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煥
本文采用實驗法,以我校5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12周籃球訓練干預計劃,探究籃球運動對中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籃球運動能夠在中學生身體素質(力量、耐力、柔韌、速度)、身體機能(肺活量)和意志力(自覺性、自制性、堅持性)等方面產生影響,對中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正面支持。
1 實驗對象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抽取本校八年級學生50名,男生30名、女生2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15名男生、10名女生;實驗組15名男生10名女生。本次研究經學生本人同意,并告知家長,承諾能夠在實驗期間保持合理的健康飲食。
1.2 實驗內容
本次實驗共計12周。實驗組學生在體育課上采取籃球訓練課程,每周供給訓練三次,并在每周進行一次以籃球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對照組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在每周進行一次課外自由活動,且不進行籃球運動。
籃球訓練課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時期,即前期(1-4周)、中期(5-8周)和后期(9-12周),每節(jié)課都由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構成,具體內容如下:1-4周講解籃球發(fā)展歷史與基本功,包括運球、投球、基礎步法,主要訓練中學生的力量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速度素質、協(xié)調素質;5-8周講解籃球規(guī)則和戰(zhàn)術,使學生了解籃球比賽的各項規(guī)則,并學習突破上籃、策應、掩護、防守等,培養(yǎng)團隊意識;9-12周進行組合技戰(zhàn)術訓練,包括交叉步突破、同側步突破等,并在每節(jié)課中組織進行籃球比賽。
1.3 實驗方法
1.3.1 考核方法
在體質健康測評中,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6年修訂)》的要求,對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指標進行測試,包括身高、體重、BMI、肺活量、體前屈、50m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生)、仰臥起坐(女生)、1000m(男生)、800m(女生)等12項測試內容。在心理健康測評中,主要采用《中學生意志力量表》和《核心自我評價量表》,對學生的自信心、自律性、意志力進行評測。
1.3.2 數據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22.0、Excel等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采用P檢驗統(tǒng)計數據的有效性,數據分析與處理結果用均數±標準差(M±SD)表示。
2 實驗結果分析
2.1 身高形態(tài)評測結果分析
2.1.1 身高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n=25)身高(cm)指標測試結果為(166.27
±7.21),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67.95±6.93);實驗前實驗組(n=25)身高(cm)指標測試結果為(165.58±8.16),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67.13±8.08)。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身高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身高指標都存在顯著差異(P<0.05)。由于考慮到中學生處于身體發(fā)育快速的時期,本次實驗不能表明籃球運動對中學生的身高指標變化產生影響。
2.1.2 體重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n=25)體重(kg)指標測試結果為(55.82
±10.86),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55.96±10.62);實驗前實驗組(n=25)體重(kg)指標測試結果為(56.14±
10.77),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55.28±11.01)。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體重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體重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對中學生體重指標的影響較小。
2.1.3 BMI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n=25)BMI指標的測試結果為(20.59±
3.11),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20.48±3.07);實驗前實驗組(n=25)BMI指標的測試結果為(20.47±3.30),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20.22±2.95)。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BMI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的BMI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對中學生BMI指標的影響較小。
2.2 身體素質評測結果分析
由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6年修訂)》中規(guī)定的男女生身體評測內容不同,且男生與女生的肌肉強度不同,為保證本次實驗結果的有效性,筆者對男生與女生進行了更加精確的劃分,采用“女生不與男生對比”的原則進行。
2.2.1 坐位體前屈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男(n=30)坐位體前屈(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9.81±5.67),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9.80±5.24);實驗前實驗組男(n=30)坐位體前屈(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9.87±5.69),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1.62±4.50)。實驗前對照組女(n=20)坐位體前屈(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13.80±6.96),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3.72±6.71),實驗前實驗組女(n=20)坐位體前屈(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13.61±6.82),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6.51±5.21)。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坐位體前屈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實驗組男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實驗組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存在顯著差異(P<0.05);實驗后,對照組男生與對照組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結果表示,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坐位體前屈指標產生影響,但效果不佳。
2.2.2 短跑50m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男(n=30)短跑5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8.21±0.92),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8.20±0.84);實驗前,實驗組男(n=30)短跑5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8.27±0.99),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1.47±0.60)。實驗前,對照組女(n=20)短跑5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9.80±0.46),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9.72±0.41)。實驗前,實驗組女(n=20)短跑5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9.81±0.32),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9.04±0.41)。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短跑50m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實驗組男生與實驗組女生在短跑50m標均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實驗后,對照組男生與對照組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結果表示,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短跑50m指標產生影響。
