深入血分,與血熱相搏結(jié),而熱毒深入下焦、結(jié)于膀胱,引起膀胱氣化不利,水道阻遏。毒壅血凝還可瘀阻腎絡,引起腎功能受損。本研究以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患者為研究對象,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治則治之[3]。本研究以此理論為指導自擬補腎益氣活血湯,觀察補腎益氣活血湯聯(lián)合血液透析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腎臟診斷與治療學》[4]中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的標準;年齡≥18歲,≤75歲;病程<5 d;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由于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假性少尿,如腎前性少尿、梗阻性尿潴留等;尿路感染、畸形;易敏體質(zhì);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臟器功能不全;精神異常;孕婦、哺乳期女性。
1.2 臨床資料 選取重慶市合川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間收治的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患者80例,采用抽簽分組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1~75歲,平均(52.96±11.07)歲;原發(fā)病為腎病綜合征12例,藥物損傷9例,嚴重感染19例。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9~75歲,平均(53.41±10.85)歲;原發(fā)病為腎病綜合征11例,藥物損傷12例,嚴重感染17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治療,儀器為貝朗Dialo 710500R血液透析機,碳酸鹽透析液流量:500 mL/h,血流量:200~250 mL/min,根據(jù)患者情況調(diào)節(jié)超濾速度,時間:4 h/次,血液透析1次/d,3 d后改為3次/周。觀察組給予補腎益氣活血湯聯(lián)合血液透析治療。補腎益氣活血湯基本方:黃芪30 g,黨參15 g,山藥15 g,熟地黃15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0 g,丹參15 g,紅花10 g,桃仁10 g,甘草6 g。上述藥材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共約400 mL,早晚分2次服用。兩組均于治療4周后評價療效。
1.4 觀察項目 1)腎功能指標恢復時間。于治療前、治療1、2、4周后抽取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標本2 mL,離心取血清檢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取靜脈血標本5 mL,檢測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3)治療前、治療后4周后對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肢體麻木、疼痛、舌上斑瘀、面色晦暗4個主要中醫(yī)證候進行評估記錄,總分24分,每項證候滿分6分,由輕至重分別計0、2、4、6分。4)住院時間。
1.5 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和陽性體征基本消失,尿蛋白轉(zhuǎn)陰,尿量>1 000 mL/d,Scr和BUN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癥狀和體征較前改善明顯,尿蛋白減少,尿量>400 mL/d,Scr和BUN下降,但未至正常范圍。無效:未達到顯效和有效標準[4]。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腎功能指標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2。觀察組腎功能指標(Scr、BUN及尿蛋白轉(zhuǎn)陰)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 Scr恢復正常時間10.12±2.08△12.82±3.11 BUN恢復正常時間7.25±1.82△9.89±2.04尿蛋白轉(zhuǎn)陰時間4.79±1.54△6.56±1.89住院時間16.34±4.41△24.88±6.47
2.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1周、2周、4周后,兩組Scr、BUN降低(P<0.05),且觀察組治療1周、2周、4周后Scr、BUN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2周治療4周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2周治療4周Scr(μmol/L)665.88±152.08 457.22±82.17*△302.14±57.35*△152.02±37.89*△675.25±141.25 521.36±105.42*398.69±64.88*281.33±51.07*BUN(mmol/L)38.70±13.47 29.25±6.14*△19.75±4.85*△9.85±2.94*△40.56±12.14 33.02±8.46*24.96±6.31*15.04±3.35*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4。治療后,兩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及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全血黏度(mPa·s)6.01±0.89 4.42±0.51*△5.96±0.85 5.13±0.67*血漿黏度(mPa·s)2.91±0.39 1.58±0.27*△2.88±0.35 2.11±0.34*血細胞比容(L/L)0.47±0.10 0.34±0.06*△0.48±0.08 0.41±0.09*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4.75±0.71 3.56±0.49*△4.81±0.65 4.02±0.58*
