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成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知識體系相對完善,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變成零碎的知識。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用項目學習法開展教學,以大單元的形式設計教學流程,將“問題引導,勾勒思路框架——制訂方案,展開探究學習——整理信息,匯報成果”這一項目學習模式與高中課堂教學相融合,將零散的學科知識通過學科大概念的項目化設計使其結構化、條理化、系統(tǒng)化,進一步內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從高中政治項目學習法的大單元設計結構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的設計路徑,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模式,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拓寬渠道、探索新路徑。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項目學習法;大單元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10—0065—04
“項目”一詞是管理學中的概念,美國項目管理者協(xié)會對“項目”一詞做出了如下定義:“項目是為創(chuàng)造獨特的產品、服務而進行的一種臨時性工作?!卑选绊椖俊币虢虒W是發(fā)源于美國學者杜威的建構主義理論,美國學者凱茲和加拿大學者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中闡明了項目學習法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法。項目學習法簡稱PBL,就是以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一系列項目,在項目的完成中體驗知識,提高學習興趣,最后通過項目成果的展示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彼枷胝螌W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筆者旨在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模式,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拓寬渠道、探索新路徑。新的課程標準把高中政治課性質定義為綜合性的活動型學科課程,項目學習法體現(xiàn)了活動性課程的應有之義?!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著重評估學生解決情境化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反映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薄霸u價方式的選擇應該聚焦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而是具有獨立個性的社會人,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在家庭和社會中獲得了很多知識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2]。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評價標準需要關注個體間的差異,依據思想政治三維課程目標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尤其是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等方面的評價,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要求?;赑BL法則的學習情境設計模式有助于在體驗和實踐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使得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體現(xiàn)了“完整的生命個體”的整合思維。要以此為依據,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探索、發(fā)現(xiàn)和展示的任務,并在實際行動和現(xiàn)實生活中落實和踐行,觸發(fā)學生的精神成長,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因此,對學生的評價要從新的著眼點出發(fā),改變以往的陳舊方式,發(fā)現(xiàn)教育的價值所在。具體而言,“生本”就是要從過去以學生的分數為本,轉向以學生的素養(yǎng)為本。要實現(xiàn)這種轉化,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給予關注,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關注學生的意愿表達、行為傾向和呈現(xiàn)邏輯。基于此,架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富有張力和吸引力的生活化的問題引領教學方向,觀察和評價學生對待這些問題的表現(xiàn),作為和學生實現(xiàn)良性互動的方式,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做好學習情境的設計,設置學生需要通過自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供解決方案的特定項目式情境,在教學實踐中及時通過追問、反問、設置方案、展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探索和表達中呈現(xiàn)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進而為學生將來真正面對類似情境時提供支持和根據,將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學習進程融合在一起。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從零散式的學科知識中難以獲取整體性的知識,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高中政治知識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能力。如果教師能夠將高中政治學科中的知識系統(tǒng)總結出來,并結合真實的生活問題,促使學生對知識內容加以理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政治學科思維。作為現(xiàn)代高中政治教育者,教師應注意教學設計的角度,正確運用大概念的教學觀,以項目教學為指導,從教材的大量知識內容設計出發(fā),重新構建學科教材的知識板塊,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體系,從而使零散的知識內容變?yōu)榻Y構更加嚴謹的學科理論。
1.凸顯政治學科自身的結構化特征。高中政治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辯證唯物主義組成的政治素養(yǎng)教育學科。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之下,高中政治學科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學科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實踐價值[3]。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和話語形式都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時代特征,而且政治學科中的知識體系非常清晰,將各知識板塊組成的實際課程內容進一步分為各獨立的單元,其結構性較為明顯,從小的知識點到單元知識之間可以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而高中思想政課程的大致內容能夠分為四部分獨立存在的內容,分別是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這四個部分。各部分都有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而這四個部分之間也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如經濟生活中的基本經濟制度與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政治制度之間就存在明顯的聯(lián)系,都屬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高中政治科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凸顯出高中政治學科自身的結構化特征,才能將此作為潛在的線索,貫穿于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結構脈絡,使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活動存在系統(tǒng)性特征。
