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玲
摘要:目的 觀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對患者病情改善及并發(fā)癥率降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進行介入治療的94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診療資料均保存完整且通過數字雙盲法實施分組,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參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循證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緒狀態(tài)、心絞痛改善情況、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各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較參照組高,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DS) 、抑郁自評量表(SAS) 評分顯著較參照組低,P<0.05;觀察組護理后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AS) 、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 、疾病認知程度(DP) 、心絞痛發(fā)作情況(AF) 評分均明顯較參照組高,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26 %,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7.02 %,P<0.05。結論 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機體負性情緒,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同時還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理想。
關鍵詞:冠心病;介入治療;循證護理干預;病情改善;并發(fā)癥率;效果
冠心病屬心內科常見病癥,主要是冠脈血管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阻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壞死,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前區(qū)疼痛,呈現為壓榨痛或者發(fā)作心絞痛,對于生命安全的威脅較大。介入治療為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顯著改善疾病癥狀,但是術后極易發(fā)生尿潴留、腹脹、腰痛、迷走神經反射等并發(fā)癥,可影響預后[1]。循證護理將循證醫(yī)學證據作為基礎,結合患者個人情況、臨床經驗制定更為優(yōu)質、科學的護理策略,可高效解決患者治療期間的多種問題,對改善疾病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率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進行對照性研究,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進行介入治療的94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循證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護理滿意度、情緒狀態(tài)、并發(fā)癥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進行介入治療的94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診療資料均保存完整且通過數字雙盲法實施分組,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觀察組中,年齡最高值為77歲,最小為45歲,平均年齡(61.03±4.56) 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2.04±0.73) 年;男女患者比例為25∶22。參照組中,年齡最高值為76歲,最小為46歲,平均年齡(61.08±4.43) 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2.07±0.72) 年;男女患者比例為27∶20。組間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 研究通過了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 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3) 疾病診斷參考《實用內科學》、《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中的相關描述,患者主要癥狀為多發(fā)發(fā)作性心絞痛、心前區(qū)疼痛、壓榨痛;(4) 通過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確診,滿足介入治療要求。排除標準:(1) 惡性腫瘤疾病;(2) 存在影響冠心病進程的疾病,例如呼吸衰竭、嚴重感染、凝血障礙等;(3) 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4) 精神類疾病;(5)嚴重肝、腎、肺功能衰竭;(6) 無獨立行為能力;(7) 代謝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術前完善相關檢查,依據治療方案制定護理計劃,對于患者實施基礎健康指導與心理干預,同時在術前進行飲食、排便訓練。術后予以清淡飲食,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積極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
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 循證問題。責任護士了解患者及家屬實際需求,結合臨床經驗提出護理問題,將其作為循證護理開展條件。經整理后,發(fā)現主要問題:如何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如何降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并發(fā)癥;如何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2) 循證支持。明確問題后于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輸入“冠心病”“介入治療”“循證護理”“并發(fā)癥”等關鍵詞,歸納總結文獻,確定符合本次研究標準的文獻資料。(3) 循證觀察。依據文獻可靠性與科學性進行劃分,等級越高,說明文獻可靠性、科學性更高。(4)循證應用。安撫患者情緒,盡量緩解其心理負擔,促進提升患者治療信心。針對冠心病相關知識、介入治療原理開展健康宣教,促進患者認知能力提升,持續(xù)關注患者實際需求,滿足其合理需求。術后平臥、傷口加壓包扎。精神緊張、便秘為造成腹脹的主要因素,可積極實施腹部按摩、腹部保暖、熱敷等措施。腰痛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原因是此類患者年齡較大,多伴隨腰椎病變、骨質增生等,術后可加強體位管理,于腰部墊放軟墊,對腰部進行適當按摩,有效降低腰痛發(fā)生可能性。介入治療時,采取局部浸潤麻醉,并不會影響排尿反射中樞系統(tǒng),但是受臥床、排尿姿勢不合理、心理負擔較重等因素影響,術后極易發(fā)生尿潴留,故護理人員在術后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鼓勵排尿,預防尿潴留。
1.3 觀察指標
(1) 患者護理滿意度:應用自制量表分析護理滿意度,量表克倫巴赫系數為0.842,單項評分是100分,分值與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評估內容為服務態(tài)度、健康宣教、人文關懷、環(huán)境管理、護患溝通、技能操作、優(yōu)質服務、制度落實。(2)患者情緒狀態(tài):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 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緒,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 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各量表均含有17個條目,評分和情緒狀態(tài)呈反比。(3)冠心病心絞痛改善情況:應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定患者心絞痛發(fā)生情況,進而分析護理前后患者冠心病心絞痛改善情況,主要內容為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AS) 、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 、疾病認知程度(DP) 、心絞痛發(fā)作情況(AF) ,共19項問題,評分和冠心病心絞痛改善情況呈正比。(4) 并發(fā)癥情況:統(tǒng)計并對比各組并發(fā)癥情況,主要為腰痛、尿潴留、腹脹、迷走神經反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3.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評價
觀察組服務態(tài)度、健康宣教、人文關懷、環(huán)境管理、護患溝通、技能操作、優(yōu)質服務、制度落實評分均明顯較參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情緒狀態(tài)分析
觀察組護理后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冠心病心絞痛改善情況分析
觀察組與參照組護理前的DP、AF、PL、AS評分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經護理后兩組患者冠心病心絞痛改善情況出現差異,觀察組各項評分明顯較參照組高,P<0.05,見表3。
2.4 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3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內科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發(fā)生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該疾病發(fā)生率日益升高,嚴重威脅了老年群體的生命安全[3]。介入治療為冠心病的重要治療手段,可顯著緩解疾病癥狀,但是術后極易發(fā)生支架內血栓形成、腹脹、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積極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對促進術后恢復,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具有重要作用[4~6]。
既往采取的常規(guī)護理措施較為系統(tǒng),缺乏實踐性與創(chuàng)新性,難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且難以提升患者日后基本生活能力,需改善護理方法,提高護理質量[7~8]。循證護理依據最新文獻成果,結合醫(yī)院實際情況和護理經驗,根據患者需求開展全方位的系統(tǒng)護理計劃,充分發(fā)掘了國內外先進的護理方法,可調動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能夠予以患者更為科學、高效的護理服務[9]。此外,循證護理措施還可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與護理水平,可有效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改善生存質量[10]。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機體負性情緒,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同時還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韋天鳳.循證護理在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1,39(24):132-134.
[2]王磊,宋海燕,張倩.循證護理在冠心病PCI治療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7):1263-1266.
[3]李廷明.循證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功能改善、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4):100-101.
[4]陳敏敏,施麗華.循證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圍術期患者并發(fā)癥及情緒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8):35-36.
[5]Kang WC,Park SM,Jang AY,et al . Predictors of Favorable Angiographic Outcomes After Drug-Coated Balloon Use for de novo Small Vessel Coronary Disease (DCB-ONLY)[J]. Angiology,2021,72(10):986-993.
[6]劉東.循證護理對冠心病PCI治療患者自護能力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20,31(5):631-633.
[7]Hennessey Breda,Nu?ezGil Ivan J,Villablanca Pedro,et al. Initial invasive or conservative strategy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 The ISCHEMIA Trial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21,35(11):3151-3153.
[8]傅伯論,錢航,李東鋒,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DPP4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水平相關性研究[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21,40(3):8.
[9]田大俠,劉小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現狀及相關性研究[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1,37(S1):4.
[10]裘淼涵,李毅,徐凱,等.冠心病患者診療過程及臨床結局中關鍵數據標準字段集:基于CardiaCare多中心臨床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1,4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