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匯 蘇雪云 楊波
【摘要】學前融合教育是一種讓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在普通幼兒園中共同學習的教育形式。良好的家園溝通對提高學前融合教育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兒的家園溝通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了家園溝通的基本原則及有效策略,以期加強家園溝通,提升融合教育質(zhì)量,促進特殊幼兒發(fā)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融合教育;家園溝通;特殊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2)05-0052-04
*本文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籌)/上海市長寧區(qū)婦幼保健院PI團隊建設項目“兒童早期發(fā)展與評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2019CNECNU0106。
**通訊作者:楊波,E-mail:17721303603@163.com
學前融合教育是一種讓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在普通幼兒園中共同學習的教育形式。學前融合教育對特殊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學業(yè)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這是當前世界學前特殊教育發(fā)展的主流,也是我國當前教育規(guī)劃目標及發(fā)展戰(zhàn)略的必然要求。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幼兒園、社會的共同支持?!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022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彰顯了家庭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教育部2022年發(fā)布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zhì)量評估指南》把“家園共育”作為一項重要指標。 融合教育背景下重視家庭參與,有助于加強對家庭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增強家庭科學育兒能力,對提高融合教育的質(zhì)量、促進特殊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家園溝通是家園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有效、良好的家園溝通有助于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形成教育合力,為特殊幼兒提供高質(zhì)量的融合教育。本文擬對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兒的家園溝通進行深入探討。
一、學前融合教育中特殊幼兒家園溝通的困境
家園溝通是家庭與幼兒園開展合作的基礎與前提。家長及教師都高度認可家園溝通與合作對特殊幼兒成長的重要性。然而,高度認可并沒有帶來想象中融洽的家園關系。實際上,在學前教育階段,大部分特殊幼兒的家長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特殊”,害怕孩子被貼上標簽。家庭、幼兒園對融合教育認識不足,家庭與幼兒園溝通不足,教師指導專業(yè)性不足,使得本應高效、雙向的家園溝通存在諸多問題。
1.家庭、幼兒園對融合教育認識不足
盡管特殊幼兒家長普遍對融合教育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特殊幼兒能夠從融合教育中受益,但大部分特殊幼兒家長會對“特殊”持“沉默”態(tài)度,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發(fā)育不足會得到彌補,因此常在家園溝通中出現(xiàn)隱瞞、遮掩等行為。部分特殊幼兒家長會將對幼兒健康發(fā)展的期待全部寄托于幼兒園教育,在家里不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出現(xiàn)“教養(yǎng)分離”現(xiàn)象。幼兒園則非常期待得到家長的信任與支持。尤其是在缺乏融合教育資源支持的客觀條件下,幼兒園教師往往認為家長應做出更多的努力,幫助特殊幼兒成長。家庭與幼兒園處在不同的教育立場,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不充分,造成家園溝通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意見分歧,難以統(tǒng)一教育目標,無法形成教育合力。
2.家庭與幼兒園溝通不足
幼兒園開展融合教育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但很多特殊幼兒家長尚不能理性看待自己孩子的發(fā)展異常問題,在震驚、憤怒等情緒中不斷否認、逃避、掩飾這些問題,甚至拒絕與教師溝通。許多家長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接納特殊幼兒的現(xiàn)狀,愿意與幼兒園開展溝通和合作。部分家長雖然有一定的家園溝通意識,但是受時間、經(jīng)濟、文化等家庭資本的制約,很少主動參與家園溝通。由特殊幼兒的身心障礙程度和類別的復雜性造成的巨大教養(yǎng)壓力以及對與幼兒園溝通存在一定顧慮,使得家長對家園溝通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幼兒園教師會對因為班里有特殊幼兒而帶來的工作任務加重等情況有所抵觸,或是因為自身的職業(yè)倦怠等原因,對特殊幼兒的關注很少,與特殊幼兒家長溝通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足?!?〕
3.教師指導專業(yè)性不足
由于特殊教育資源較少,而特殊幼兒又有一些特定的發(fā)展需要,對幼兒園課程建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都提出了挑戰(zhàn)?!丁笆奈濉碧厥饨逃l(fā)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到“加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這表明目前的融合教育模式尚不能完全滿足眾多特殊幼兒的教育需求。對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指導需要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支持。然而,目前為幼兒園教師提供的相關培訓較少,使得幼兒園教師缺乏關于特殊幼兒教育的專門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在家園溝通的過程中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教師指導的專業(yè)性不足,欠缺系統(tǒng)性、專業(yè)化、個性化的特殊幼兒評估與融合教育干預方案,削弱了家園溝通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兒家園溝通的基本原則
1.坦誠相待,互相信任
