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王文斌 宋振東
一、引言
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在職業(yè)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證書試點工作,力圖在借鑒國際先進的職業(yè)教育培訓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此工作的開展為我國培養(yǎng)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方案提出后,我國行業(yè)知名專家都紛紛關注和投入精力為X證書的推進工作出謀劃策。戴勇[1]、孫善學[2]等都對X證書的頂層設計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提出了建設性方案。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經陸續(xù)發(fā)布了四批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職業(yè)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的名單,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但當前證書試點工作仍然在院校實施層面暴露出一些實施難點和實施方案的不規(guī)范性,導致試點證書的建設在提高職業(yè)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適應性和質量等目標方面還有待提升。本文以制造類1+X證書作為研究對象,對證書試點過程中試點院校的實施難點進行剖析,并提出相關的改革路徑。
二、試點院校實施難點
1.書證銜接和融通困難
《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要“落實職業(yè)院校學歷教育和培訓并舉并重的法定職責,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yè)培訓相結合,促進書證融通”。方案同時也提出通過“學分銀行”制度嘗試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3]
但是,從試點院校來講,第一,課程為了獲得“學分銀行”對學習成果的認定,勢必要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改革將帶來巨大的工作量;第二,證書的獲得是要通過理論和實操考試的,與其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對學生進行密集培訓則更為有效,通過刷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熟悉考試內容,從而通過考試并獲得證書。雖然這種做法從內核上背離了1+X證書制度和職業(yè)教育改革的初衷,但卻是很多試點院校當前正在使用的X證書推進方式。
2.成本投入巨大
試點院校為了推進X證書的實施,需要在設備和師資培訓方面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
首先,對制造類的X證書,實操設備是學生進行訓練和考核的必要條件。而不同企業(yè)開發(fā)的證書,其設備要求和實操環(huán)節(jié)的要求也不相同,這就要求試點院校需要為不同的證書考試購買不同的設備,不僅財力成本飆升,而且有時受到實訓場地安排、設備更換年限、財政制度制約等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大規(guī)模購入設備不具有可行性。[4]
其次,需要制定政策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向學生開展X證書培訓,實現(xiàn)課證融通,將加大教師工作壓力,也對教師本身的學習素養(yǎng)、學習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而在日常教學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教師參與培訓學習的動力不足。因此,試點院校需要針對1+X證書的推廣制定相應的績效獎勵制度,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但同時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3.學生考證的積極性不高
考證積極性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首先,X證書推出的時間不長,還未獲得較高的市場認可度,也未能與工作、落戶等相關政策掛鉤,整個社會對X證書仍舊比較陌生,學生缺少考取證書的動力。
其次,與以往將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掛鉤的做法不同,1+X證書制度中,學生參與X證書考試遵循自愿原則,所以學生缺少考取證書的壓力。
再次,課證融通不夠,學生在完成正常的教學內容后,還需要花時間去學習和訓練X證書設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以上問題嚴重制約了1+X證書制度的推進工作,也使試點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
三、1+X證書的改革策略
以上問題的解決需要職業(yè)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和試點院校共同推進、協(xié)作創(chuàng)新,從學分認定模式、實操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1.職業(yè)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方面
(1)取消證書理論考試,杜絕刷題考證行為
當前很多X證書都采用了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進行評價。在理論考試方面,一般評價組織都建有題庫,并且會把題庫向學生進行開放,這樣學生只需要在考試前對題庫中的題目進行集中強化記憶即可通過考試。這種考試方式直接將X證書變成了新的“應試指揮棒”。學生即使通過了考試,強化記憶的知識也很快會被忘卻,而技能水平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理論考試也僅僅是為了考證而舉辦的一次考試,并未體現(xiàn)真正的價值,不符合X證書的內涵要求。
(2)對試點院校的課程標準進行審查,完成學分認定
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可通過學分認定的方式進行替換評價。試點院校將與證書相關課程的課程標準提交給培訓評價組織,由培訓評價組織組成專家團隊對試點院校的課程標準進行審定評級,根據(jù)評定等級完成課程學分的認定。當試點院校的學生通過課程修讀獲得一定的認定學分后,培訓評價組織則可認定該學生通過了理論知識的考核。
(3)鼓勵試點院校采用自有設備自主命題進行實操考核
證書的實操考核對考核設備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沒有考核設備的院校,學生的日常學習和訓練就無法得到保證。但是由于受到資金、實訓場地及現(xiàn)有設備等因素的制約,購買證書考核設備往往不容易實現(xiàn)。對于已有類似設備的院校,在設備可以實現(xiàn)證書標準規(guī)定的知識點的情況下,培訓評價組織應鼓勵院校采用現(xiàn)有設備進行自主命題考核。這種方式既可以保障考核質量,也可以打破考核設備對證書推進工作的桎梏。
(4)完善監(jiān)督評價機制,確保證書質量
在學分認定和實操自主命題考核的過程中,培訓評價組織要進行有效監(jiān)督,并對考核結果進行評價,嚴把考核質量關。首先,培訓評價組織要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既要放權又能保證質量。其次,要建立優(yōu)秀的專家團隊,對課程標準評級、自主命題質量、實操考核過程進行嚴格把關。
2.試點院校方面
(1)促進X證書與現(xiàn)有教學過程互融互通
證書試點工作與現(xiàn)有教育教學工作不是相互割裂的項目,試點院校應該對標證書評價標準,依據(jù)試點的學科基礎、教學資源儲備等重組和統(tǒng)籌專業(yè)資源,優(yōu)化專業(yè)課程。[5]通過改革,將X證書的知識點、技能點有效融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將相關知識和技能進行分類與分級,并分解至不同的課程中,使學生可以有層級、進階式、模塊化地對X證書所包含的知識點進行有序學習與吸收。但是在書證融通過程中,要始終保持“1”的主體地位,將“X”證書作為“1”的補充。
(2)健全證書推進保障制度,建立培訓、考核師資團隊
師資團隊是最終推動者,是1+X制度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在1+X的制度推動下,師資隊伍的教學理念需要轉變和提升,教學教法不能仍舊采用與過去職業(yè)資格從業(yè)資格證書類似的方法,需要在教學能力上進行改革。試點單位首先應該鼓勵教師的參與,通過獎金、津貼等方式反映一線教師對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際付出,同時,探索建立“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激勵教師參與和教師成長的長效機制。
另外,應該針對1+X證書試點工作建立專門的培訓、考核師資團隊,采用成果導向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培訓,結合1+X證書制度下的實際教學考查其應用成效,讓教師團隊能夠在1+X證書試點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感受到團隊力量。
四、結論
1+X證書制度是國家弘揚工匠精神、培養(yǎng)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院校是1+X證書制度推動的主力軍和落腳點。本文針對1+X證書制度在試點過程中,院校方所存在的書證融通困難、成本投入巨大、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并剖析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用學分認定替換理論考核、實操考核自主命題的證書考核模式,在不降低對學生的技能水平培養(yǎng)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試點院校的實踐難點。
參考文獻:
[1]戴勇.1+X課證融通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的原則與方法[J].機械職業(yè)教育,2020(2):1-5.
[2]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9(7):72-76.
[3]凌旭,戴俊良,肖芝.“1+X”證書制度下高職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專業(yè)建設改革探索[J].模具工業(yè),2021,47(6):80-94.
[4]李虔,盧威,尹興敬.1+X證書制度:進展、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學院學報,2019(12):18-25.
[5]楊進,楊琦.“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探析[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21,11(2):57-61.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