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偉,王志芬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超聲科,河南 衛(wèi)輝 453100;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PICC門診,河南 衛(wèi)輝 453100)
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病死率高,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2]。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術[3-4]。手術切除和肝移植具有潛在的治愈性,但需要在發(fā)病早期得到診斷和治療;然而,大部分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往往錯失手術及肝移植的最佳時機,導致無法得到有效治療。此外,肝癌切除術后患者的肝功能嚴重受損,而肝移植仍然面臨肝臟供體短缺的困境。近年來,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激光消融術(laser thermal ablation,LA)逐漸應用于臨床[5-6]。RFA是治療肝癌小病灶的方式之一,在造成局部高溫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又能保留肝臟組織的正常形態(tài)[7]。LA是以激光為能量源,通過組織阻抗產生熱能,熱能的積累使組織升溫而導致蛋白質變性、腫瘤細胞壞死[8]。由于LA加熱時間短、消融范圍穩(wěn)定,更適用于高危部位肝癌的治療[9]。本研究對超聲引導下RFA與LA治療小肝癌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旨在為臨床選擇肝癌的治療方法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收治的小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經穿刺活檢病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癌,且為首次確診;(2)單發(fā)癌灶直徑≤3 cm,或者2個相鄰癌灶的直徑之和≤3 cm;(3)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標準為A、B級;(4)均為首次行LA或RFA治療;(5)既往無肝臟手術史。排除標準:(1)伴有周圍血管、膽管浸潤及腹腔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等;(2)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標準為C級;(3)合并嚴重心、肺、腎等臟器實質性病變或功能衰竭;(4)活動性消化道出血、頑固性腹水、嚴重出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感染等。本研究共納入肝癌患者14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RFA組和LA組,每組73例。RFA組:男53例,女20例;年齡57~81(69.88±11.44)歲,病灶86個。LA組:男50例,女23例;年齡58~79(67.82±10.26)歲,病灶87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灶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消融治療前進行常規(guī)二維超聲及超聲造影檢查。采用二維灰階超聲觀察病灶位置、數(shù)目、形態(tài)、大小、邊界、毗鄰結構或臟器、有無淋巴結轉移等;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病灶中央及周邊的血供情況。超聲造影檢查:造影劑中加入5 mL生理鹽水,搖晃混合形成六氟化硫微泡。經肘正中靜脈注入造影劑2~4 mL,囑咐患者平靜呼吸,隨后注入5 mL生理鹽水,觀察并測量病灶大小及部位。根據(jù)二維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結果,在保證足夠的安全范圍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體位及進針路徑,確定布針數(shù)目,制定治療方案。
1.2.1 RFA組RFA組患者應用C001-Tip型冷循環(huán)射頻系統(tǒng)(美國Radionics公司)行超聲引導下肝癌RFA?;颊哌x擇合適的體位,常規(guī)消毒鋪單,采用靜脈麻醉及10 g·L-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腫瘤直徑<2 cm時選用單極消融電極針操作,穿刺至腫瘤中心部位;腫瘤直徑2~3 cm時選用雙極消融電極針T30或T40穿刺至腫瘤兩側;開始消融,注意觀測汽化所致高回聲覆蓋范圍,當針桿溫度低于20 ℃時拔出電極針,退針過程中實施針道消融,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將患者送回病房。
1.2.2 LA組LA組患者應用EchOLaserX4超聲激光消融系統(tǒng)(意大利百勝醫(yī)療設備公司)行超聲引導下肝癌LA。患者選擇合適體位,常規(guī)消毒鋪單,采用靜脈麻醉及10 g·L-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腫瘤直徑<2 cm時選用1~2根光纖,腫瘤直徑2~3 cm時選用2~4根光纖。囑咐患者深呼吸,此時在超聲引導下進針,注意避免損傷周圍組織或引起癌組織出血等情況;參數(shù)設置:光纖輸出功率5 W,單針輸出能量1 800 J。開啟后逐漸向體表退出穿刺針和光纖,直至完成整塊占位的消融,此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將患者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1)記錄2組患者手術時間和病灶范圍(即可手術病灶的直徑)。(2)腫瘤消除情況:分別于術后1、3、12個月通過二維超聲及超聲造影檢查觀察患者的病灶大小及動態(tài)增強情況。參照修訂版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0]評定患者臨床療效。腫瘤完全消除:術后腫瘤消融區(qū)超聲造影無明顯增強;部分消除:術后腫瘤消融區(qū)超聲造影可見部分增強。
2.1 2組患者病灶范圍和手術時間比較結果見表1。2組患者病灶范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A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RF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病灶范圍和手術時間比較
2.2 2組患者腫瘤消除情況比較結果見表2。術后1個月2組患者的腫瘤消除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30,P>0.05);術后3個月及術后1 a,LA組患者的腫瘤消除情況顯著優(yōu)于RF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601、6.826,P<0.05)。
表2 2組患者腫瘤消除情況比較
2.3 2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結果見表3。2組患者腹腔出血、腹水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A組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瀉、氣胸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RF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經臨床對癥治療后均完全治愈。
表3 2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肝癌是全球第5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第2大最常見的癌癥相關死亡原因[11-12]。因此,積極探尋肝癌的早期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分辨率CT、磁共振成像、超聲造影檢查及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測使肝癌的早期診斷率明顯提高。
目前,肝癌的治療多以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為主,但由于手術適應證、禁忌證及患者自身耐受程度的限制,使得微創(chuàng)手術在小肝癌的治療方面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消融術已成為小肝癌的首選治療措施之一[13]。RFA和LA是小肝癌的常用治療方法[14]。超聲引導下RFA是將一電極針插入腫瘤內部,采用450 kHz的高頻交流電磁波激發(fā)非絕緣電極頂端,造成周圍組織離子震蕩發(fā)熱,腫瘤局部溫度達90~120 ℃而使腫瘤組織細胞熱凝固壞死,一般消融范圍可達到3~5 cm。研究顯示,RFA治療時間較傳統(tǒng)外科手術明顯縮短,且損傷較小,但若腫瘤位于肝臟表面或血管旁,則極易引起血管損傷,導致腫瘤消融不完全[15]。另外,RFA還會引起皮膚灼傷、疼痛、發(fā)熱等并發(fā)癥。超聲引導下LA是將激光消融針刺入腫瘤體內,以激光為能量源,通過組織阻抗產生熱能,熱能的積累使組織升溫而導致蛋白質變性、腫瘤細胞壞死[8]。LA的特點是能夠快速精準地殺死腫瘤細胞,盡可能地保留腫瘤周圍正常肝臟組織,且LA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可用于不同大小、不同部位的肝癌的治療[16]。本研究結果顯示,L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RFA組,術后3個月及1 a,LA組患者的腫瘤消除情況顯著優(yōu)于RFA組,提示LA治療小肝癌具有較好的腫瘤消除效果,且手術時間較短。另外,LA組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瀉、氣胸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RFA組,提示LA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LA治療小肝癌具有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腫瘤消除率高、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尚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