2.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5。治療后,兩組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各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3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肢體疼痛5.08±0.51 3.35±0.41*△5.19±0.48 4.22±0.46*肢體麻木4.81±0.47 2.70±0.34*△4.86±0.45 3.15±0.38*面色晦暗4.69±0.51 2.93±0.35*△4.75±0.54 3.26±0.39*舌上斑點4.96±0.53 2.81±0.28*△4.92±0.48 3.32±0.33*總分19.71±3.62 11.76±2.83*△19.92±3.73 14.57±3.05*
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可替代受損腎臟清除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使急性腎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顯下降[5]。但其整體療效仍不理想,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已成為臨床治療急性腎衰竭的趨勢。中醫(yī)學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當外感六淫疫毒、飲食不當、失血、失液、藥毒等形成火熱、濕濁、瘀毒,腎失氣化,使水濕、濁瘀不能排出體外[6]?!蹲C治匯補》有云“既關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間,徒增嘔惡。此因濁邪壅塞三焦,正氣不得升降,所以關應下而小便閉;格應上而嘔吐,陰陽閉絕,一日即死,最為危候”,指出關格之病因病機以及預后[7]。治則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為法。本研究選用補腎益氣活血湯聯(lián)合血液透析進行治療,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療效得到提高,患者腎功能恢復及住院時間縮短,Scr、BUN及血液流變指標水平下調(diào)幅度明顯更大,初步認定觀察組聯(lián)用治療可促進腎功能恢復,改善血液流變學,提高療效。
補腎益氣活血湯方中以黃芪、黨參共為君藥,黃芪為補氣之要藥,使氣旺則血行;黨參補益元氣、止渴生津。二藥相伍,可增強補腎活血之功。山藥、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共為臣藥,山藥補脾和胃、生津益肺,熟地黃滋陰益腎、益精填髓,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脫,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共用可增強補腎健脾之功;佐以丹參活血祛瘀、養(yǎng)血安神,紅花、桃仁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甘草補中緩急,兼為使藥。諸藥相輔相成,共奏益氣補腎、活血化瘀之功效[8-9]。
Scr是小分子物質(zhì),在腎小管內(nèi)很少被吸收,可通過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當腎功能受損時,腎小球濾過能力下降,引起Scr升高[10]。BUN是蛋白質(zhì)代謝的產(chǎn)物,一般以代謝廢物的形式經(jīng)腎小球濾過排出,當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時,BUN水平升高[11]。因此臨床上常采用Scr、BUN等指標來評估腎功能受損程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Scr、BUN及尿蛋白轉(zhuǎn)陰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在為期4周的治療時間內(nèi),觀察組各治療時間點S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聯(lián)用治療有助于患者腎功能等機體功能恢復。這是由于補腎益氣活血湯中黨參、黃芪所含的多糖類成分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抗氧自由基損傷,并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12]。熟地黃所含的多糖、梓醇等成分可促進造血細胞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13]。五味子所含的五味子乙素可增強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擴張血管、抗氧化[14]。丹參所含的丹參酮可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加速炎性滲出物吸收,使腎臟局部缺氧及炎癥狀態(tài)得以改善[15]。紅花所含的紅花黃色素也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可幫助改善腎臟局部血流灌注和營養(yǎng)代謝[16]。此外,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患者如處于血液高黏狀態(tài)將有微血栓形成風險,可加重腎臟局部缺血缺氧性損傷,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利影響[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項中醫(yī)證候積分亦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促進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加快功能康復效率。補腎益氣活血湯中丹參、紅花、桃仁等活血化瘀類中藥可擴張毛細血管,減輕血液高凝、高黏狀態(tài),減少局部微血栓形成,繼而改善血液流變性,協(xié)助腎功能恢復[18-20]。
綜上所述,急性腎衰竭(腎虛血瘀證)患者通過補腎益氣活血湯與血液透析聯(lián)合治療可促進腎功能的恢復,改善血液流變學,提高療效,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