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一種婦科常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發(fā)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1]。該病臨床癥狀表現為陰道出血、下腹疼痛、腹部鼓包、陰道排液等,若不及時干預治療,可導致不孕,極大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治療IA 期子宮內膜癌以手術為主。宮腔鏡電切術受到臨床廣泛應用,其創(chuàng)口小,出血量少,但術后復發(fā)率、轉移率高[3]。醋酸甲地孕酮是一種人工合成衍生物,可作用于子宮內膜,抑制子宮內癌細胞生長[4]。本研究探討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宮腔鏡手術治療未絕經IA 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焦作市人民醫(yī)院IA 期子宮內膜癌患者40 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0 例。對照組年齡(32.71±3.38)歲,年齡范圍25~40 歲;體質量(54.12±4.38)kg,體質量范圍42~66 kg;生育史(1.43±0.60)次,范圍0~3 次。病理類型:內膜樣腺癌17 例,粘液性腺癌2 例,漿液性腺癌1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6 例,中分化4 例;觀察組年齡(31.98±3.24)歲,年齡范圍24~39 歲;體質量(55.01±4.45)kg,體質量范圍44~67 kg;生育史(1.46±0.57)次,生育史范圍0~3 次。病理類型:內膜樣腺癌18 例,粘液性腺癌2 例,漿液性腺癌0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8 例,中分化2 例;兩組年齡、生育史、體重、病理類型、分化程度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原則要求。
(1)納入標準:符合IA 期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準[5];孕激素檢查呈陽性;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未絕經。(2)排除標準: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傷;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或者后續(xù)需補充治療患者;意識障礙或精神紊亂者;子宮畸形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肝、腎疾病,乳房腫塊患者;子宮肌瘤、血栓病史及高血壓患者。
兩組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進行備皮、清潔灌腸、陰道灌洗等準備。對照組:予以宮腔鏡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方法如下:實施全身麻醉,采用10~12 號擴宮棒進行擴宮處理,隨后在70.0 mm Hg 壓力下以1.5%甘氨酸溶液為膨宮介質注入宮腔,并將膨宮壓力維持在9.31 kPa。置入10.0 mm 電切鏡,選用5.0 mm 電切割環(huán),以100 w 功率切除子宮內膜病灶、宮底及病灶下方子宮淺肌層。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抗感染處理。觀察組:于對照組宮腔鏡手術治療基礎上術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膠囊(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3,規(guī)格:80 mg)治療,80 mg/次,2 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 個月。
術后1 個月后兩組均進行病理檢查,依據檢查結果評定臨床療效。進展:出現新生癌組織;無效:病變持續(xù)存在;部分緩解:存在不典型增生組織;完全治愈:病變消失,無不典型增生組織、癌組織??傆行?(完全治愈+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對比兩組臨床療效。(2)對比兩組手術前后腫瘤標志物,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產自德國Roche 公司,羅氏Cobase601 全自動)測定癌胚抗原(CEA)、人附睪蛋白4(HE4)、糖類抗原125(CA125)。(3)對比兩組術后6 個月后腫瘤轉移、復發(fā)情況。(4)對比兩組術前后生存質量精簡量表(QOL-BREF)評分。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95.00%(19/20)高于對照組60.00%(1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兩組術前CEA、HE4、CA125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兩組CEA、HE4、CA125 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CEA、HE4、CA125比較()
表2 兩組CEA、HE4、CA125比較()
兩組術后6 個月腫瘤轉移率、病情復發(fā)率比較,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 兩組術后6個月腫瘤轉移、病情復發(fā)情況比較[例(%)]
兩組術前QOL-BRE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觀察組QOL-BREF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 所示。
表4 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QOL-BREF評分比較(分,)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三大腫瘤之一,常發(fā)病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女性群體,相關研究顯示,肥胖為誘發(fā)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多余脂肪可促使血液中雌烯二酮轉化為雌酮,該因子活化程度較強且游離度高,可直接引起子宮內膜癌[6]。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有化療、放療、藥物控制、手術等,且以手術為首選。傳統腹膜后淋巴結切除術、全子宮及附件切除術等雖可有效清除病灶,且復發(fā)率低,但對患者生育能力造成嚴重影響,還伴有免疫系統異常、凝血等并發(fā)癥[7]。宮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較快等優(yōu)勢,且不會影響患者生育功能。宮腔鏡手術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癌,可通過手術視野對微小病灶進行徹底清除,極大減少病灶遺留可能性,可徹底清除淋巴結;通過建立CO2氣腹擴大腹部空間體積,使各個臟器官之間距離增大,減少對手術的影響和損傷,從而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8]。孕激素是治療IA 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常用藥物,可作用于子宮內膜,抑制癌細胞生長。醋酸甲地孕酮屬于一種天然孕激素衍生物,應用于IA 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中,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作用,能作用于雌激素受體,阻斷其與雌激素結合,還可通過增強蛋白同化,調節(jié)患者胃功能[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60.00%(P<0.05),可見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宮腔鏡手術治療IA 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療效確切,可有效緩解病癥;術后6 個月后觀察組腫瘤轉移率、病情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QOL-BREF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宮腔鏡手術治療IA期EC轉移率、復發(fā)率低,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進展與激素密切相關,雖然手術治療能切除病灶,但體內病因未消,術后給予激素治療減少復發(fā)轉移意義重大。
CEA、HE4、CA125 的水平表達與腫瘤進展密切相關。CEA 中含有酸性糖蛋白,形成于細胞質,其表達水平與腫瘤分期呈正相關;HE4 是一種新近發(fā)現的腫瘤標志物,不同病理分期腫瘤患者呈現不同表達程度,具有較高敏感度,其表達在EC 診斷及病理分期中起到重要作用;CA125 來自于胚胎發(fā)育期體腔上皮,廣泛存在于EC 患者腫瘤細胞表面,可用于病情檢測、預后評估[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CEA、HE4、CA125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宮腔鏡手術治療IA 期子宮內膜癌可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
綜上所述,醋酸甲地孕酮輔助宮腔鏡手術治療IA 期子宮內膜癌療效確切,可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轉移率、復發(fā)率低,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