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建忠
【摘要】根據(jù)最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的核心部分是發(fā)展學習者綜合語言使用能力。綜合語言使用能力是由學習策略、語言技巧、語言常識、人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等綜合發(fā)展而形成的使用語言的基本能力。掌握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運用英語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目的,即會運用語言做事。為實現(xiàn)這種目的,在英語教學的課程上,教師要設法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增加語言輸入,充實學生的語言詞匯,并組織與學生形式多樣的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模擬、感受、研究、展示等方法掌握和使用語言,提高學生口語輸出量,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語言實驗機會。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和根據(jù)學校的教學特點,迫切需要教師在課堂中融入實際生活環(huán)境及各種貼近實際的教學活動設計,這對語言資源相對欠缺的農(nóng)村兒童而言,更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語言的環(huán)境,將實驗、感受、研究及運用英文的機會給予學生,從而使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的語言才能。
【關鍵詞】小學;情景化教育;中英文新課程標準;語言;課堂教學
英語最新課程標準提出,課程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使用語言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綜合語言使用能力,即學習者通過英語了解基本的英文知識,并發(fā)展基本的聽、說、讀、寫等技能,最終建立運用英文和別人溝通的基本能力。但是,現(xiàn)階段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學習者語感不強、語言使用不自如、對知識一知半解、技能不熟悉等問題。教師經(jīng)過大量的實踐,漸漸發(fā)現(xiàn)其原因是語言輸入量不夠,語境理解不充分,學生讀的東西太少、寫的東西太少等。換言之,學生接觸的語言和接觸語言的機會不足以培養(yǎng)語感。此外,現(xiàn)代語言學習理論研究也指出,語句的使用量是語句學習的必然前提條件,這是不利于學校長期發(fā)展的。這也表明了在語言實踐教育中,我們還必須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善于深入研究課本,發(fā)掘課文價值,努力給學習者提供實際情景,整合線上教學資源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實現(xiàn)生生、師生間的英語互動溝通和分享,進一步豐富學習者的話語。同時,也給學習者提供出更多使用口語的機會,使學習者有話可說,找到話語規(guī)律,利用話語交流做事,建立良好的學習策略,從而發(fā)展主動學習能力和綜合使用口語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實現(xiàn)情境化教學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運用語言描述引入情境,鋪設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的形成,在此環(huán)境下能夠讓學習者有話可說、有言敢發(fā),形成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的第一個步驟。怎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敬仰你,做一個學生愛戴的好老師,就應該用愛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學生對教師敬重有加,認真聽從教師教導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筆者相信,用愛的和弦會奏出美的樂章。
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形成輕松融洽的新型關系。教師不僅僅是在傳道,更是教育學生的知心人、導航者。教師應懷著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公正之心、負責之心、真誠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并將自身情感納入到班集體當中,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體會學生的喜怒哀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同時在課堂上,教師的情感投入也很重要,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體現(xiàn)師生的默契,教師的舉手投足都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在平時上課中,筆者都面帶笑容地進入課堂,眼神總是飽含著關愛和熱情,在交談時全身心投入,配以身體語言,貫穿整堂課程,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簡單又熱情的人文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覺得親切、自然、易懂,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形成融洽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學習的壓抑感,使學生樂于學習。再次,改變課堂教學觀念,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滿堂灌”現(xiàn)象,訓練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學校英語課堂中,運用語言互動課堂能夠更有效地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力,學習者更愿意參與、喜歡說,從而在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況中增加了學生語言體驗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使用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利用身邊大量的教學資源,重塑真實的語境
話語教育離不開實際語言情境,而話語使用離不開語言情境,沒有語言情境的課堂教學并非真正的話語教育。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語言知識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充實豐富的教育資源對英文課堂教學特別關鍵。因此,教師要按照每節(jié)課的教育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生要求及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選取并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和現(xiàn)代教學技術,如音頻、廣播、電視節(jié)目、英文報紙、書籍等,拓展學生掌握和使用英文的渠道,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營造出真實的語境。必須注意的是,當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一定要注重目的性、恰當性、合理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無法取代傳統(tǒng)教師課堂上真實的話語溝通、思想碰撞、情感互動和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學習的資源,使其為課堂服務,為學生學習體驗服務。下面,是筆者的一些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的心得。
(一)引入英語歌曲影像資源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使學生易學樂學
