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有的中學英語教師通常給予學優(yōu)生更多的關注與指導,而忽略學困生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學困生更加會以消極厭煩的態(tài)度對待英語學習。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師要學會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過程,促使學困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做出改變,扭轉學習困難局面,從而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學困生;學習動力
作者簡介:肖秀梅(1974—),女,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學。
班級的學生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一個班級里有學優(yōu)生,往往也就會有學困生。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此面對學困生,教師要結合其特點開展教學,從多方面評價鼓勵學困生,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困生學習成績能逐步得到提升。學習動力是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的一股推動力量,對實現學困生的高質量學習有積極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師應著力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從尊重學困生個體差異的角度出發(fā),認真研究學困生所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促進學困生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中學階段學困生英語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英語學習信心
中學英語難度較大,需要持之以恒地學習,雖然短時間內學習效果不會太明顯,但如果能長期堅持積累和學習,是會有所進步的。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要更多,才能有所收獲。因此,有的學困生付出了努力卻沒辦法很快看到效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回報,久而久之就會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和耐心,變得消極抵觸,不愿再繼續(xù)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努力提升英語成績。
(二)缺乏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知識點眾多,在積累階段需要學生日復一日地默寫單詞,分析復雜的語法等,這會讓一些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很枯燥,學困生更會因此而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的缺失會讓學困生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去投入英語學習,長此以往他們的成績就會一落千丈,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興趣學習英語,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
英語學習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攻破,循序漸進,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茖W合理的學習目標有利于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督促學生努力學習英語,獲得成績的提升。但很多學困生都缺乏合理的學習目標,他們不是沒有制訂學習目標,盲目學習,就是制訂模糊不清的目標,比如“在英語上獲得好成績”等,而缺乏短期明確的目標,如“一天記10個英語單詞”“一周掌握一個英語語法”等。因此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前進路標,也無法為自己制訂周全的學習計劃,只滿足于當前的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停滯不前[1]。
(四)自我效能不足
一般而言,學優(yōu)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要遠遠高于學困生。學優(yōu)生在面對學習的時候往往有一種長期堅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能長期保持在一個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同的挑戰(zhàn),迎接學習中有難度的任務。而這些正是很多學困生所缺乏的,因此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一遇到難題就回避,不敢迎接具有挑戰(zhàn)性的英語學習任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無法獨立自主解決很多英語學習任務,英語學習心態(tài)也會更差,從而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戰(zhàn)勝英語,只能放棄英語。
(五)沒有進行正確歸因
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遇到困難和挫折,有的學生能正確歸因,能夠認真反思自己在學習方法方面的不足,繼而找準對策,積極改善與提高。而學困生往往缺乏正確歸因的意識,當成績得不到提高的時候,就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運氣不好或老師的方法不對等外部因素,常常抱怨別人;或歸因于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常常唉聲嘆氣。他們沒有去反思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等,也就不會找到努力的方向,在面對英語學習的時候態(tài)度消極,不思進取,成績自然不會有所提升。
二、學習動力對于學困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是造成學困生對學習不上心、沒有興趣的重要原因。學困生擁有充足的學習動力,才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端正學習態(tài)度,沉下心去學習英語,從而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激發(fā)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二是有助于學困生找到合適的英語學習策略。英語是中學升學考試中的重要科目,考查的知識點眾多,而且英語和我們所熟悉的漢語在表達方式、語言結構、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困生在學習英語時找不到方向,學習效果不佳。而如果教師能夠結合學困生的學習發(fā)展特點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學困生積極進行英語學習實踐,使學困生樂觀地面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積極尋找突破英語學習困境的策略,從而不斷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三、中學英語教學中激發(fā)學困生學習動力的策略
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缺乏學習動力是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困難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找出針對性的策略,從各方面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動力,讓學困生喜歡上英語,知道如何有效進行英語學習,從而提高英語成績。
(一)轉變“唯分數論”教育觀念,增強學生英語學習信心
很多學困生在學習英語時信心不足,容易半途而廢,逃避困難。很多學生都能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英語的學習難度較高,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有的英語教師往往堅持“唯分數論”,急于求成,想要快速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因為短期內沒有看到效果而否定學困生的能力。學困生又往往缺乏抗壓能力,容易因為英語教師片面的評價而影響學習信心以及學習興趣[2]。
