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燕 李燃
盡管傳統(tǒng)的語文教材是按單元編寫的,但教師習慣一篇篇地教,而且形成了思維定式。這種教學形式不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所倡導的以任務為中心、以學習項目為載體的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新的組織形式要求教師從整體性原則出發(fā),在教學中關注單元整體,注重單元課文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拓展單元內(nèi)容的容量與外延。
高中統(tǒng)編教材中以單篇課文為主組成的教學單元,如果單獨地看每篇課文所表達的主題,就會顯得很松散,難以形成聚合性的學習主體與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對單元內(nèi)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在了解單篇課文學習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尋找單元課文之間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揣摩不同課文中隱含的共同文化脈絡,逐漸明了單元的教學主題,對照課程標準設置學習任務群,以此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任務。
在必修上冊第六單元中,共安排了《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等六篇課文。這六篇課文,作者不同,言說的對象各異,文章內(nèi)容所體現(xiàn)的時代特色差別很大。單篇教學難免各唱各調(diào),無法達成編者設置單元的一致性的教學意圖。因此,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對六篇課文進行認真研讀和梳理,不僅把握課文之間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明確單元主題指向,而且挖掘出單元所隱含的學習任務群因素,為后續(xù)的教學規(guī)劃服務。
首先,需要梳理單元主題。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理念。圍繞學習之道進一步梳理不同的學習側重點?!秳駥W》指向的是學習的價值和怎么學,《師說》要弄明白的是要不要跟著老師學的問題,《反對黨八股》闡述破除舊文風、樹立新文風的必要,《拿來主義》重點表達學習和繼承的關系,《讀書:目的和前提》與《上圖書館》主要論述讀書學習與成長的關系。
其次,需要對接學習任務群。經(jīng)過對教學內(nèi)容的梳理,可以看出本單元六篇課文是以議論為主,具有明顯的思辨意味。這樣再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這一學習任務群進行對接,就可以進一步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借助工具書、注釋,讀懂文言文思辨性課文,關注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對作者的觀點及闡述觀點的方法與邏輯能夠理解、把握、評價,從中學習有針對性地表達;學習從適當?shù)慕嵌纫郧‘數(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主張、觀點、看法等,要求能夠以理服人,論述清楚。在這樣的目標統(tǒng)領下,學生就會感覺到單元課文與學習任務群之間的契合點比較多,學習起來也能夠找準合適的抓手。
再次,統(tǒng)整和劃分單元學習任務。根據(jù)本單元學習目標任務特點,可以統(tǒng)整為一個中心任務,開展演講比賽活動。圍繞這一中心任務,可以劃分為三個分任務:任務一,在梳理課文內(nèi)容中把握主要觀點;任務二,關注論證方法與思路;任務三,以演講落實遷移運用。
作為單元中心任務的演講比賽,自然需要體現(xiàn)“學習之道”的單元主題。由此可見,單元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應是學生獲取演講主題與材料的重要途徑,同樣演講需要運用的一些論證方法也需要借鑒課文中的一些有效方法。這就決定學生為了完成演講比賽的中心任務,需要先行完成任務一和任務二。教師應根據(jù)兩個板塊承載的專題重點,精心設計相關學習活動和教學情境,讓學生結合個人學習感受和經(jīng)驗,在結構化的要求下注意開放性,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以統(tǒng)領單元學習。
在完成任務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這一單元課文是以談論學習之道為主的,梳理課文內(nèi)容,注意作者持有的學習觀點、態(tài)度,結合當下人們學習現(xiàn)狀,你認為可以從課文中借鑒哪些行之有效的觀點、態(tài)度來改造我們的學習。在完成基礎性語文學習的前提下,教師出示用于梳理課文內(nèi)容的表格,從內(nèi)容概括、中心觀點、其他觀點、語言積累四個方面選擇《勸學》進行示范填寫。然后由扶到放,請學生完成其他課文的梳理并將相關內(nèi)容填入相應的表格中。之后再借助表格,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本單元課文中主要的學習觀點有哪些?自己最受啟發(fā)或最認可的學習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最后,教師提出如何看待當前比較流行的碎片化閱讀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選擇課文的觀點進行闡述。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這也可以看作是演講的初試身手。
在任務二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是:寫議論性文章要求思路清晰、論證有力,才能使讀者理解和接受所闡述的觀點、主張;結合本單元有關課文的學習,分析文章結構、論證方法,嘗試遷移運用。進入情境學習,可以分步完成。第一步以結構圖厘清文章思路。師生共同完成《勸學》結構圖的繪制,再小組合作完成《師說》結構圖的繪制,然后選擇其他課文獨自完成結構圖的繪制。第二步理解論證方法及效果。先理解《拿來主義》中的比喻說理表達,再關注《師說》等課文中的對比說理方法,然后在《反對黨八股》中領悟列舉論證的方法,最后,學生思考學習和生活中,什么時候可以用上上述不同的論證方法,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效果。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的開展,如果沒有進行評價的及時跟進,或者只在整個教學結束時進行總結性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與及時的糾偏,教學效果就會打折扣。開展單元教學也是這樣。無論學生完成哪一項任務,都需要教師適時組織評價,并且給出適度的評價標準,讓評價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學朝著深度學習的方向發(fā)展。
在任務一學習中,對于梳理課文內(nèi)容和積累文言知識這樣的學習要求,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及時開展相關的評價活動。比如填寫表格呈現(xiàn)梳理結果這一學習活動,在學生完成自主選擇的一課進行填寫后,教師先要讓學生互相查看是否將所有欄目內(nèi)容都填好了,沒有的需要進行補充。然后提出評價標準:中心觀點是不是文章重點論證的觀點?語言積累是不是與學習之道有關?讓學生互相評價所填寫的內(nèi)容是否適當。如出現(xiàn)不適當?shù)膬?nèi)容應及時進行更換、調(diào)整。這樣才能在源頭上保證學生從課文中提取的信息正確、可用,在后續(xù)進一步學習中派上用場。
在任務二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繪制課文結構圖體現(xiàn)思路并關注多種論證方法及效果。這一學習過程同樣需要評價的有效參與。以畫課文結構圖為例。教師給出的評價標準至少需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結構圖是否與文章的框架結構相匹配;二是結構圖的具體內(nèi)容是不是涵蓋了文章的要點,排序是否妥當。學生根據(jù)這樣的評價標準,對同伴與自己繪制的課文結構圖進行評價,就可以找出不足之處,及時進行修正,使借助結構圖體現(xiàn)思辨性議論文的結構特點這一教學意圖落到實處。
在任務三學習中,進行演講比賽更需要評價標準,否則就無法分出高低或決定名次等級。制訂的評價標準,應具有可操作性??梢詮淖h論的針對性與概括性、論證的思路與邏輯性、論證的方法、演講的現(xiàn)場表現(xiàn)等維度,按照優(yōu)秀、良好、有待改進三個等級進行綜合評判。
總之,在高中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以主題為引領,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在學習專題中設計學習任務群等,努力使學習內(nèi)容情境化、結構化、項目化,不斷探索開展單元教學的有效路徑。
作者簡介: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桓臺一中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