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堂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和教師一直將學生的成績放在首位,忽視了學生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就是學生主觀能動地對自己進行管理。小學低段學生是指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度過幼小銜接階段,無法完全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shù)學校進行了長時間的線上教育,學生和教師處于兩個不同的空間,教師很難注意到每個學生。在線上教育模式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由于小學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為薄弱,教師和家長應提高認識,意識到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不斷完善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林崇德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中“自主發(fā)展”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在學習方面,學生應具有學習知識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在生活方面,學生應樹立明確的目標,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積極的態(tài)度,能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當前,一些學校為了滿足學校的管理需要,將學生看作被管理的對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營造學生自我管理的文化氛圍,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自我管理。
學校應營造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學生為中心,營造有利于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當前,一些教師偏重于小學低段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知識灌輸”,這導致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發(fā)揮自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和自我發(fā)展。在課堂中,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擅長的角色,通過小組合作引發(fā)學生的深層思考,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吧鐣容^”是指學生根據(jù)他人的反饋來評價自己,小學低段學生能夠通過“社會比較”來認識自己。學生更喜歡與自己常接觸、年齡相仿的同伴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他們能夠認識自己的不足,學習同齡人的優(yōu)點,進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同時,學校應建立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和家長一起參與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的評價反饋,發(fā)揮良好的導向作用。
學生管理制度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載體,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fā)展需求,突出人性化和科學化的特點。對于小學低段學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應敢于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主人。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主動打掃班級衛(wèi)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等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在學期開始時,教師可組織班級學生通過民主選舉選出班干部,根據(jù)學生的投票結(jié)果提出具體要求,做好任務分工,讓學生負責班級的衛(wèi)生檢查、禮儀檢查等。另外,小學低段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模仿教師或同伴的行為。教師作為班集體的引導者,要發(fā)揮榜樣示范的作用,并表揚善于自我管理的學生,以激發(fā)其他學生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家長應優(yōu)化家庭教育的方式,從孩子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出發(fā),注重以孩子經(jīng)驗為中心的“有意義的發(fā)展”。家長還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加強自我管理。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孩子實踐的過程中為其提供相應的指導,培養(yǎng)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當前,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教育孩子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忽視了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在生活中,一些家長包攬了孩子全部的事情,如穿衣、吃飯、打掃衛(wèi)生等,這會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家長應承擔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責任,引導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洗衣服、洗碗筷、整理書包、獨立完成作業(yè)、打掃家庭衛(wèi)生等,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家庭事務,讓他們認真完成自己的事情。同時,家長也要對孩子的行為給予恰當?shù)馁潛P和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家長的愛。另外,一些事務雖然看起來較為簡單,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家長切忌批評孩子的行為或是過分干預他們的行為,這種做法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為了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校和家庭需要加強家校合作,做好家校共育。目前,一些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部分學校對學生自我管理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且家庭和學校的交流、合作不夠充分。部分教師忙于學生的各項事務,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導致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教師應開展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主題活動,動員家長參與其中。比如,如
果家長是一名醫(yī)生,教師可以邀請其來學校開展健康安全教育,帶領學生了解基本的藥物或醫(yī)療器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健康。教師應對所有家長一視同仁,不搞區(qū)別對待,歡迎所有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提高家長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另外,學校也要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減負,避免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問題,對家校合作進行更好的規(guī)劃。
教師要運用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向家長宣傳關于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方法,以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家長也可通過培訓課、網(wǎng)絡信息平臺、家長交流群等多種途徑提升教育水平,多渠道學習自我管理的教育理論,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學校有責任、有義務對家長進行指導,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各階段的特點。教師和家長必須科學地引導學生,讓小學低段學生學會在學習生活中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不斷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其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家長和教師都應提高對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視程度,加強合作,通過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小學低段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