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梅
學困生是指智力、身體正常,但學習困難,厭學以至于在規(guī)定期限內未能達到國家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出現(xiàn)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作者研究發(fā)現(xiàn),數學學困生產生學習困難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有計算方面的障礙。這種計算性障礙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遭遇更多的困難與挫折,而且更深層次地影響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數學學習態(tài)度與情感。如何在“雙減”背景下解放數學學困生,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給出了解決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學困生是指智力身體正常,但學習困難,厭學以至于在規(guī)定期限內未能達到國家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的學生。由于我教的是數學這門計算性極強的學科,所以那些學習數學很困難的學生令我感到十分的頭疼。我想這也是所有老師面臨的棘手問題。閑暇之余常常思考這個問題,翻閱了一些書籍后發(fā)現(xiàn),近年來,3%-6%的學生雖有正常的智力、教育機會和社會背景,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計算等方面存在嚴重困難,即計算性障礙。這種計算性障礙將多方面,長遠的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僅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遭遇更多的困難與挫折,而且更深層次的影響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數學學習態(tài)度與情感。出現(xiàn)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學校、教師、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數學學困生的主要類型包括智力欠缺型學困生、性格問題型學困生、無良好習慣型學困生、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學困生以及缺乏動力型學困生。這些數學學困生存在依賴心理嚴重、心理情緒變化大、認知水平低、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自覺性和自制力差、習慣差以及厭學思想嚴重等心理問題。
普通中學是“學困生”的集中營。“學困生”是制約學校發(fā)展的“瓶頸”。尤其像我們學校的生源大部分來自農民工的子女,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各種學困生的特征?!半p減”政策下,在校內方面,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要求進一步提升,數學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課堂。在校外方面,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雙減工作落實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時間多了,對于數學學困生,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反饋應及時,下面就如何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就此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對數學學困生進行元認知技能的訓練
元認知是“個人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結果或與其相關的知識”,以及“為完成某一具體的目標或任務,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jiān)測及連續(xù)的調節(jié)和協(xié)調”。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相互講題,認真做作和題后反思均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困生元認知技能。這樣促進數學學困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元認知體驗上。
(一)明確解題過程中的認知
在相互講題的過程中,因為講題人講解時需要說明選擇哪種方法,并講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還要說出解決這個問題易犯的錯誤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以,相互講題實際上將學生的注意力部分指向元認知加工,即對解題過程認知。因此,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元認知技能水平[1]。
(二)布置作業(yè)中的認知訓練
我們每天留的作業(yè)其實也是對學生進行訓練,在做作業(yè)時學生要依次完成這幾項工作:把題目抄一遍,目的是解決的問題要清楚,應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怎樣解答,以及解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步一步的思考可以讓學困生在解題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的有關信息上完成自我監(jiān)控、檢查、評價。因此有助于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元認知能力。
(三)做題后的認知反思
題后的反思訓練要求學生做完該題目后圍繞以下幾個問題:你是怎樣決問颙的?你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解題時你走過哪些彎路?解題時容易犯什么錯誤?你從中吸取了什么教訓?
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促進數學學困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元認知體驗上,從而有助于元認知技能的提高。學困生元認知技能是逐漸習得的,這種元認知技能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需要從“他控”轉變到“自控”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完成這一轉變的前提是將題后反思的提問內化為個體自覺的提問行為。
二、指導好數學學困生的學習過程
作業(yè)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其實我們從研究上來說,作業(yè)時間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后,他可能作業(yè)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一個晚上只能做四個小時的作業(yè),做到12點,就困得不行了,要睡覺了,但是你硬讓他做到晚上12:00,你讓他做了六個小時的作業(yè),這個孩子意識越來越差了。因為他體力跟不上了,學習效率很低,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yè)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整理,從我們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來看,我們體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作業(yè),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yè)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fā)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業(yè)的合作性。這個是可選的,未必每一條作業(yè)都要合作,其實有的時候合作性作業(yè)實施得不好,還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時候適得其反。在設計作業(yè)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這幾個要素是緊密相關的。在“雙減”政策下,數學學困生作業(yè)設計好了,他們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2]。
三、數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心有“學困生”
教師布置作業(yè)前,應做到廣泛瀏覽博覽,做到心中有數,作業(yè)布置時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確,針對性強。教師作業(yè)反饋應及時,也可以發(fā)揮“小教師的作用”幫助學困生,達到團隊協(xié)作的目的。很多老師預估布置的作業(yè)完成時間會高于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其實這說明老師心里面是沒有太多的學生概念的。老師認為這個題目花5分鐘就能完成,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10分鐘甚至15分鐘,有的孩子實際是花了20分鐘才完成這一個作業(yè)。實際上我們老師布置一條作業(yè)的時間,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的。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復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四、對數學學困生適當進行情感訓練。
也就是要尊重“數學學困生”。對“數學學困生”對癥下藥,要尊重他們,消除他們疑懼心理,讓他們抬起頭來走路。
(一)要信任“數學學困生”
“學困生”之“差”不是與生俱來,是人為使然。對“數學學困生”轉化,信任是前提,疏導是關鍵。要理解“數學學困生”只是數學方面差,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們要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充分挖掘他們的優(yōu)勢和潛能。
(二)要寬容“數學學困生”
“學困生”是孩子,對他們所犯的經常性錯誤,應采取經常性的教育措施,要“誨人不倦”。要偏愛“數學學困生”。師愛是“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暖風?!皭凵缬H生”“愛生若生,推己及人”是師愛的真諦?!耙孕膿Q心,其力斷金”是師愛的必然結果。對“數學學困生”要耐心。耐心中滲透的是教師的誠意,是支撐他們攀登的階梯。
(三)要幫助“數學學困生”
教師要幫助“數學學困生”,更重要的是發(fā)動全體同學及家長們對他們盡心幫助。多表揚“數學學困生”。表揚、激勵是“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最佳手段。多鼓勵“數學學困生”。鼓勵“數學學困生”重建自信心,充分調動他們向上、向善的積極性。
(四)要感化“數學學困生”
數學教師要堅信“數學學困生”是我們的財富,轉化“數學學困生”是我們的職責。應樹立關注“數學學困生”就是關注我們自己的思想。學校是“學困生”的學校,“學困生”是學校的主體。必須改變應試體制下的人才觀,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有用即人才,特長即人才”的新型人才觀,相信通過長期的、不懈的疏導、感化和教育,“數學學困生”也能成人、成才[3]。
誠然,“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任重道遠,但轉化“數學學困生”是每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轉化“數學學困生”不只是我所談的幾種方法,還有很多其他好的方法可以讓“數學學困生”學好數學,只要方法得當都可以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想學好數學。所以正視“數學學困生”關注“數學學困生”、轉化“數學學困生”,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會讓“數學學困生”變成“數學學優(yōu)生”,學會生活中的數學。我期待學生有成功的那一天,我也更相信奇跡會出現(xiàn)在我的身邊——一學困生學會了數學。
參考文獻:
[1]趙偉光.實施新課程標準 開展探究性教學:淺談生物課新教材的特點與教法[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0(4):88-89.
[2]王永改.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8):75.
[3]韓琳.試論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