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余艷
新生兒疾病篩查具體是指對新生兒開展專項檢查,盡早確診嚴重危害其健康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確?;純耗軌虻玫皆缙谟行е委煟苊庥捎谀X、肝、腎等臟器受到損害,保護新生兒健康生長與發(fā)育。但大多數(shù)遺傳代謝疾病早期往往無特殊癥狀,唯一能夠判斷疾病發(fā)生的指標即實驗室檢查結果陽性。早產低體重兒作為新生兒特殊群體中較為特殊的存在,其疾病篩查結果一直是實驗室檢查中較為棘手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樂山地區(qū)早產低體重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以期為實驗室判斷早產低體重群體篩查結果提供可靠依據(jù),現(xiàn)做如下報道:
本文共納入673 例研究對象,病例選取的起始時間為2019年4 月,截止時間為2020 年4 月。除去其中23 例確診新生兒,將其余650 例新生兒分組,早產兒150 例,男:女=78:72,胎齡28-36 周,平均(32.02±4.33)周。低體重兒150 例,男:女=81:69,胎齡38-40 周,平均(39.15±1.23)周。早產合并低體重兒150 例,男:女=71:79,胎齡29-36 周,平均(32.45±3.78)周。足月正常體重200 例,男:女=113:87,胎齡38-41 周,平均(39.63±2.76)周。四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 >0.05)。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疾病篩查,具體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采用時間分辨熒光技術檢測促甲狀腺激素(TSH);苯丙酮尿癥(PKU)篩查采用熒光分析法檢測苯丙氨酸(PHE);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篩查采用熒光法測定酶活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綜合征(CAH)篩查采用時間分辨熒光法檢查17-羥基孕酮(17-OHP)。
統(tǒng)計4 組新生兒4 項疾病初篩陽性結果。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 軟件分析,分別采用t、x檢驗數(shù)據(jù)資料,檢驗標準:P<0.05。
PKU 檢出率:早產兒組2.67%、低體重兒組4.00%、早產低體重兒組(4.67%),顯著高于足月正常體重組的0.50%(P<0.05);CAH 檢出率:早產兒組40.00%、低體重兒組38.00%、早產低體重兒組69.33%,顯著高于足月正常體重組的0.50%(P<0.05),詳見表1。
表1 疾病篩查結果對比[n(%)]
早產兒是指胎齡<37 周的活產嬰兒,低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2500g 的活產嬰兒。早產低體重兒作為一個特殊新生兒群體,由于其器官功能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因此可能出現(xiàn)一些異常的檢查結果,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也存在相似現(xiàn)象,現(xiàn)就其篩查結果開展下述分析:
PKU 主要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或輔酶(BH4)基因缺失導致苯丙氨酸羥化酶減少或活性低下,肝臟中苯丙氨酸代謝紊亂所致。本文顯示,早產低體重兒PKU 初篩陽性率為4.67%,顯著高于足月兒的0.50%(P<0.05),且體重越低,孕周越小,新生兒初篩陽性率越高。因此,針對初篩標本,當新生兒血苯丙氨酸羥化酶濃度升高時,篩查人員需充分了解其出生史、疾病史及家庭史,針對早產低體重兒,需依據(jù)其具體情況適當延長初次采血時間,當新生兒血苯丙氨酸濃度仍增高時,需召回復查,同時開展串聯(lián)質譜檢查,切勿過早下結論,避免造成家長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對該種情況發(fā)生原因進行分析:可能是由于早產新生兒或低體重新生兒肝、腎等重要參與蛋白質代謝的臟器發(fā)育不成熟,整個機體尚未完全建立起來正常代謝模式,導致苯丙氨酸羥化酶活性輕度延遲或者發(fā)育不成熟,進而引起系列苯丙氨酸升高反應。
CAH 作為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由某種或數(shù)種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物合成酶出現(xiàn)先天性缺陷致使皮質醇等激素水平改變所致。本文結果顯示,CAH 對早產低體重兒的影響遠大于其他幾種疾病。據(jù)國內學者研究表明,新生兒血17-OHP 濃度水平與新生兒胎齡、出生體重之間具有密切相關,可能是由于早產兒或低體重兒腎上腺較為脆弱,皮質醇某種酶的合成量或活性不足,合成過程不暢,前體物質17-OHP 發(fā)生堆積,建議CAH 篩查中采用不同的17-OHP 切值,避免單一指標CAH 篩查假陽性率高的情況發(fā)生,降低高召回率導致的不必要浪費,減輕新生兒家屬心理負擔。
CH 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新生兒先天性內分泌疾病,主要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其受體缺陷所致,嚴重影響智力與體格發(fā)育。新生兒疾病篩查作為當下國際上通用的CH 早期診斷方法,通過測量TSH 展示篩查結果。本文研究顯示,早產兒TSH 初篩陽性率4%低于足月兒4.5%(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早產兒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關于甲狀腺激素的反應性較弱,在甲狀腺素水平較低時,無法分泌充足的促TSH 或血清TSH 增高幅度小于足月兒,進而導致了TSH 升高延遲現(xiàn)象,出現(xiàn)篩查假陰性。因此,對早產低體重兒行CH 篩查,可在出生后2~4 周或體重>2500g 時,重新采血復查TSH、血清游離甲狀腺素,有效提高檢出率。
G6PD 缺乏癥也稱為蠶豆病,作為一種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地區(qū)性差異明顯,南高北低,患兒臨床表現(xiàn)出急性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癥等,是引發(fā)病理性黃疸、膽紅素腦病的主要原因,至今仍無法使用藥物根治,僅能夠及早預防。本文研究顯示,早產合并低體重兒G6PD 初篩陽性率為3.33%,低于足月正常體重兒的4.5%,但無顯著差異(P>0.05)。臨床需對確診G6PD 患兒發(fā)放攜帶卡,在卡內詳細列出注意事項,同時加強家屬健康宣傳,預防溶血性貧血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早產低體重新生兒開展疾病篩查,有助于醫(yī)護人員了解新生兒健康狀態(tài),盡早為患病新生兒提供有效治療,避免病情造成重大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