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濱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開展有趣且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對于提升初中生的體質(zhì)水平、促進他們身心的發(fā)展有著較大的作用。如何打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方式,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教學的形式與手段,促進體育教學整體質(zhì)量的提升是當前每一位體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將其引入到初中籃球教學中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籃球的技能,提高他們的運動水平。因此,筆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PBL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相應的借鑒與參考。
PBL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PBL項目實施過程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身份,需要把學習的舞臺交還給學生。設計一個好的、富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是PBL教學法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只有讓學生圍繞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來展開籃球技能的學習才能實現(xiàn)“有效學習”,才能激活他們的探索欲。那么PBL的課堂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首先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師必須想辦法突出學生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中心地位,改變以往一人獨斷、“居高臨下”的角色,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體驗”“探索”“展示”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成為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等著教師告知。
1 PBL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1.1 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對各種問題情境的建構是PBL教學模式最基本的一個特點,也是將其運用到學科教學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PBL的本質(zhì)就是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新知展開學習,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果。這一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把握學科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針對當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來構建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當?shù)膯栴}情境,通過掛圖、音頻和視頻等多種素材呈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去。
1.2 以合作學習為形式,探究式解決問題
PBL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離不開學生間的合作、互動,可以說合作學習是在課堂上應用PBL模式的主要形式,教師應該將這種形式貫穿在體育教學的始終。充分了解初中生在運動基礎、身體組織以及認知水平上存在的差異,對他們進行合理地分組,鼓勵學生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或動作技能的操練,并安排小組負責人,讓學生通過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來分析、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有利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同時增進學生間的良性互動,實現(xiàn)“探究式”的教學,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協(xié)作能力。
1.3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的,PBL教學模式教師需要轉變“居高臨下”的權威角色,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問題情境的“搭建者”,能夠合理地給學生提供和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合作學習,同時要及時監(jiān)督、指導他們的學習過程。提倡師生關系的平等是PBL教學模式與其他模式之間的最大區(qū)別,該模式認為教師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能夠在必要時刻為學生提供幫助,而學生則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向他們“單向灌輸”知識,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對學科知識進行自主建構,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2 PBL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課前悉心準備,做好充分鋪墊
PBL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離不開教師在體育課前的準備,教師要對PBL教學模式的具體流程形成清晰、全面的掌握,在明確籃球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細心準備好所需的問題情境和相關素材,為問題的呈現(xiàn)做好充分鋪墊。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對課堂所學的道具、器材進行準備。
例如,教師考慮到課上的時間比較短,如果課上臨時結組會造成學生在運動能力、認知水平上的不均衡,如此難以達到最佳的效果。于是,教師課前對班里學生的運動水平、籃球興趣、身體素質(zhì)等進行了調(diào)查和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本班學生合理調(diào)配,分成了5個小組,通過小組的設定為接下來的PBL教學做好鋪墊。
2.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及時引出問題
在上文中提到,對各種問題情境的建構是PBL教學模式最基本的一個特點,也是將其運用到學科教學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能否順利地構建問題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籃球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結合初中生所處的生活和實際水平來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并通過案例、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籃球相關知識或技能展開主動探究,激發(fā)他們學習籃球項目的興趣。
例如,為了強化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感官體驗,教師向學生播放了籃球比賽的精彩視頻,給他們的多種感官帶去沖擊,既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籃球的興趣,又能為問題的引出提供“契機”。教師組織學生在課上觀看NBA和CBA知名球星進球的視頻合集,同時引出問題,師:“請同學們結合對視頻的感受,說一說你是如何認識籃球這項運動的?”小組一代表認為:“籃球是一個團隊性的運動,有時候會靠關鍵人物來決定比賽的勝負,我覺得籃球有點英雄主義色彩?!毙〗M二代表認為:“職業(yè)籃球運動員都有遠遠超過常人的身體素質(zhì),他們的扣籃、投籃動作好帥!基本上每年NBA的扣籃比賽我都會看”……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觀察、學習籃球的扣籃、投籃的技術動作。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個問題:“大家看到視頻中包括投籃、全場傳接球、三步上籃等動作,你認為這些動作的要領是什么呢?”在視頻情境中,教師提出了籃球教學的關鍵問題。