歌曲視頻作為以輔助方式進行音樂課堂,有形式生動活潑,內(nèi)容圖文并茂的優(yōu)勢。它不但真實形象,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各種感覺。學生可以在具體生動的生活場景中通過眼見、耳聽、手寫、動腦,汲取語言知識,從而建立真實、鮮明、牢固的形象,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表述的水平。如,在學習廣州版六年級上冊Unit 11 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best時,筆者這樣設計:在有目的地Free talk 后,采用邀請用語“Would you like to visit Beijing with me?”邀請學生一起到北京旅游。采用流行的“穿越”方式,邀請學生一齊到北京過春節(jié)。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先閉上眼睛,用心感受模擬的飛機升降聲音、機場廣播的聲音、歌曲《北京歡迎你》等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從聽覺上刺激學生,然后張開眼睛,瀏覽屏幕上北京人民過節(jié)的活動情境,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學生猶如親臨北京,與人們一齊歡度春節(jié)。這時,教師立刻呈現(xiàn)一幅幅小朋友三三兩兩玩耍、交談、慶祝和家人們相聚吃餃子、大人們派利是的照片,并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們熱情高漲。教師通過多媒體設計情景,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掌握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綜合使用英語來開展人際交往的能力,為創(chuàng)設和諧師生關系拓寬了渠道。5340E90A-50DB-4104-B30B-093496BD9935
(二)使用體態(tài)語展現(xiàn)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在教學中,合理地、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和學生平時生活有關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延長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記憶時間。例如,我校剛好下周要舉行校運會,但是學生對運動項目的動詞詞組不是很熟悉。于是,筆者就結合“我做動作,你來猜”這個游戲,讓學生穿上運動服通過自己的肢體模仿一個體育項目的動作,讓另外一個學生猜,兩人一組,然后調(diào)換。瞬間,課室變成了一個運動場,每個學生都是運動健將。既能使學生牢記了體育項目的單詞詞組,又能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人人參與,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鞏固教學成果
實物不僅僅可以應用到單詞教學中,還能夠利用物品創(chuàng)造情景。如,筆者在教學廣州版五年級上冊Unit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時,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使用飲料創(chuàng)造了一種“我猜猜猜”的虛擬場景,也就是讓學生猜一猜筆者的黑色塑料袋里邊有什么飲品,并提供了果汁、牛奶、可樂、礦泉水等,接著讓學生們猜或者說出自己喜愛喝的飲品。就這樣用實物來猜,在學生猜中了筆者拿出飲品的瞬間,很快地就把全班學生的視線都吸引了過來,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輕松地牢記了這幾個飲料單詞,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接著,就學習課題Unit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讓學生拿著自己喜歡的飲料與同桌互相提問,更好地將學習和運用到所學的句型進行鞏固和拓展。
(四)利用角色表演體會情境,表現(xiàn)自我個性的活動平臺
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指出:“真正吸引孩子學習英語最佳的方式便是人物裝扮?!苯巧硌莸膶W生扮演各種人物,表現(xiàn)自我個性的活動平臺。它不但抓住了學習者的注意力,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自身的表演欲望與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虛擬的情景中使用語言、體驗角色,從中得到學習的成就感,也使課堂教學富有了生命力。例如,教學廣州版五年級上冊Unit7 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時,教師提前讓學生分成4人小組,教室就是一個小商店,講臺就是柜臺,讓學生在里面售賣飲料,筆者將飲料分發(fā)給扮演售貨員的學生進行售賣,并趁機將價錢的表達方法傳授給學生,他們聽得津津有味。通過角色表演這種方法,抓住了學生表現(xiàn)欲強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把生活和課堂很好地融合起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又讓他們學到了生活常識。
(五)改編故事增設情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如果將所學的內(nèi)容改編成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故事有一定的條理性,使學生很容易就記住相關的內(nèi)容,鞏固了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下冊Unit3 It's time to get up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篇課文的知識更有趣味,筆者靈動地改編成lazzy pig的故事:One day morning,a pig was sleeping.Tha cat said,“Get up,piggy.It's 7 o'clock. It's time to get up.”“Get up,piggy. It's half past seven now,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The dog said,“Get up,piggy. It's eight o'clock now. It's time for class.”The cow said.The pig woke up and said,“Oh, I don't be late for school.”講完故事,學生嘗試表演故事,學生個個都笑嘻嘻的,既學到了新單詞,又活躍了學習氣氛,學生還明白了上學不能遲到,建立了良好的時間觀念。
三、拓展情境教學途徑,營造英語情境大環(huán)境
雖然每堂英語課教師都盡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筆者認為仍然不夠,要想學生把英語學好,就要為他們搭建英語學習的橋梁,營造英語情境大環(huán)境,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最簡單的做法是,師生見面用英語問候、盡可能用英語交流,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有運用英語的機會。例如,學完“bedroom”這個主題時,筆者讓學生在家里為物品貼上單詞標簽,在家營造出英語學習氛圍。還有,在班級、學校里建立英語角,展示英語作品,遇到節(jié)日時貼上節(jié)日英語語句和裝飾營造節(jié)日氣氛,在學習其它主題時也可以貼上相關語句。最后,還可以舉辦口語大賽、講故事大賽、唱英語歌比賽、課本劇表演賽等營造出英語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愛上英語。
綜上所述,學校英語課堂情境化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良好途徑,它將教與學結合于豐富多彩的生活真情實境之中,使師生平等地相互交融、在歡快、活潑的氛圍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說的欲望、學的主觀積極性,讓學生學在其中、樂于其中,師生關系其樂融融。
參考文獻: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少球.小學英語聽說課IIO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探討[J].廣州教學研究,2015(606).
[4]黃遠金.談談農(nóng)村小學英語情景教學法的實施[J].廣州教學研究,2015(600).
責任編輯? 溫鐵雄5340E90A-50DB-4104-B30B-093496BD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