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為堅持立德樹人,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加強實踐性,注重時代性。語文新課標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任務群”的概念,體現(xiàn)了整合思想下的大單元教學。單元層面的教學有著站位高、統(tǒng)籌性強、連接性強的優(yōu)勢,在面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復雜的、綜合性強的學習目標時更能起到良好作用。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大家探討幾種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方法。
語文原生單元教學設計,是指根據(jù)教材中的單元內(nèi)容,著眼單元主題,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聯(lián)動整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適當?shù)那榫橙蝿?,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欣賞辨析,創(chuàng)作演繹,提升思維品質(zhì)。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四篇文章,都選自古代經(jīng)典白話小說,情節(jié)引人入勝,人物鮮明生動,描寫精彩細膩;同時人物形象大都是采用典型事件和人物言行神態(tài)來體現(xiàn)的。人物命運與時代及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是息息相關(guān)的?;趯ξ谋镜姆治?,我們設置了本單元的核心教學任務為:走進古典小說大觀園,學習改編課本劇。圍繞這一核心教學任務,我們設置了三個活動任務。
活動任務一:大觀園導覽
繪一繪智取生辰綱和三顧茅廬的故事導圖;
講一講范進中舉的故事和劉姥姥進賈府的見聞。
在閱讀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的分析和概括這兩個思維活動密集起來。學生先分析文本,然后整合,再進行提煉和概括,才能刪繁就簡,形成完整的導圖。小說內(nèi)容較多,信息較豐富,要簡化文本形成導圖難度較大,因而思維訓練的功能會變得更強,導圖的運用價值也會更高。
活動任務二:拜訪園中人
讀一讀金圣嘆眼中的水滸人物;
評一評儒林、茅廬和大觀園里的人物;
談一談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圖,探究人物悲劇命運的成因。
活動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解讀小說中主要人物形象,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完善。在分析小說主題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問“為什么”,在質(zhì)疑、推理、答疑中,在明晰小說情節(jié)因果關(guān)系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使學生能夠條理清楚、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活動任務三:故事新編
研一研劇本模仿創(chuàng)作;
選一選最佳課本劇;
演一演課本劇。
評出最佳劇本需要一張量化的評價表(見下表)。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對劇本進行評價。我們始終要記住,教師在進行核心學習任務的設計過程中要秉持一致性的理念,所教即所學,所學即所評。
大單元教學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改變知識本位的碎片化教學。正如部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所說:“教學方式要發(fā)生變化,不再是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組一組地學?!毙抡n標要求教師用大任務、大問題、大觀念與大項目組織單元,依據(jù)單元目標,重組教學內(nèi)容,改變以知識點為體系的教學設計范式,突出學科實踐。
七年級上冊的名著導讀是《朝花夕拾》,很多學生都反映有閱讀障礙,由于時代原因、語言隔閡等對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總存有陌生感。既然學生有學習困難,作為教師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單元教學設計應該是課標、教材和學生之間的一個橋梁,讓學生能通過這座橋去獲取知識、能力,提升素養(yǎng)。
我們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的作品貫穿于各個年級的課本中。于是筆者就研究整合了與魯迅相關(guān)的六篇文章作為一個單元來進行整體教學。根據(jù)學情,我們設置這個單元的核心教學任務為:消除與魯迅的隔膜。在核心任務的引導下,我們要設計讓學生的思維深度參與的活動,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fā)思維,啟迪心智?;谝陨峡紤],我們設置了三個主題任務。
主題一:童年的魯迅。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jīng)〉》,繪制思維導圖,比較自己與魯迅童年的異同。
主題二:魯迅和青年朋友們。讀《回憶魯迅先生》和《一面》,設計紀念版明信片,要求圖畫設計和文句擬寫,感受魯迅形象。
主題三:“大寫”的魯迅。讀《藤野先生》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寫小詩致敬魯迅,探究魯迅的民族魂。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課堂不能讓學生去“識記”孤立的語文知識,而是應該讓學生“綜合”地進行“言語實踐”。教師應該成為重組課程的設計者,整合有關(guān)魯迅的教學資源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聚焦一個主題由淺入深設定結(jié)構(gòu)化的一組讀寫任務,讓學生主動探究,引導學生解決一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滲透認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格能力,進而提升其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有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意識。語文教學不能“唯課本論”,要引導學生多關(guān)注生活。近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考試命題也更走向了生活化、情境化。比如2020年南京中考題,設置的生活情境是:操場上要搭設“美食節(jié)”。讓學生完成以下的一組任務:寫對聯(lián);給美食小屋取名;設計主打果飲和菜單版面;設計創(chuàng)意美食評選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命題有這樣幾個特征:素材鮮活,形式創(chuàng)新,任務典型,考查的內(nèi)容綜合性高,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所以,教師要有“大情境”的理念,單元教學設計要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式學習。
無錫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可以抓住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來組織單元教學。以太湖文化資源為例,我們可以選取有關(guān)太湖的相關(guān)詩詞文章作為一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比如,皎然《訪陸羽處士不遇》、歸有光《寶界山居記》、洪亮吉《木蘭花慢》以及鐘敬文《太湖游記》等四篇詩文。
我們將單元教學的核心任務定位為:予人文關(guān)懷,繪城市名片。設計了三個活動任務:①尋找路名,探尋文化歷史;②寫首小詩,唱響地域贊歌;③繪制名片,寄予人文關(guān)懷。以第一個活動為例。學生在尋找路名時,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無錫“具區(qū)路”就是以太湖來命名的,而一直在我們身邊的溢紅路、滴翠路、吟白路的名字也分別與蠡園四季亭中的三座亭子一一對應。這一發(fā)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地域文化認同感,有了地域文化的傳承,觸摸到吳文化、太湖文化的脈搏。
可見,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整體教學,教師既可以根據(jù)語文教材中的單元進行真實情境的任務設計,也可以聚焦一個主題自主整合學習資源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還可以積極開發(fā)地域課程資源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我們教師要從“單篇教學”中解放出來,以更高的層面、更寬的視野,把語文納入大教學系統(tǒng),使學生最終形成語文學科觀念以及可以遷移的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江蘇省無錫市河埒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