2.2.3 立定跳遠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男(n=30)立定跳遠(cm)指標的測試結
果為(182.11±21.92),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84.27±
21.84);實驗前,實驗組男(n=30)立定跳遠(cm)指標的
測試結果為(185.44±21.09),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99.91
±23.56)。實驗前,對照組女(n=20)立定跳遠(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161.84±10.46),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62.12±10.41);實驗前,實驗組女(n=20)立定跳遠(cm)指標的測試結果為(161.80±10.72),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169.44±9.41)。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立定跳遠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實驗組男生與實驗組女生在立定跳遠標均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實驗后,對照組男生與對照組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結果表示,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立定跳遠指標產生影響。
2.2.4 仰臥起坐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女生(n=20)仰臥起坐(個)指標的測
試結果為(33.90±5.81),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32.44±
5.07);實驗前,實驗組女生(n=20)仰臥起坐(個)指標的測試結果為(32.39±5.77),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38.20±7.22)。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仰臥起坐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仰臥起坐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仰臥起坐指標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仰臥起坐指標產生影響。
2.2.5 引起向上指標
實驗前,對照組男生(n=30)引體向上(個)指標的測
試結果為(3.10±1.04),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3.24±1.07);實驗前,實驗組男生(n=30)引體向上(個)指標的測試結果為(3.09±1.03),實驗后的測試結果為(3.10±1.22)。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引體向上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引體向上指標變化均不顯著(P>0.05),說明籃球運動不能對中學生引體向上指標產生影響。
2.2.6 中跑1000m指標
在12周運動干預前,對照組男生(n=30)中跑100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283.17±19.20),干預后的測試結果為(285.04±19.07);干預前實驗組男生(n=30)中跑1000m(s)指標的測試結果為(283.29±19.23),干預后的測試結果為(273.14±21.02)。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在12周運動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中跑1000m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中跑1000m指標變化均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中跑1000m指標變化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中跑1000m指標產生影響。
2.2.7 中跑800m指標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中跑800m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中跑800m指標變化均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中跑800m指標變化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中跑800m指標產生影響。
2.3 身體機能評測結果分析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肺活量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肺活量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肺活量指標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肺活量指標產生影響。
2.4 意志力水平評測結果分析
2.4.1 自覺性指標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自覺性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自覺性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自覺性指標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的自覺性產生影響。
2.4.2 自制性指標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自制性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自制性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自制性指標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的自制性產生影響。
2.4.3 果斷性指標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果斷性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果斷性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不能對中學生的果斷性產生影響。
2.4.4 堅持性指標
從實驗測試結果中可知:實驗干預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在堅持性指標上沒有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P>0.05),說明具有實驗的研究意義;實驗干預后,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堅持性指標變化不顯著(P>0.05),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堅持性指標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籃球運動能夠對中學生的堅持性產生影響。
3 結果討論
3.1 體質健康的影響效果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得知,實驗組學生在經過系統(tǒng)的籃球訓練以后,其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身體素質方面,籃球運動不能對上肢力量素質產生明顯的作用,對身體的柔韌素質和速度素質的影響較大。常規(guī)的體育課程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項目教學,這種以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為主的教學模式不能幫助學生身體素質快速發(fā)展,且對中學生的成長沒有過高的價值。相比常規(guī)體育教學方式,系統(tǒng)的籃球運動教學更加適應學生體育素養(yǎng)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目標。
3.2 心理健康的影響效果
中學生在學業(yè)壓力的影響下,心理負擔加重,容易形成負面的學習和生活情緒,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過重的心理壓力下,有些學生會采取極端的報復性、發(fā)泄性體育運動,運動風險系數較高。通過籃球運動的引入,學生能夠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體育健身興趣,緩解學習和生活壓力。另外,籃球運動屬于競技運動,通過進行體育比賽的方法,能夠調動中學生的身體積極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夠和自尊心,在公平的體育競爭中獲得自信心。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進山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