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麾
朱育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樂觀謙遜、腹有詩華,其作品題材廣泛,造型扎實,技法精湛,生機盎然,形神兼?zhèn)?,格調(diào)高雅。她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均為中央美術學院,這讓她的花鳥畫有著極為嚴謹?shù)膶W院背景,其藝術語言與繪畫技巧得益于中央美術學院系統(tǒng)地造型訓練。她的花鳥畫和大多學院派藝術家一樣,依次從白描、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逐步展開,豐厚的學院素養(yǎng)和全方位的審美知識結(jié)構,使她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備了精深的功力和高品位的意境。朱育的花鳥畫作品可以被分為四大系列,即工筆系列、墨荷系列、拾花拾卉系列和松鼠系列。下面,筆者就對此一一予以展開評論。
朱育的“工筆系列作品”包括“觀復貓”系列作品、“和風”系列作品、“花語”系列作品以及《華光》《樂土》等作品?!坝^復貓”系列作品以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中的“觀復貓”為表現(xiàn)題材,描繪“貓”的各種神態(tài)和動勢。《觀復貓之花肥肥》描畫一只黑貓棲息于黃色柵欄之上,下面為淡灰色的花卉和黑白相間的蝴蝶,柵欄用工筆勾勒而成,細膩、精致、工細,表現(xiàn)出畫家深厚的功力和學養(yǎng),黑貓以及身旁的雜草和下方的花卉、蝴蝶則以相對寫意和沒骨的筆法繪制,表現(xiàn)出畫家工寫兼長、粗筆與細筆俱精的造型能力。黃色柵欄的引入,給人以很強的設計感,充分預示出畫家有意將設計與繪畫有機貫通的藝術主張。貓的神態(tài)安詳、可愛,給觀者以格調(diào)高雅的自然之美;《觀復貓之金胖胖》描繪一只黃貓臥于竹林與山石之間,花貓和竹子以工筆繪制而成,山石則以寫意的筆法完成,重要的是作者大膽地引入了西畫常用的輪廓線,通過類似屋漏痕的皴擦墨法營造出空間性和高度感,表現(xiàn)出藝術家橫亙中西、并吞古今的美學理想;《觀復貓之麻條條》描畫一只黑白相間之貓,正回頭觀望七株大葉綠蘿中的蝴蝶,在畫家表現(xiàn)的這一瞬間情形中,貓的神態(tài)專注,綠蘿藤蔓錯綜交織,郁郁蔥蔥,一派生機盎然景象,表明藝術家描繪動植物已達到了形神兼?zhèn)涞拿缹W意境;《觀復貓之莊太極》描繪一只黃黑相間之長毛貓立于丁字形石碑之上,大面積的留白表現(xiàn)出道家美學虛靜、空靈的美學追求,這也暗合“太極”之意,同時丁字形石碑的介入,再次宣示藝術家欲將設計與繪畫整合一體的藝術理想。
“和風”系列作品以荷花為描繪主題,荷花被中國文人稱為“花中君子”,它“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的美學品格一再得到詩人騷客的贊美?!昂惋L”出自曹丕的《登城賦》,表現(xiàn)出作者“乃欣以娛”的歡快情緒。朱育的“和風”系列作品舍棄了荷花的整體性和全面感,多為局部特寫式構圖,用筆精微,設色淡雅,具有一種通透澄明的藝術美感,作者刻意用類似西畫肌理和筆觸的斑駁底色來渲染“和風”氣氛與韻致,給人以祥和、溫婉的美學感受。
“花語”系列作品構圖以繁茂為宗,用筆精致細密,設色更為艷麗,筆法與色法有機合璧,色不礙墨,色墨交融,恰到好處,給觀者以旺盛勃郁、欣欣向榮的藝術美感。畫如其人,“花語”系列作品所反映出來的藝術理念,其實就是朱育本人內(nèi)在心性、情趣的流露與宣泄。這種心性和情趣就是熱愛自然、禮贊生命的人文關懷與藝術追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光》(封二)這幅作品,描繪兩只錦雞徜徉于地涌金蓮之間,畫家在技法上將工筆與沒骨予以整合,作品的最大亮點是由于“光”的引入,整個畫面流光溢彩、熠熠生輝,進而達到中西兩種藝術語言的互補與共融,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震撼。
朱育的“墨荷系列”作品是她水墨寫意作品的典范,她筆下的墨荷沒有循規(guī)蹈矩于已有的荷花圖式,而是大膽地予以創(chuàng)新。作者以淡墨為突破口,通過局部特寫式構圖和類似西畫中的“亞光”效果來表現(xiàn)荷花的獨特之美。此時的荷花早已擺脫了原有物象的羈絆與束縛,成為畫家心象的外化之物,相對抽象的筆墨造型打破了傳統(tǒng)荷花題材的局限,這種意象造型其實就是藝術家主觀心境對自然荷花的審美投射,表現(xiàn)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意蘊,讓人體會淡泊、虛幻、空靈、簡遠的超然之境。這正如歐陽修所說:“蕭條淡泊,此難畫之境。畫者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蕭條淡泊”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被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家看作是作畫或鑒畫的最高標準。從朱育虛靜、簡約的繪畫意境中,我們不難看出她作為當代文人畫家所具備的虛靜空朦的審美自覺,具體來說就是平淡、天真、高逸、灑脫、素樸、清新的藝術趣味,這亦是道家美學“游于天地”的人文精神,只有進入這種“心齋坐忘”的夢幻狀態(tài),才能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牽絆,進入高度自由的審美狀態(tài),從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營造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審美畫境。
