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源
襄城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700
糖尿病腎?。―N)在我國發(fā)病率為11.6%。目前DN 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與糖代謝紊亂、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性反應有關[1]。西醫(yī)認為,DN 與機體蛋白合成受損、骨骼肌功能減退有關,致使機體運動后肌肉疲勞,進而影響其運動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認為DN 發(fā)生機制是脾腎虧虛,痰和瘀是其病理基礎,治療應以保肝護腎為主[2]。既往發(fā)現(xiàn)[3],化瘀泄?jié)岷鸵鏆饨∑⒅捎糜谥委熖悄虿 <t花和丹參可活血化瘀,增加腎營養(yǎng)性和擴張血管,從而降低血糖和血脂[4]。黃芪能氣旺活血,祛瘀通絡[5]。大黃可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細胞代謝,修復神經(jīng)功能,扶正生血、益氣活絡之效。護腎Ⅰ號主要成分是大黃、黃芪、紅花和丹參,是一種中成藥,可用于治療DN,但相關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使用護腎Ⅰ號治療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診治的DN 患者,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8 月至2020 年8月診治的DN 患者11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的專家共識》診斷準[6];②符合中醫(yī)脾腎兩虛型診斷標準[7];③18~70 歲;④對治療藥物不過敏患者;⑤依從性較好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性基礎疾病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消化道活動性出血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⑤隨訪失聯(lián)的患者。根據(jù)入院順序單雙號進行分組,單號患者納入對照組(n=53),雙號患者納入觀察組(n=57)。對照組男性21 例,女性32 例,年齡25~70 歲,平均(49.58±3.78)歲,病程1~5 年,平均(3.25±0.41)年。觀察組男性23 例,女性34 例,年齡18~68 歲,平均(49.51±3.74)歲,病程1~6 年,平均(3.24±0.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治療,每日優(yōu)質(zhì)蛋白飲食,厄貝沙坦片進行降脂、降糖和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厄貝沙坦片治療(廠家: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75mg/片,國藥準字:H20000516),150mg,每日1 次,連續(xù)治療30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自制方劑護腎Ⅰ號(大黃15g、黃芪25g、紅花15g 和丹參10g)治療,制成粉末加蜂蜜揉成20m 藥丸,每日2 丸,每日3 次,連續(xù)治療30d。
1.3 評價指標 ①腎功能。治療前后收集患者晨尿,使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腎小球濾過率(CFR)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肌酐(SCr)。②不良反應。觀察比較兩組嘔吐、皮疹、瘙癢的發(fā)生率。③血糖水平。治療前后抽取患者肘靜脈血3mL,離心處理后留下血清,使用便攜式血糖檢測儀檢查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 血糖(2hPG)水平。④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治療前后使用ELISA 方法檢測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0 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比較,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UAER、SCr 水平較治療前下降,CFR 水平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患者UAER、SCr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CFR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UAER(μg/min) CFR(mL/min) 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3 82.14±12.74 70.54±6.27* 73.58±4.87 86.14±7.68* 102.14±13.87 98.87±7.65*觀察組 57 82.19±12.73 54.98±6.29* 73.54±4.83 92.87±7.61* 102.18±13.83 94.15±7.63*t 0.021 12.983 0.391 15.971 0.041 6.874 P 0.983 <0.001 0.941 <0.001 0.932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FPG和2hPG 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患者在術后FPG和2hPG 水平低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FPG 2hP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3 8.65±1.02 6.57±1.47* 12.74±2.08 10.69±1.08*觀察組 57 8.63±1.06 4.25±1.41* 12.73±2.09 7.51±1.09*t 0.021 6.247 0.018 5.971 P 0.978 <0.001 0.993 <0.001
2.4 兩組患者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胰島素水平較治療前下降,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較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胰島素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比較(±s)
