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可一放假回到家,與家長朝夕相伴,天使就變成“神獸”了。有的家長說,孩子在家半天就憋得要長毛,煩躁不安,一點也不聽話;有的家長說,孩子在家不寫作業(yè),打游戲、看電視等娛樂項目全部自動解禁;還有的家長說,現(xiàn)在每天三件事:吃飯、睡覺、揍娃。孩子們在外面活潑可愛,到了家里卻變成了不聽指揮的“小神獸”,這到底是怎么了?今天,讓我們一起從“心”出發(fā),去了解一下“神獸”們在想些什么,家長又應該做些什么。
“小神獸”在家表現(xiàn)不佳,很大程度上源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小學生的觀察力往往缺乏目的性、精細化和順序性,很多情況下,以個人的興趣喜好和感受為主,往往只知道“是什么”,而很難去思考“為什么”。在記憶力上,還處于機械記憶向有意記憶的過渡階段,不及時去鞏固,很快就會忘記。同時,小學生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差,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和范圍也非常有限,很難長時間堅持一項活動。所以,很多家長總責備自己孩子:寫作業(yè)馬虎,丟三落四,看錯題目;寫字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筆;背書經常背完就忘;在書桌前坐不住,也聽不進去家長說的話。其實,這些行為并非孩子在與家長“作對”,而是特定年齡段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所形成的。
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一直用錯誤的溝通方式,讓自己和孩子之間樹立了一面無形的“屏障”。薩提亞溝通模式中的三種不良溝通模式,家長們常會中招。一是指責型溝通,家長們常會指責孩子:“你看你的作業(yè)又寫錯了!”“你就不能收拾收拾桌子嗎?”這樣的溝通,往往使得家庭問題在相互埋怨中不了了之,成為了一個未完成事件。二是討好型溝通,家長常會對孩子說:“不喜歡吃這個菜就少吃點?!薄疤K不會就不學了?!边@樣的溝通,表面上家長和孩子都很和氣,但會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軟弱又任性的性格特點。三是打岔型溝通,孩子和父母說:“媽媽,今天的足球賽,我們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媽媽會說:“哎呦,你這身汗,全身都是臟的,快去洗洗,換件衣服?!边@樣的溝通,家長并沒有真正關心到孩子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也沒有及時反饋,形成了“自說自話”的局面,也是一種無效的溝通。
家庭氛圍就像一面鏡子,是孩子行為表現(xiàn)的大背景。和紀律嚴明、井然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相比,家庭環(huán)境則顯得更加自由隨意?;顫姾脛?,易受外界刺激影響的孩子們,在家中接受的信息和干擾,遠多于學校。偏偏很多父母喜歡沉迷于電子產品,甚至會外放聲音影響孩子。有的家長還會一邊輔導孩子,一邊抱怨責備,不僅沒有起到監(jiān)督作用,還會打攪孩子的思考。殊不知,在這樣不良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更難靜下心來聽從家長的要求,親子沖突發(fā)生的頻率也會不斷增加。
放假居家的寶貴時光,正是加強親子溝通的好時機。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很多家長在單位光鮮亮麗、果斷利索,到了家里卻松懈下來,不修邊幅,懶惰拖沓,給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示范”。最好的方法是,在家里也繼續(xù)保持生活的儀式感,進行平常會做的“換衣服,化妝”等活動;保持合理的作息,早睡早起;父母雙方不急不躁,好好說話,做孩子情緒穩(wěn)定的好榜樣;能陪孩子一起閱讀、寫字、做親子運動。家長的榜樣力量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自動習得。
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會促進良性親子關系的形成。首先,我們要學會保持幽默,用直觀形象的話語和孩子溝通。比如,家長感到非常生氣,可以對孩子說:“我剛才叫你去寫作業(yè),你沒有去,我的生氣就像一個蘋果那么大?,F(xiàn)在叫你去寫作業(yè),你還不去,我的生氣已經有氣球這么大,很快就要爆炸了?!边@樣,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很快就能感知到家長的情緒,也更容易行動。其次,父母可以學會適當示弱,讓孩子體會自信。很多家長在職場都是雷厲風行,在家不妨和孩子撒個嬌,示弱一下,比如和孩子說:“你制作的機器人看起來好厲害,可以給爸爸演示一下嗎?”“媽媽今天太累了,你能幫媽媽掃地嗎?”這樣去說話,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能給父母提供幫助,體會到信任,也更愿意去行動。第三,父母還可以學會多和孩子協(xié)商,發(fā)布具體、明確又可執(zhí)行的指令。比如,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你快去收拾房間!”這樣的話語,太過寬泛,孩子往往不知道從何入手,如果換成“我覺得你房間書桌上的繪本很亂,擺放在桌上,不方便你寫作業(yè),你去把繪本收拾到書架上,怎么樣?”這樣的語氣和指令,孩子既能很好地接受,也更方便執(zhí)行。最后,最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溝通時,要學會“少說話,多傾聽”,不帶評判地傾聽孩子。小學生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達力,坐下來安靜地聽,相信孩子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放假居家時,家長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共同陪伴孩子做一些有儀式感的家庭活動。比如:設立“家庭故事會”,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小故事,互相交流心得;實行“家庭大掃除”,每個成員分工明確,齊心協(xié)力,一起打造溫馨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開展“家庭美食節(jié)”,孩子和父母一起烹飪美食,還可以用相機、紙筆記錄下美好的瞬間,分享給老師同學們。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在無形中增加了親子間的良性溝通,讓居家時光變得更加美好。
親子沖突在所難免,當沖突發(fā)生時,家長要放下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的溝通方式,學會愛和接納,采用一致性溝通模式來緩解親子沖突。
薩提亞理論認為,在一致性溝通模式中,自我、他人和情境都應得到關注和尊重。如何同孩子進行一致性溝通呢?家長們可以采用以下的句式去表達:“當發(fā)生……事,我感覺……,我希望……,我相信……?!崩纾敽⒆硬徽J真完成作業(yè)時,可以對孩子說:“當你亂寫作業(yè)時,我感覺非常生氣,我希望你認真重寫一遍作業(yè),我相信你一定會寫得更好!”這樣的溝通,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感受和期待,同時也關注到了對方,還兼顧到當下的情境,更易于接受,從而緩解親子沖突。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可能就無法彌補,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家長要珍惜當下,從“心”出發(fā),用“心”教育,讓孩子們在良好的溝通和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特約編審/武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