朱育的“拾花拾卉系列”作品內(nèi)涵極為豐富,她筆下的螳螂、蟋蟀、魚蝦頗得齊白石先生的神韻,用筆工細,形神俱佳,是工筆花鳥畫中的精品。同時,朱育拓展了花鳥畫的題材與表現(xiàn)疆域,將栗子、海螺、海馬、蘑菇、青蛙等傳統(tǒng)題材不曾表現(xiàn)的物體納入花鳥畫的表現(xiàn)范疇,這無疑具有劃時代的變革價值。這些作品的主題,我們從題目或題跋中可以窺見一二。比如,《拾花拾卉——夜讀南華——北冥有魚》明顯帶有老莊美學思想,該作品的題目來自莊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逍遙游》是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jīng)典《莊子·內(nèi)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拾花拾卉——夜讀南華——北冥有魚》描繪一只巨“鯤”在藍黑相間的大海中遨游,不斷激起巨浪,用筆簡潔,設色淡雅,由于“鯤”為莊子想象中的巨魚,所以作者以半抽象的手法對其加以描畫,觀者從中可以看出朱育對藝術自由和浪漫人生的向往。
《拾花拾卉——夜讀南華——靈龜自在》描繪一只靈龜在黑綠相間的水中漂游,色墨的使用帶有極強的寫意感,題跋上寫著“恬淡為上”4個字,以此展示繪畫的主題。《恬淡為上》來自《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一章“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意思是說最極品的境界是淡雅脫俗而恬靜,如果太華美或夸張,超越了一定限度,反而不美了。
《拾花拾卉——夜讀南華——偃鼠飲河》以工筆畫一只黑色偃鼠正在黃土地上奔跑,后面用較為抽象的筆法和黃黑兩色描繪朦朧綽約、依稀可見的林木,題跋上寫有“知足而樂”4個字,以此可知作品的主題?!爸愣鴺贰背鲎浴兜赖陆?jīng)》“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說,人要知足,才能快樂生活。可以說,“拾華拾卉系列”作品的主要審美取向來自老莊思想。
《拾花拾卉——鱗介——蛙》以細筆畫一巨蛙趴伏于一塊褐色陸地之上,河水里是無數(shù)游蕩的蝌蚪,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毛澤東的七言絕句《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詩歌充分地展示了巨蛙的霸氣與雄強,也與畫中描繪情形類似。
“松鼠系列”作品以兼工帶寫之筆墨,描繪松鼠形神兼?zhèn)渲`動、有趣形象,體現(xiàn)出天真爛漫、活潑律動的畫境。我比較喜歡的是《千秋歲之逐花》(封三)這一幅作品,該畫描繪兩只跳躍于高空的松鼠正在追逐蝴蝶和花瓣,動勢逼真,畫面想象力頗強,給人以超現(xiàn)實的浪漫美感。題跋上寫有石濤的《畫語錄》:“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表現(xiàn)出朱育要破除古法,自立一法的藝術理念與審美追求。
朱育雖然很年輕,但是她的作品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年齡與閱歷的束縛,我感覺在筆法、墨韻、色彩、布局、意境等諸多方面,顯出與她年齡極不相稱的老到。這一方面緣于她深厚的學養(yǎng),另一方面緣于她的聰慧與勤奮。她其實有著多面的藝術觀與文化觀,一方面對傳統(tǒng)持有一種深深的眷戀與敬意,這從她作品中濃郁的文人意趣和鮮明的老莊思想中即可略見一斑;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極力想顛覆傳統(tǒng),因為藝術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新,這種顛覆與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4個方面:其一,引進西畫的某些技法(如構圖、光、輪廓線、色彩、肌理和筆觸等),并將之與中國花鳥畫有機合璧;其二,將設計因素引入繪畫之中,并使二者有機貫通;其三,在花鳥畫的色彩上有所突破,她在畫面上有意鋪襯斑駁的底色,以此豐富傳統(tǒng)花鳥畫的語言與技法;其四,打破傳統(tǒng)花鳥畫的具象性,將抽象因素和半抽象元素引入畫面,這就顛覆了傳統(tǒng)花鳥畫的造型觀與審美觀。
總之,朱育以工寫兼施造畫境,色墨并舉生神韻,在繼承傳統(tǒng)的優(yōu)長的同時,大膽地消解舊有的技法與藝術語言,進而在重構與再造中別開生面、自成一家,這的確令人欣慰。希望她不負韶華,勇于開拓,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再繪佳篇與力作。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