對此,英語教師應該轉變“唯分數論”的教育觀念,摒棄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做法,更加關注學困生上課時的狀態(tài)、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耐心幫助學困生調整學習狀態(tài)、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變學習習慣。教師還要讓學困生認識到英語學習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現階段成績沒有提升不代表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行,長期堅持總能看到效果,從而引導學困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幫助學困生增強面對英語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教師還要憑借教學智慧引導學困生長期堅持學習英語,逐漸取得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驕傲,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困生的英語學習信心,使學困生具備充足的動力去學好英語。
(二)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趣味性資源,結合學困生的生活實際以及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呈現有趣的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課堂的質量和效率,讓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都能得到充分的激發(fā)[3]。除了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教師還要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去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參與課堂的欲望,從而以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心態(tài)投入英語學習中,主動思考英語問題,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輕松獲得英語知識。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下冊“I'm feeling
better now”一課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的句型來詢問朋友的心情及狀態(tài),回答別人問題時學會用相關的詞匯如sad、unhappy、disappointed、lonely等及well這個程度副詞。為了照顧學困生,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況,首先播放視頻,呈現幾個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的對話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注意引導學困生從視頻中找出描寫人心情的單詞,這個任務比較簡單,也比較有趣,能讓學困生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掌握一些描寫心情的詞匯,學會如何進行詢問并回答。最后,教師可以提問幾位學困生“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讓他們模仿視頻中的學生,用happy、worried、sad等形容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耐心傾聽他們的回答,如果回答得不規(guī)范,可以鼓勵并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相應的詞匯和語法,如果回答規(guī)范正確,可以及時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成就感。總之,教師要讓學困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三)幫助學困生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
學困生往往缺乏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而沒有明確的目標及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會讓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困生的英語知識接受程度,幫助學困生制訂科學、合理且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
首先,幫助學困生制訂清晰的學習目標。清晰的學習目標能夠促使學困生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幫助他們找準學習的方向,不會讓學困生在學習的時候產生困惑,不知該如何正確高效地完成任務。在制訂學習目標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困生一起探討,共同完成。教師要讓學困生意識到清晰的目標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再引導學困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目標,從英語學習中的單詞、語法、閱讀、寫作等各方面分析,逐項制訂要達成的目標。清晰的目標既要包括知識目標,比如要記多少個單詞、寫多少個句子、讀多少篇文章等,也要包括成績目標,比如閱讀理解部分要拿到多少分等。在合理清晰的目標的指引下,學困生可以明確努力的方向,可以一個個攻破學習任務,從而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教師要注意,在學困生達成學習目標之后,要及時給予其適當的獎勵,讓學困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使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動力充分地激發(fā)出來[4]。
其次,幫助學困生制訂難度適宜的目標。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目標,以學困生能接受并容易吸收的知識作為基礎目標,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制訂更有難度的學習目標,幫助學困生逐漸達到班級的平均水平。教師要注意充分評估學困生的學習水平,要保證制訂的有難度的學習目標是學困生通過努力可以達成的,而不是讓學困生望塵莫及的。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困生“跳一跳”,逐級攀登,不斷實現更大的學習目標,實現自我的突破,從而使學困生產生更大的英語學習動力,能夠主動挑戰(zhàn)更有難度的英語任務,提高自信心,提高英語學習的質量。
最后,幫助學困生制訂短期學習目標。教師要讓學困生意識到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幫助學困生把長期目標拆分成短期目標,比如把一堂課的目標或者一節(jié)課的目標拆分成幾個掌握具體知識點的目標,在短期內攻破一些學習目標,從而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消除英語學習的疲倦感和迷茫感,這樣才會更有動力去追尋長遠的學習目標。具體而言,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教師要充分了解學困生在該節(jié)英語課中的學習情況,在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的大目標下,指導學困生制訂短期學習目標。比如有的學困生單詞沒掌握好,就讓他們課后熟記并默寫十個單詞,有的學困生語法沒掌握好,就讓他們課后背誦一段內容,抄寫其中的經典短語,并將其靈活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此外,目標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教師要督促學困生風雨無阻地執(zhí)行自己的目標,不拖拉,不怕困難,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短期目標,比如背單詞、背范文、做一篇閱讀理解或者寫一篇英語小短文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長期的堅持下逐步養(yǎng)成英語學習習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在眾多短期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補齊自己的英語短板,從而產生實現更長遠的英語學習目標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曉紅.針對學困生的初中英語教學優(yōu)化策略淺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4):119.
[2]郭春梅.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探討[J].成才,2020(10):43-44.
[3]趙鈺瑩.基于情感策略的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探析[J].英語教師,2019,19(16):70-72,83.
[4]張利華.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英語廣場,2019(0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