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當前,我國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閱讀面狹窄、閱讀量不足、閱讀能力有待提升的問題。整本書閱讀的提出及其在中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開展,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語文閱讀學習中的諸多問題,幫助學生拓展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獲得閱讀能力的鍛煉。
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教師在選擇整本書閱讀書目時,應考慮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因素,從文學、科學、人文等方面選取有價值的整本書閱讀素材推薦給學生,以保證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多樣化。
如童話故事可以吸引中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長襪子皮皮》《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時代廣場的蟋蟀》無論是情節(jié)還是語言都十分生動、有趣,是中年級學生普遍喜愛的閱讀書目??破疹惖恼緯扑],可以選擇具有探索性,且能夠鍛煉中年級學生動手能力的書籍,如《世界100個自然奇觀》《昆蟲記》《讓孩子著迷的77×2個經(jīng)典科學游戲》等,這些書的閱讀可以激發(fā)中年級學生觀察自然生活、主動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人文類的整本書推薦主要以傳承與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主,如《中國古代傳說》《文化中國》等。學生通過人文類的書籍閱讀,形成愛國主義情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與課本同步的閱讀書目,如結合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八個單元推薦相對應的書籍。其中第一單元以介紹小動物為主題,那么教師就可以適時地推薦《昆蟲記》作為整本書閱讀素材;第二單元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教師就可以向?qū)W生推薦《葉圣陶童話》《高士其科普童話》;第三、四單元分別是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科學態(tài)度的內(nèi)容,教師則可以選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一天一個科學實驗》作為整本書閱讀資料,以實現(xiàn)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拓展的有效銜接。
1.觀察封面
封面是一本書的“名片”,展示了眾多重要的信息,因此在整本書的閱讀前,教師應與學生一同觀察封面中展示的信息。以法國法布爾著、鄧敏華編著的《昆蟲記》一書為例。閱讀時,學生會被五彩斑斕的封面所吸引,有一個戴眼鏡、手拿放大鏡、睜大好奇的眼睛、頭發(fā)與胡子花白的老爺爺,在樹木的綠葉上站著螳螂、七星瓢蟲等各種各樣的昆蟲,幾個調(diào)皮的小動物爬到了老爺爺?shù)募绨蚝兔弊由希写竽懙暮驹诹死蠣敔斒掷锱e著的放大鏡上。通過觀察封面,學生產(chǎn)生了好奇心,開始主動地聯(lián)想老爺爺和這些可愛的昆蟲之間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2.觀察目錄
目錄可以說是一本書的縮影,展示了書的大致內(nèi)容,通過目錄的閱讀,學生對于故事發(fā)展路線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如,通過對《長襪子皮皮》這本書目錄的觀察與分析,學生了解到這本書的故事主線是從皮皮搬進維拉·維洛古拉開始的,皮皮經(jīng)歷了撿破爛、和警察玩游戲、上學、爬樹、野游、看馬戲、接待小偷、過生日、買東西、海上遇險、舉辦宴會等等,最后皮皮告別了鯊魚、基姆和伯克離開了霍屯督島。由此,可以讓中年級學生學會看目錄,結合目錄內(nèi)容梳理出整本書的關鍵信息。
1.精讀法
所謂“精讀”是指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能夠做到細致地、深入地閱讀。部分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存在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對于整本書內(nèi)容的理解浮于表面,并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字詞雕琢、人物刻畫、故事安排的用心,從而影響了整本書閱讀的質(zhì)量。對此,教師應引領學生站在整本書的視角深入地剖析文本內(nèi)容,以問題作為引導,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掌握精讀的方法。如在《夏洛的網(wǎng)》一書閱讀中,教師提出問題:在這本書中,“夏洛”一共為“威爾伯”織了幾次網(wǎng)?每一次織網(wǎng)的原因、內(nèi)容、結果是怎樣的?找出每一次織網(wǎng)的關鍵詞句,并批注。提出的三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精細地閱讀文本,不僅找出了織網(wǎng)的次數(shù),也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分析了每一次織網(wǎng)的前因后果,并掌握了批注的使用方法。
2.略讀法
學生拿到一本書后,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到這本書中所蘊含的價值,略讀法的運用可以很好地解決。如在《吹牛大王歷險記》的這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掃視法進行略讀,讓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學會以詞句、短語為單位,找到視距的范圍與視野的臨界點,通過視野范圍的延伸,拓展學生的視距,更多地關注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或短語,學會快速地搜索關鍵信息,提升閱讀速度。
3.圖文結合法
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絕大部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整本書書籍中都會加入大量的圖片,以彌補信息的不足,如繪本類的書籍,利用引人入勝的圖片與簡單的文字結合,促進了小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采取圖文結合的方式,把圖片的觀察與文字信息的閱讀相聯(lián)系,解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各個人物的關系是怎樣的。這種整本書閱讀方式相較于說教,更加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思考與分析中感悟人生哲理。
整本書的閱讀是學生吸收語言知識、拓展閱讀量的主要途徑。但是“讀”并不是最終的教學目標,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獲得感悟與體會,能夠通過不同形式表達出自己的閱讀理解,如故事演繹、辯論比賽、讀后續(xù)寫與創(chuàng)編、書寫讀后感等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如在《夏洛的網(wǎng)》一書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圍繞“夏洛之死”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夏洛在死之前這樣說道:“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的生命價值。”結合這段話完成以下幾個問題的辯論。
辯論1:你認為“夏洛”最令人感動的點在哪里?
辯論2:一只普通的蜘蛛為什么還要追求生命的價值?
辯論3:你認為“夏洛”的生命和價值究竟是什么?
這樣,可以促使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開展激烈的討論,各自說出不同的見解。這是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尊重,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提高以及辯證性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讀后寫作的任務,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的‘夏洛,你能聯(lián)系生活中觀察到的人或事,談一談你所認識的‘夏洛是誰,他或她做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嗎?”促使學生在閱讀之后完成書面寫作任務,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教學對于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十分重要,教師應掌握整本書閱讀有效的教學方法,做到科學地選擇與推薦閱讀書目,指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產(chǎn)生濃厚興趣,掌握高效的整本書閱讀學習方法,學會在讀后表達與展示,從而使中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