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琴
人際交往是人基本的社會性需要,也是個體必備的社會活動。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人必備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此外,和諧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自我意識及其社會性的發(fā)展,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學生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必備能力。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
心理學家丁瓚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由此可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助力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诖?,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個體成長與發(fā)展的作用,并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以供參考。
人際關系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形成和諧、信任、友愛、團結、理解、相互關心的人際關系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交流,能讓人從中汲取力量、獲得勇氣,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還能使人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悅,有利于形成樂觀、自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人具有社會性,有著強烈的交往需要,經常與他人交往,能夠豐富自身的精神生活,產生愉悅、欣慰的情感體驗。例如,在人際交往中,個體通過訴說個人的喜怒哀樂,傾聽對方的愛憎恐悲,會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歸屬感和安全感。有人說:“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懣抑郁時,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讓你得到疏導?!庇纱丝梢姡粋€人如果處在相互關心愛護、關系密切融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中,就會心情舒暢、態(tài)度樂觀,從而有助于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同時,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心理會起到一種調節(jié)的作用,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學生的人際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師生關系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影響。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應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對和諧人際關系的認知,讓學生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形成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互助友愛、理解包容、團結合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通過師生和同伴之間的交流釋放不良的情緒,從而讓學生保持自信、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此外,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教師要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感受到愛與關心,并鼓勵學生多關心他人,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借助集體的力量教育學生,讓學生之間學會彼此關心。
(二)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學會互助友愛、誠信待人,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時,教師應教導學生接納他人、尊重他人,讓學生明白“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往,積極溝通交流,不斷增強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具體來說,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生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給予對方良好的第一印象。人們會在初次交往的短短幾分鐘內形成對交往對象的一個總體印象。第一印象影響著交往的深度,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增強人際吸引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要學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在人際交往中,學生要學會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集中到他人身上,真誠地關心別人,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最后,維護他人的自尊心。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的言行不傷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是以自我價值感來衡量的,自我價值感強烈,則自尊心較高;自我價值感不強,則自尊心較低。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自人際交往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心理學相關資料表明,任何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有明顯的維護自我價值感的傾向。學會尊重別人,維護別人的自尊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和前提。
(三)引導學生用心維護和諧人際關系
在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個人的個性品質對其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具有豁達大度、謙和熱情、正直誠實等優(yōu)良個性品質的人,人際關系較為融洽。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讓學生學會真誠地關心同學。當同學請求幫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力幫助對方;當看到他人有困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幫助,并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關心。
(四)引導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原則
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原則,讓學生學會尊重、寬容、友愛、互助、真誠和理解,與他人友好相處,從而為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了解和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在人際交往中使用正確的語言和肢體動作。
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在此過程中有目的地要求和引導學生,促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鼓勵、理解、寬容,從而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五)教會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快速與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每個人都渴望獲得交往對象的重視和關注,希望別人可以認真傾聽自己的表達,了解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表達,幫助學生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同時,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贊美,也希望在幫助別人后能得到肯定。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真誠地贊美他人,學會感恩,當別人幫助自己時,要向別人表示感謝。此外,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會有需要說“不”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需要說“不”時,學會向別人說明自己的困難,委婉地拒絕別人,以免影響人際關系。
(六)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共情能力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溝通必不可少,如果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應先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互動小游戲,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增強自身的溝通能力。此外,共情能力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一項重要因素,是人際交往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多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對方著想,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誠和善意,從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綜上所述,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個人成長、社會交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到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種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借助集體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格,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五小學)5B13DB2A-87A9-4159-B180-20CDD9066D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