組別 n 胰島素(mU/L) 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3 51.29±6.25 39.74±4.09 0.32±0.08 0.71±0.04觀察組 57 51.24±6.27 28.97±4.01 0.33±0.09 0.87±0.05 t 0.158 20.650 0.011 13.748 P 0.6921 <0.001 0.996 <0.001
糖尿病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種并發(fā)癥[8]。DN 會加速病情,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透析次數(shù),因而大大增加醫(yī)療成本。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9],DN 早期治療有利于延緩腎臟衰竭進展和減少心血管時間,極大的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醫(yī)療成本。UAER 和CFR 是目前篩檢DN 主要指標。UAER 是微量蛋白尿主要指標。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本病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顯示[10],每年約有2%的糖尿病患者從無蛋白尿進展為DN 微量白蛋白期,2.8%的患者會進展為大量白蛋白期,2.3%的患者發(fā)展為腎功能異常,甚至需要代替治療。存在微量蛋白尿與正常的蛋白尿相比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的風險增加。蛋白尿出現(xiàn)和CFR 減退不僅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腎臟損害的重要指標,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同時也是全身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標志物[11]。因而,控制UAER 和CFR 水平有利于緩解DN 患者腎功能損傷。目前治療DN 方法較多,包括胰島素、抗炎藥物和糾正內(nèi)分泌紊亂等。中醫(yī)認為,消渴腎病由來已久,是消渴病日久所致,久病入絡,腎為脈絡聚集之所在,腎絡損傷,腎體俱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陰陽氣血虧虛,治療時主要使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保護腎功能的藥物[12]。正所謂“邪不去正不安”“祛邪可以扶正”。DN 病位在腎,以腎虛為主,由于病情纏綿難愈,故而較少見單純腎虛,多兼有其他臟腑機能受損。本病屬于本虛標實,多認為是兼夾血瘀、痰飲、水濕和濁毒[13]。中醫(yī)將DN 分為三期,早期陰虛燥熱、中期陰虛燥熱耗氣、日久氣陰兩虛[14]。在發(fā)病早期,患者腎氣虛,腎精不固,使得精微下流,水濕內(nèi)停,出現(xiàn)尿蛋白和水腫,將其稱為“消渴病-尿濁”和“消渴病-水腫”。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氣陰兩虛進展為氣血陰陽兩虛,水濕內(nèi)停,腎元虛衰,濁毒內(nèi)留,三焦閉塞,五臟受累,氣機逆亂,見脹滿、尿少和嘔逆不能食等。
腎病1 號主要由大黃、黃芪、紅花和丹參四味藥物組成,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腎纖維化作用,在緩解DN患者病情上有重要作用。大黃味苦,歸脾、胃、肝經(jīng),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活血祛瘀之效,成分是大黃酸、大黃酚。系膜細胞增生是腎病主要病理特征。系膜細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細胞機制沉積是導致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黃拮抗促腎生長因子對系膜細胞促增殖作用,減少腎成纖維細胞,改善腎代謝。黃芪是我國歷來最受推崇的補氣藥物之一,最早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具有補足益氣、排膿止痛、壯脾胃、利水消腫之效。紅花可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丹參可活血通絡、祛瘀止痛、涼血消腫和清心除煩之效。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腎病1 號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腎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改善,UAER、SCr 水平下降,CFR 水平顯著增加。同時,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同。腎病1 號是純中藥制劑,具有安全好、毒副作用少的優(yōu)點,而腎病1 號中大黃、黃芪能延緩腎功衰竭,阻礙腎纖維化,從而改善腎功能,促使UAER、SCr 水平下降,CFR 升高。
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發(fā)病重要病理生理機制,對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研究越深入,越肯定胰島素和胰島素抵抗在DN 中的作用[15]。胰島素抵抗下降有利于胰島功能恢復。胰島素水平升高會對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促使糖尿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繼而加重DN 病情。因此,減少胰島素分泌,促使胰島素抵抗能力增加,是糾正機體血糖紊亂的重要途徑,也是治療DN 思路之一。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在治療后下降,胰島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主要表現(xiàn)在FPG、2hPG、胰島素水平下降,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升高。腎病1 號紅花和丹參可利水消腫、活血祛濕,與基本治療方案相配合能提升降糖效果,并促使胰島功能改善。且大黃攻補兼施,為君藥;黃芪補益腎氣,紅花和丹參活血不傷身,故能治療DN。
綜上所述,護腎I 號能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推薦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