信任是良好溝通的基礎。家長、教師和幼兒園應當相互信任,在以促進特殊幼兒良好發(fā)展為共同目標的前提下相互協(xié)作。幼兒園與教師應當向家長充分展現(xiàn)園方對待特殊幼兒的積極態(tài)度、融合教育方法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況,幫助家長樹立信心,使得家長可以放心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家長在與教師、幼兒園溝通的過程中,應當及時告知特殊幼兒的具體情況,以便三方共同協(xié)作,設計出適宜的個別化教育方案。家長在日常教養(yǎng)中若有疑惑和困難,可以及時向教師、幼兒園尋求幫助。
2.平等交流,互相幫助
幼兒園應當保障特殊幼兒及其家長的權利,主動為其提供特殊教育計劃和服務信息指南,通過開展講座等方式幫助家長獲取更多的信息,及時應家長的要求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同時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yè)支持,而不是向教師施加過多的壓力。教師則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性,用適當?shù)姆绞搅私饧议L的教育需求,幫助家長了解特殊幼兒的情況及需要采取的干預措施,向家長普及必要的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家長應當主動向教師了解特殊幼兒的情況,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家庭生活中的干預訓練,以取得最佳干預成效。〔3〕三方平等交流,互相幫助,有利于提升家園共育質(zhì)量。
3.積極參與,互相促進
幼兒園和教師作為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人員,應當積極主動為家長提供相關支持,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干預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了解家長的疑惑、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在融合教育過程中,家長并非只是陪同者,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干預進程,在配合教師實施干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總結(jié),在了解、理解幼兒的基礎上更好地幫助幼兒成長?!?〕若家長只是被動服從教師的安排,那融合教育效果會打折扣。
4.彼此包容,互相理解
耐心與包容,是良好溝通不可缺少的部分。家長在養(yǎng)育特殊幼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產(chǎn)生消極情緒。教師在提供專業(yè)教育支持的同時,也應當盡量為家長提供一些情緒上的支持,必要時還可以建議家長尋求專業(yè)心理援助。教師同時面對班級中的眾多幼兒,有時難免會忽略特殊幼兒的需要,也可能會因為班級里有特殊幼兒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壓力。這就需要家長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幼兒園則應當為教師提供相應支持,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促進教師提高融合教育素養(yǎng),同時重視為特殊幼兒家庭提供支持,通過適時召開家長會或開展家訪等方式,了解特殊幼兒家庭的具體情況并提供適宜的幫助。
5.協(xié)作配合,形成合力
作為幼兒發(fā)展微觀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家庭和幼兒園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對特殊幼兒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家長與特殊幼兒的良性互動,教師的積極教育手段,都可以幫助特殊幼兒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互相配合開展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兩個微觀系統(tǒng)間協(xié)作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增強特殊幼兒、家長、教師的信心,使得特殊幼兒獲得更有質(zhì)量的干預。〔5〕家庭與幼兒園還可以互相配合,積極宣傳融合教育,從而讓社區(qū)、幼兒園里的其他幼兒家庭更多地了解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需求,并給予更多的支持。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兒家園溝通的有效策略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兒家園溝通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融合教育質(zhì)量,促進特殊幼兒健康發(fā)展,保障每個幼兒平等的受教育權利。為切實提高特殊幼兒家園溝通的有效性,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社會層面的有效策略
良好的融合教育環(huán)境離不開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全社會對科學的特殊教育觀的倡導。近年來,國家對融合教育的關注有目共睹。2020年《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頒布,提出了“應隨盡隨”的要求。之后發(fā)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教師隊伍建設、辦學條件、教育經(jīng)費投入等方面的要求。全社會應當倡導樹立包容、開放的特殊教育理念,為特殊幼兒及其家長提供人文關懷,讓“特殊”成為“平?!?,而非“負擔”。
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guī),明確幼兒園、園長、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使家園溝通更加有章可循。例如,明確幼兒園應當確保家長參與特殊幼兒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為教師提供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相關的在職培訓;明確教師應當依照個別化教育計劃為特殊幼兒提供相關干預支持,同時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明確高等師范院校應當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開設與學前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為學生提供學習融合教育專業(yè)知識的機會。法律法規(guī)對責權的明晰,對明確各方責任、提高融合教育質(zhì)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相關部門還可以考慮建立各級資源信息庫,為家長、教師及幼兒園提供完備的、及時更新的融合教育專業(yè)資源。資源信息庫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融合教育,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也有助于家長與幼兒園保持良好溝通和合作關系。資源信息庫也可以讓教師擁有更多專業(yè)知識儲備,以滿足不同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教育需求,為其提供專業(yè)指導,提高融合教育質(zhì)量。
