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李遠珍,汪 苗,朱 薇,王惠雪,虞 苗
(皖南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溝通能力是護士臨床工作必備的能力之一。護理學專業(yè)學生(以下簡稱護生)作為未來護士的生力軍,加強培養(yǎng)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對其以后盡快適應臨床護士的角色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期間護生每天都要與患者進行溝通,溝通能力差可能會導致溝通障礙,溝通障礙會對護生產(chǎn)生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1],如憂慮、緊張和低自尊等[2]。并且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多數(shù)醫(yī)療糾紛都與溝通障礙有關(guān),研究顯示,臨床中有80%的護理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的[3]。溝通時間不充足、溝通技巧運用不佳、忽視患者需求等是影響溝通效果的主要因素[4],因此,應注重實習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培養(yǎng)。護生經(jīng)過臨床實習后,其臨床知識和技能、情感態(tài)度、溝通能力等會發(fā)生變化,本研究調(diào)查分析了不同實習階段護生臨床溝通能力間的差異,為提高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提供參考。
本研究以臨床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的形式調(diào)查了蕪湖(2家醫(yī)院)、合肥(3家醫(yī)院)、宣城(1家醫(yī)院)、六安(1家醫(yī)院)、淮南(1家醫(yī)院)8家醫(yī)院的護生。共回收問卷426份,回收有效問卷398份,有效回收率為93.43%。
398名護生中,女生357名,男生41名;年齡為20~25歲,平均年齡(21.59±1.34)歲;護生實習時長為1~10個月,平均時長(8.67±0.96)個月。不同實習階段的判定標準:實習3個月以內(nèi)為實習初期,實習3~6個月為實習中期,實習6個月為以上為實習后期。實習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護生人數(shù)分別為45名、110名和243名。實習的科室數(shù)量:實習3個以下科室的護生有10名,實習3~5個科室的護生有28名,實習6~9個科室的護生有111人,實習9個以上科室的護生有249名。實習前與患者有過溝通經(jīng)歷的護生為177名,無溝通經(jīng)歷的護生為221名。
1.2.1 研究工具與變量(1)一般資料:護生人口學資料調(diào)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實習時長、實習的科室數(shù)量、實習前是否與患者有過溝通經(jīng)歷等。
(2)臨床溝通能力:采用楊芳宇等[5]研究編制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量表包含建立和諧關(guān)系、敏銳傾聽、確認患者問題、共同參與、傳遞有效信息、驗證感受6個維度,共28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經(jīng)常使用(4分)、比較常用(3分)、偶爾使用(2分)和從不使用(1分)。量表得分為28~112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生臨床溝通能力越強。量表內(nèi)容效度為0.84,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4,量表信效度良好。
1.2.2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一般資料和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中的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進行描述。推斷性統(tǒng)計分析:不同實習階段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和各維度得分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為(77.06±8.09)分。建立和諧關(guān)系維度得分為(18.82±2.81)分,敏銳傾聽維度得分為(10.62±1.94)分,確認患者問題維度得分為(15.53±2.65)分,共同參與維度得分為(11.42±1.94)分,傳遞有效信息維度得分為(7.21±1.23)分,驗證感受維度得分為(13.50±1.52)分。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平均得分率為68.81%,得分率最高的是建立和諧關(guān)系維度(78.41%),得分率最低的是敏銳傾聽維度(53.12%)(見表1)。
表1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
表1 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
維度 最低分 最高分 條目均分建立和諧關(guān)系敏銳傾聽確認患者問題共同參與傳遞有效信息驗證感受總分9 6 9 7 3 8 5 5 24 16 20 16 11 19 99得分18.82±2.81 10.62±1.94 15.53±2.65 11.42±1.94 7.21±1.23 13.50±1.52 77.06±8.09 3.13±0.47 2.12±0.39 3.11±0.53 2.85±0.49 2.40±0.41 2.70±0.30 2.75±0.29理論最高分24 20 20 16 12 20 112得分率(%)78.41 53.12 77.66 71.38 60.05 67.47 68.81
