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20萬元以內的純電動車一直是自主甚至是造車新勢力的天下,合資品牌靠著油改電充數的時代已經過去。想要在這個價位區(qū)間分蛋糕,沒點真本領肯定不行。15.9888-17.3888萬元的指導價給人一種中了彩票的感覺,確實!在歐洲要賣20多萬元的ID.3居然比國內要貴。這是由于歐洲的ID.3搭載來自LG的電池組,而上汽大眾的ID.3采用了來自寧德時代的電池。
ID.3是上汽大眾ID家族的第三款車,在外觀上繼承了ID.家族的設計元素,點陣式的IQ. Light矩陣式智能大燈,封閉式前格柵上還有貫穿式燈帶。通過光語律動展現一臺新能源車該有的儀式感。
四輪四角外加長軸距的設計讓它的乘員艙空間不容小覷。2765mm的軸距和ID.4X一模一樣。這下看出MEB純電動平臺有多厲害了吧?
雙色五輻20英寸的輪圈放在一輛車長4米26的兩廂車上顯得非常耀眼。撞色設計的后尾門,也是通過扣動大眾車標進行開啟,同時它也集成了一個倒車影像的探頭。
打開后它的容積為385L,通過4/6放倒后排座椅,整個行李廂的容積可以擴展到1267L,且底部還有隱藏式地板拓展空間,讓儲物能力進一步提升。
10英寸的中控屏、5.3英寸的液晶儀表,開過ID.4 X或ID.6 X的朋友一定會對這套內飾分外的眼熟。
5.3英寸的液晶儀表呈現的全是關于駕駛方面的信息,通過多功能方向盤上的VIEW鍵切換導航箭頭指引的顯示。而換擋旋鈕則設計在儀表盤右側。
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tǒng)能夠通過虛擬3D箭頭的導航指引,配合ID. Light光語系統(tǒng)帶給你一個沉浸式的車機互動體驗。路面的限速、ACC自適應巡航、導航信息都會呈現在抬頭顯示中,增加了駕駛時的安全性。
ID.3一共三款配置,高配的初見版與極智版的差別就在于初見版標配了AR-HUD功能。極智版需要多花5000元進行選裝。相比入門的純凈版,別看就多1.4個W,高配的ID.3整個L2駕駛輔助都是全套的。
并且還對前排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進行了標配。冬天上車不再是冰窖了。并且全景天幕、矩陣式前大燈、主駕駛座椅電動調節(jié)和后排杯架都是標配。
ID.3的中央扶手箱偏低,因此主副駕座椅都設計了一個小扶手。兩人之間互不干擾,長途駕駛也不會覺得累。
得益于MEB純電動平臺短懸長軸距的設計,ID.3的后排空間腿部空間表現比燃油車更好。身高一米八的人坐進去距離前排座椅也能有一拳多的余量。
全車的四個充電插口都是Type-C,習慣了USB插口的消費者又該掏錢買線了。
駕駛位的玻璃升降器按鍵和I D . 4 X 、ID.6X一樣,前后排都是需要通過REAR進行切換操作的。
ID.3是一臺后置單電機的后驅車,其實我拍發(fā)動機蓋挺多余的。后置永磁同步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25kW,最大扭矩可達310Nm。搭載能量為57.3kWh電池組,NEDC的綜合續(xù)航可達430km。ID.3電機最高效率高達94.3%,動能轉化更直接,0-50加速僅需3秒。
不用刻意去找啟動按鈕,只要你踩了剎車,掛擋就能走。在加速方面,ID.3還是一如既往地柔和穩(wěn)健。電門初段的響應十分線性,前二分之一行程像極了剛和你見面約會時的女孩子,安安穩(wěn)穩(wěn)、故作矜持。
運動模式下,踩下后半程電門踏板就會表現出ID.3活力四射的一面,相比經濟與舒適模式。動力會毫無延遲地呼之欲出,再加上整備質量較輕,因此體感上的加速表現要強于ID.4X。
B擋作為能量回收擋,會在右腳離開電門踏板時,產生輕微的拖拽感。不過這種減速效果并不能等同于單踏板模式,畢竟大眾ID系列是以趨近于燃油車的舒適駕駛作為產品的研發(fā)初衷。所以,別等著能量回收幫你減速,該踩剎車就踩吧。
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架組合還是一如既往的緊致且扎實,行經顛簸和減速帶時也沒有多余的彈跳,在側向支撐性與濾振舒適性上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方向盤指向精準,并且5米的轉彎半徑也提升了ID.3在狹窄路面調頭時的便利性。
充電時間方面,ID.3官方宣布的快充時間從30%直流充到80%需要28分鐘,而交流慢充需要8.5個小時。我們也實際測試了ID.3的充電效果,從34%開始充電,用時30分鐘充到了77%,達成率還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那些靠貶低燃油車博眼球的造車新勢力,低調做實事的傳統(tǒng)合資車企更容易受到國人的青睞。MEB純電動平臺,長軸距的空間、與燃油車區(qū)別不大的行駛品質,還有達成率較高的續(xù)航里程。顏值和設計對于ID.3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了。并且它的售價還比歐洲的同款車便宜,倘若你對400多的續(xù)航里程有芥蒂,也許長續(xù)航版的ID.4 X更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