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彬
[摘? ? 要]音樂課如果讓學生一味地欣賞或教師單一的講授,就無法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認識。參與式教學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問題式參與有助于學生提升探究能力;對話式參與有益于學生發(fā)散思維;比較式參與有利于學生把握音樂的特點;發(fā)現式參與有助于學生挖掘音樂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高中音樂;參與式教學;音樂鑒賞;教學策略
參與式教學法是學生憑借興趣和經驗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教師一起思考問題,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與學生共同合作、相互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看法的教學方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常常直接讓學生讀譜記譜,模仿演唱,這樣的教學方法過于枯燥乏味,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過設計各種音樂鑒賞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嘗試解決各種問題,更好地構筑參與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一、問題式參與,探究素材特征
問題式參與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作品,嘗試探究問題的答案。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學生常常要圍繞音樂素材的特征展開探究,若直接灌輸相關音樂知識,學生的理解就不夠深刻,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展開探究,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在學生傾聽《牧歌》《國際歌》《月光奏鳴曲》等作品時,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探究音樂的優(yōu)美和壯美分別是怎樣的風格。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主欣賞,在欣賞樂曲《牧歌》時投影出壯闊的草原,在播放歌曲《國際歌》時展現出和戰(zhàn)爭有關的場景,在傾聽樂曲《月光奏鳴曲》時呈現出朗月當空的美妙畫面。在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后,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他們展開分析。如:“這幾首樂曲給你的整體感受是什么?請從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這些作品,說說它們給人怎樣的感受?!睂W生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為:“《牧歌》這首曲子給人十分優(yōu)美的感覺,它讓人仿佛嗅到了草原濃郁的氣息,讓人看到無邊的草地上牧民放牧的場景,不禁感嘆草原人民幸福安寧的生活?!苯處煄椭鷮W生總結,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優(yōu)美具有溫柔、平和的特點,它的旋律一般十分舒暢,節(jié)奏平穩(wěn)速度適中。此時教師可再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國際歌》展現的場景,進而體會旋律的壯美。
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音樂作品,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主要圍繞音樂作品描寫的素材,音樂的類型等問題互動討論。在這樣的問題式參與教學中,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各種音樂知識,并積極展開自主知識建構,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二、對話式參與,認識不同流派
對話式參與是指選擇適合討論的材料進行分組整理,讓學生在欣賞完畢后展開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結合各種音樂流派的特點和同伴進行討論,說說自己的認知。在這樣的探究中,學生能結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聽感相互總結、相互啟發(fā)。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再組織大家展開討論,總結一下不同流派的特點,加深學生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西方古典音樂展開探究分析,組織學生參與到對話式活動中,了解這些流派的特點。教師給學生展示了從巴洛克時期到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的各種音樂作品,引導他們交流討論。學生傾聽了海頓、莫泊桑、貝多芬等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作品,并圍繞它們的風格特點展開討論。如有學生認為:“海頓的音樂作品很有特點,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呈現出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還有學生表達了自己對莫扎特的作品的欣賞感受,認為:“莫扎特的作品特別具有表現力,而且還具有德國歌劇的特點?!边€有的學生結合貝多芬的作品展開賞析,提出想法:“貝多芬的作品中有不少切分音,還運用了不少轉調,節(jié)奏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讓人能體會到力量的強烈變化?!苯處熞矃⑴c到學生的討論中,并引導其展開總結:“你認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整體特點是什么呢?在音樂內容上,主要體現的是什么內容呢?”學生認識到維也納古典樂派常常展現自然美,歌頌人的精神,具有很強的特點。
對于音樂流派的特點其實并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但是教師同時也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對話討論,如果發(fā)現對話有偏題等情況就要加以引導,促使他們回歸正題。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音樂欣賞的主動性,讓他們更好地展開對話交流。
三、比較式參與,辨識樂曲語言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作品風格、體裁、人文背景、表現手法等的比較,培養(yǎng)分析音樂作品、評價音樂作品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式參與活動,讓學生圍繞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和聲、調式等音樂語言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識。
在傾聽音樂作品《過灘號子》后,教師又給學生展示其他號子、山歌、小調等,引導他們展開對話式參與活動,促使他們從旋律、節(jié)奏、速度等角度入手分析漢族民歌的特點。學生積極展開對比分析,發(fā)現號子和其他音樂作品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而且它的強弱、律動、快慢等都和勞動的節(jié)奏保持高度一致。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嘗試幾人一組搬動重物,然后分別演唱不同類型的歌曲,看看給自己的感覺有什么不同。學生發(fā)現勞動號子節(jié)奏一致,因此在搬動東西的時候容易發(fā)力,但是如果用一些節(jié)奏比較緩慢的音樂,如山歌、小調的話,就會讓人覺得四肢綿軟,無法使出力氣,由此學生認識到號子的作用就是為了幫助勞動者更好地工作。教師此后又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平水號子》《上灘號子》《拼命號子》《下灘號子》等各種不同的號子,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學生發(fā)現這些號子的節(jié)奏、速度等都有不同之處,這是號工根據地勢的不同,行船的危險性而編寫的,它們在節(jié)奏、情緒上都有所不同。通過對比活動,學生對號子的特點有了系統(tǒng)的了解。
比較分析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他們獲得深刻的認知,認清事物的本質。在比較分析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比較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辨識音樂語言,促使自身思維、能力、品質和情感都得到不斷提高。
四、發(fā)現式參與,體會作品精神
發(fā)現式參與也是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方式,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發(fā)現問題并進行分析,找出矛盾所在,最終自主地解決問題。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觀察學生是否有困惑的地方,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不解之處,然后進行整理歸納,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這樣能讓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精神,提升賞析水平。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音樂專題欣賞活動,圍繞《海島冰輪初轉騰》《迎來春色換人間》《甘灑熱血寫春秋》等京劇片段展開賞析,然后開展發(fā)現式參與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感受京劇作為國粹體現出的獨特魅力。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加以總結。如有不少學生都提出問題:“京劇為何會給人獨特的韻味?為何傾聽京劇總是能讓人感到精神振奮呢?”在確定了問題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搜索資料等方法解決問題,如可以搜索一下京劇的來源,了解《迎來春色換人間》等作品選自什么京劇作品,這些作品的內容是什么,選段主要體現什么內容。還有學生認為可以了解這些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在搜索資料后,教師組織大家交流總結,主要探究從這些京劇作品中體會到了哪些精神。學生在總結后認識到從京劇中能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體會到凝聚其中的家國情懷。
在發(fā)現式參與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說出自己欣賞作品的目的,并進行分析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此后學生要圍繞彼此的看法進行互動交流,甚至可以進行辯論。適當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感受作品,體會其帶給自己的觸動并與創(chuàng)作者形成共鳴,從而體會音樂作品表達的精神。
《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音樂作品風格、體裁、人文背景、表現手法等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音樂作品、評價音樂作品的能力。采用參與式教學的方法能很好地構筑音樂探究的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他們獲得認知,認清事物的本質。在各種不同的參與式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音樂感受更為豐富,得到音樂探究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雄.高中音樂欣賞應用參與式教學之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5(5).
[2]徐霞.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主題參與式[J].音樂時空,2011(12).
3.容蓮.參與式教學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20(18).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