2.幼兒園層面的有效策略
幼兒園應當定期為特殊幼兒家長開展融合教育講座,向家長普及融合教育知識,為家長解答疑惑。幼兒園還應當設立家長開放日,引導特殊幼兒家長主動了解并積極參與融合教育,從而對融合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家園溝通的質(zhì)量。幼兒園必須確保家長能夠參與對特殊幼兒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維護家長在融合教育中的權利,發(fā)揮家長的重要作用。
幼兒園可以積極參與當?shù)叵嚓P部門建立特殊幼兒信息化成長平臺的行動。對于一所幼兒園、一個班級來說,特殊幼兒人數(shù)不多。對于一個教育集團、一個地區(qū)來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不在少數(shù)。建立特殊幼兒信息化成長平臺,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記錄特殊幼兒的成長軌跡,及時進行個案追蹤與分析,從而更準確地把握特殊幼兒的發(fā)展情況,減少特殊幼兒轉(zhuǎn)銜階段的適應困難。在特殊幼兒信息化成長平臺上,教師和家長可以從豐富的案例中學習家園溝通、融合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緩解焦慮情緒,從而優(yōu)化特殊幼兒融合教育的方式與途徑,推廣融合教育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幼兒園管理者能夠借助這一平臺,把握融合教育的改進方向,提升融合教育和家園共育質(zhì)量。
幼兒園應當主動了解特殊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和需求,幫助其正視特殊幼兒面臨的發(fā)展問題。幼兒園還應當多學習借鑒其他園所、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開展融合教育的經(jīng)驗,積極推動家庭、幼兒園、社區(qū)、醫(yī)院等的多方合作,積極進行輿論宣傳與引導,提升全社會對特殊幼兒及學前融合教育的認識水平,提高家長對特殊幼兒融合教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當然,幼兒園必須有意識地開展相關專業(yè)培訓,增強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的教育智慧與應對能力。
3.教師層面的有效策略
幼兒園教師是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的關鍵人員。教師應當主動提升融合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面對特殊幼兒,教師不僅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還要掌握一定的融合教育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了解特殊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適宜普通幼兒與特殊幼兒共同學習的環(huán)境,設計、組織融合特殊幼兒在內(nèi)的各項教學活動。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融合教育案例,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融合教育模式。
教師應當重視提高家園溝通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家長全面了解特殊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及發(fā)展水平,了解家長的教育需求,引導家長形成合理的教育期望,讓家園雙方基于實際情況達成共識,并采取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教育措施,滿足特殊幼兒的個別化教育需求。在養(yǎng)育特殊幼兒的過程中,家長會遇到諸多困難與挫折。教師在為家長提供專業(yè)支持的同時,也要關注家長的情感需要。教師應當引導家長不斷學習融合教育的相關知識,提高對融合教育的認識,積極參與融合教育,從而共同提高融合教育質(zhì)量,促使特殊幼兒取得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興蓬,雷江華.教育關懷: 融合教育教師的核心品質(zhì)〔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1):17-22.
〔2〕林朝霞.基于融合教育的自閉癥兒童家校溝通策略探析〔J〕.少男少女,2019,21(3):83-84.
〔3〕陳翠婷.普通小學實施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4〕蘇雪云,郭家俊.上海市自閉譜系障礙兒童早期干預現(xiàn)狀調(diào)查〔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514(6):47-50.
〔5〕李春俠.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域下學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實施〔J〕.好家長,2021(36):40-41.
〔6〕蘇雪云.加拿大特殊教育立法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04(12):81-86.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with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Preschool Inclusive Education
Huang Hui 1, Su Xueyun 1, Yang Bo 1,2
(1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2 Benxilu Kindergarten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The preschool inclusive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lacement form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receiving education with other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inclusive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is type of communication has some hurdle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basic principles for family?kindergarten communication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family?kindergarten communication;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