2.降低傳統(tǒng)課堂課時教學對自主探究的影響。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以每節(jié)課的課時為單位,教師按照課時的多少及安排來撰寫每一課的教案,制訂每一課的教學目標,由于每一學期的課時節(jié)數有限,而且每一節(jié)課的時長也非常短,在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自主探究并不會在教學中得到充分落實,即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門號召教師積極采用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依然存在,高中政治教師對課堂的開放性設計并不充足,許多自主探究的合作理念僅流于形式。在項目學習法的大單元設計中,教師應將實現(xiàn)教學內容活動化作為設計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要義,兼顧課堂教學的任務與課時限制,避免二者之間出現(xiàn)沖突,要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充實高中政治課堂的內容,以強化學生的高中政治學科思維。
1.大概念是項目教學的靈魂,要構建有價值的教學單元。為實現(xiàn)高中政治學科內容的結構化應用,教師應構建具有教學價值的單元內容,并基于教學單元的內容將其他有關的知識融入其中,對各教學單元的核心思想起到指引作用。大概念是高中政治項目教學的靈魂,也是課堂轉型的指導理念。學科大概念可以反映學科的基本性質,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和較強的解釋力,而小概念則可以歸納于某一個小主題,如《經濟生活》中的商品貨幣就屬于學科的小概念,其中關于貨幣的定義是“一般等價物”,那么“貨幣”就是小概念,而“一般等價物”就是對概念的解釋,可以理解為大概念。大概念并不是由無數個小概念組合而成的,小概念背后的本質是可以加深學科大概念的觀點,通常會用一個句子或者一個名詞來表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先梳理政治學科的總體概念,再結合辯證唯物主義觀,用同等的思維梳理前因后果,做好知識體系的脈絡構建,深刻把握各知識板塊的內容結構,不要用人為的方式處理單獨的知識碎片,應當在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下統(tǒng)領各板塊的知識內容,準確抓住各單元的關鍵知識,避免存在獨立知識分支的情況,可以增強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科的學習記憶。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活動要在板塊知識的認知基礎上,聯(lián)系知識與關鍵部分的構造,將核心知識用列表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可以增強學生對高中政治知識的系統(tǒng)化認知。教師可以用句子的形式表達大概念中的小概念,用小概念來輔助說明大概念的主題觀,再確認大概念在政治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用于闡明以大概念為核心的知識體系。
2.單元化是項目教學的載體,要處理好課時設計和項目設計的關系。在確定高中政治學科的大概念之后,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還處于準備階段,真正的課堂教學計劃則需要相應的教學內容填充。在教學計劃完成轉型之后,教師要對高中政治課堂的所有內容進行單元形式的轉化,使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得以真正貫徹,高中政治學科的大概念也才能有效地落實。單元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有所區(qū)別,并不是單純按照教材的單元形式開展的知識板塊教學,組織單元形式的教學應是以教材中的知識體系為基礎,在高中政治學科大概念的統(tǒng)領下所完成的單元式的教學活動。如在《哲學生活》中的大概念內容:“運動著的物質世界一定具有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規(guī)律”,其中單元1,世界是物質的;單元2,物質是運動的;單元3,物質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單元4,運動的規(guī)律是可以被認識和利用的。從高中政治學科的大概念單元教學設計來看,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課時單位的教學形式加以改變,并將高中政治學科的內容融入有機的板塊課程中,而教師所開展的教學設計活動,也能夠迎合教學目標,所組織的課堂教學形式符合立德樹人目標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要求。
基于學科大概念下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并不否定課時教學的存在意義,課時教學與課時設計仍然長期存在,其依然存在一定的客觀價值,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同時,也要尊重課時教學與課時設計的價值,注重發(fā)揮其實踐意義。教師要在單元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分解并細化教學設計,使其能夠服務于實際的單元教學活動。單元化是高中政治學科開展項目教學的載體,教師要注重協(xié)調課時限制與自主探究活動之間的矛盾,通過項目教學的形式來減少課時教學的限制,以此來完成單元教學中課時設計的有效銜接,避免因課時矛盾而產生項目教學難以持續(xù)進行的問題。
3.細化梳理政治學科大概念,引領進階教學的階段目標。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確定大概念視域下學科教學單元的內容,也是教師開展單元化教學的依據,教師應從政治學科的思維角度出發(fā),總結教材知識的整體內容,不要使用籠統(tǒng)的概括方法,應建立起系統(tǒng)的教材知識板塊,梳理教材整體的知識體系,將具有關聯(lián)性的知識重點融合,對政治學科的教育內容作標準解讀。要從教學要求、教學容量等方面,明確學生的學習實際,大概念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形成具體的教學脈絡,再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做出適當調整。教師可以從大概念教學內容的前后貫通作用來制訂教學目標,這樣有助于落實大概念教學的應用原則。在這一大概念視域下又可分為許多個小板塊,如“政府的職能”“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等,諸多知識點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教師可以從“國家性質與政治生活”這一大主題引申到“公民政治權利與義務”“政府職能”“政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外交政策”等幾個方面,還有許多政治內容都可以成為這一大概念的分支,從大概念出發(fā)引申出的小概念,能夠填充高中政治教學的結構框架,教師可以依據此結構框架來填充具體的知識內容,那么高中政治的結構框架就會越來越充實,相關知識體系也會越來越完善,教師還可以據此思路不斷設計出進階的教學目標。
在大概念的影響下,高中政治學科的單元教學要設置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其核心要義是促使學生理解大概念,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掌握學科領域的知識,但是教師要進行系統(tǒng)化的、階梯式教學目標設計,以不同的目標相互推動,使進階式教學中的階梯目標得以實現(xiàn)。最后教師要對大概念教學的情況給出評價,考查單元教學形式下學生對學習項目的完成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符合預期的目標。
[1]曹琳琳.開展項目學習,發(fā)展政治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7):40.
[2]劉英安.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8(04):51-52.
[3]朱佳.以項目教學之法顯“綜合”“探究”之道——項目教學法在高中政治綜合探究課中實施的操作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09(02):52-5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學習法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中的應用”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137)
編輯: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