2.3 獨立分析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獨立分析的空間和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思維來多方位思考問題,并利用網(wǎng)絡、體育教材中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一方面是拓展初中生的學習視野,另一方面是激活他們的個體思維,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快速掌握與籃球項目有關的知識或技巧,從而使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鍛煉。
例如,在學生們看完上述視頻之后,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高的熱情,對于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也能夠積極地進行分析,如有的學生認為:“我覺得這些動作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拍拍球、投投籃,還離不開身體各部位的配合?!币灿械膶W生認為:“傳接球的話需要團隊之間的配合,需要每個人保持精準的注意力來觀察球的位置,我認為這是一項比較難的?!边€有的學生對視頻中的三步上籃進行了分析;“我覺得三步上籃是一個連續(xù)性極強的動作,你不能保持停頓,而且雙腳需要有一個騰空的動作……”通過學生們對問題的獨立問題,能夠激活他們的個體思維,使學生對這些動作產(chǎn)生更深的探究欲。
2.4 組織小組合作,充分表達自己
文章第一點提到,合作學習是在課堂上應用PBL模式的主要形式,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自己過于權威的角色,給學生提供親身參與、自由合作的空間和實踐,使他們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這種方式有利于鍛煉初中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組內(nèi)充分地表達自己,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程度,使每一個人都成為籃球學習的“主體”。
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是什么?請你結合視頻中運動員的下肢動作來分析,總結需要注意的關鍵點?!辈⒆寣W生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如小組中有的成員說:“我發(fā)現(xiàn)他們做的三步上籃動作有很多共同點,第一步大,第二步快,第三步要高跳。”有的成員說:“我觀察到視頻中的慢動作回放,三步上籃都是后腳跟著地過渡到前腳掌”……最后教師讓各小組派代表來說出本組認為的要點,比如某個小組代表是這樣表達的:“三步上籃就是右腳跨出一大步,然后左腳跨一小步起跳,接著把球舉到頭部的右上方……”在此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對三步上籃動作的看法。
2.5 進行成果展示,講解示范動作
當小組完成對問題的解決之后,教師需要讓他們進行成果的展示,在課上模擬演練自己探究到的籃球動作技術,教師則要對各組學生的演練成果進行觀察、驗證,針對其中的不足進行講解、示范,向學生傳輸正確、規(guī)范的籃球動作技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籃球運動的關鍵技能和要領,從而加強他們對所學籃球動作的印象,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動作表象,逐步增強他們今后練習籃球動作技術的信心。
例如,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原地運球的技術要點”在組內(nèi)展開討論,當討論活動結束后,讓每個小組分別展示原地運球的動作,一邊展示一邊說出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第一個小組統(tǒng)一做出原地運球的動作,并說:“要點是屈膝下蹲,自己的屁股不能抬起來?!钡诙€小組一邊展示成果一邊講解:“我們對小組一作出補充,頭要抬起來目視前方。原地運球時,大臂帶動小臂運球,不能只用手去拍球,球的落點要固定,不然球不好控制。”第三個小組進行展示,并說:“在原地運球的時候雙腳分開站立,屈膝下蹲,原地運球掌握好擊球點,球的高度在腰部和胸部之間。”最后,教師針對各組同學動作中的不足進行糾正,并親自進行示范,示范的過程中耐心講解,重點強調(diào)在整個過程中是不能低頭看球,要把眼睛留著觀察對手的動作,尋找機會傳球和投籃的機會,直到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運球動作為止。
2.6 安排集體練習,強化籃球技能
光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籃球項目基本的運動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不斷的練習、鞏固,運動技能是學生規(guī)范完成某項體育運動的一種關鍵技能,無論是哪一個運動項目,它的動作技術都需要學生經(jīng)過反復、長期的練習,只有讓學生做到勤以練習,才能鞏固他們的動作技能,保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到穩(wěn)步提升??梢哉f,練習是鞏固學生技能、提升其體能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集體性的練習,在不斷的練習中強化初中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
例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持球集體練習,每個小組分一個籃球,并自覺地在籃筐下排隊站好,依次進行三步上籃的動作練習。使學生能夠按照“一大二小三高跳”的步驟來進行練習,使他們通過分組練習來掌握籃球的動作技能。當然,如果小組中個別成員做的不對,小組長或其他組員也可以及時指出,進行示范和交流,通過集體練習來實現(xiàn)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7 教師評價總結,優(yōu)化教學效果
評價是指,教師需要對學生小組學習的成果進行及時地反饋,在體育課的評價是指,對小組的表現(xiàn)和最終的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既要點明他們在學習中好的表現(xiàn),也要指出存在的問題,比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通過評價、總結來深化學生的記憶。有效的教學評價對于提高學生今后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有著直接影響,同時還有利于優(yōu)化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整體效果。
例如,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展開了評價,師:“第一個小組同學整體表現(xiàn)比較好,在做三步上籃動作時還比較標準,身體的重心都能控制得比較低,老師要為第一小組的同學豎起大拇指;第二小組有個別同學在上籃前的重心太高,在跑動的時候身體也比較僵硬……”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鼓勵小組之間相互點評,提高學生在評價環(huán)節(jié)的“主體”地位,比如針對其他組或本小組的同學進行點評,說一說他們在動作中的不足或者是練習的效率等等,學生一:“我覺得我們組的張三在做三步上籃時非常標準,他平時也喜歡打籃球,總是模仿球星的動作,老師可以讓張三給大家示范……”通過教師點評、小組互評來優(yōu)化體育教學的最終效果。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輸與籃球運動項目有關的知識,更應該做好問題情境的“搭建者”,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問題情境,圍繞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的總體特點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來建構多樣的問題,組織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活動,以此來激活他們的主體思維、挖掘學生的內(nèi)部潛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分析、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習得籃球運動知識并且掌握重要的籃球技能,并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態(tài)度,使他們形成樂于運動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