不同實習階段護士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及敏銳傾聽、共同參與、傳遞有效信息維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實習階段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實習階段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得分比較(±s,分)
實習階段實習初期實習中期實習后期F值P值總分77.32±8.05 80.06±7.50 76.39±8.11 4.049 0.018建立和諧關(guān)系19.03±2.79 19.40±2.46 18.62±2.86 1.903 0.151敏銳傾聽10.77±1.87 11.73±1.94 10.35±1.90 10.557 0.000確認患者問題15.64±2.54 16.16±2.47 15.37±2.72 1.792 0.168共同參與10.96±1.61 11.08±1.97 11.66±1.95 4.918 0.008傳遞有效信息7.39±1.17 8.02±1.23 6.97±1.18 16.928 0.000驗證感受13.47±1.58 13.80±1.75 13.45±1.45 1.027 0.359
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為(77.06±8.09)分,整體呈中等水平,高于李彩宏[6]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臨床溝通能力對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等非常重要[7],并且護生臨床溝通能力也會影響其實習效果[8]。因此,良好的臨床溝通能力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同等重要,無論是護理學院還是臨床實習醫(yī)院都應重視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培養(yǎng),建議開設護理溝通相關(guān)課程,如人際溝通、護士人文修養(yǎng)、醫(yī)患溝通技術(shù)、溝通與交流等[9]課程。在護理操作教學中,建議教師進行標準化操作示范,增強護生主動溝通意識,同時給護生創(chuàng)造溝通的環(huán)境,以提高其臨床溝通能力[10-11]。在臨床帶教中,可以采取側(cè)重溝通技能應用的教學法,如情景模擬教學、案例教學、臨床溝通案例分析、臨床溝通沖突討論與分析等教學法,提高護生臨床溝通能力[9]。
由表1可知,建立和諧關(guān)系維度得分最高,與徐舒雅等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2],說明護生具備基本的溝通禮儀和人文素養(yǎng),能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但在本研究中護生敏銳傾聽維度得分較低,這與李彩宏[6]和朱子秀等[13]的研究結(jié)果(敏銳傾聽維度得分最高)不一致,原因可能為本研究中護生大部分為實習6個月以上的護生,處于實習后期,在李彩宏的研究中,護生處于實習中期,朱子秀等的研究中護生處于實習初期。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實習時間的延長,護生的職業(yè)認同感會下降[14],護生對實習態(tài)度表現(xiàn)為消極、應付,不能做到有效傾聽,忽略患者的感受和反應,這可能是本研究中護生敏銳傾聽維度得分較低的原因。
實習是護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也是護生向臨床護士進行角色轉(zhuǎn)變的過渡時期。因此,實習期間護生的臨床技能、專業(yè)知識,包括護生對護理職業(yè)的情感、態(tài)度等職業(yè)素養(yǎng)也會發(fā)生轉(zhuǎn)變。不同實習階段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存在差異,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習中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最高,與實習后期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jié)果與瑪依努爾·買合蘇提等[15]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
實習初期的護生由于缺乏溝通意識,臨床溝通能力不足,初次面對患者時常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膽怯、不知所措等。隨著實習進程的推進,護生對臨床實習環(huán)境的熟悉、專業(yè)知識掌握度和技能的提高、臨床經(jīng)驗的積累,實習中期護生護患溝通的信心逐漸增強[16]。實習中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總分及敏銳傾聽、傳遞有效信息維度得分最高(P<0.05),但實習后期護生的共同參與維度得分高于實習初期和實習中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1 加強敏銳傾聽和傳遞有效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 敏銳傾聽是指護生能夠有效傾聽患者言語信息,感受和理解患者非言語信息等并做出反應;傳遞有效信息是指提供給患者需要的、可理解的信息[6]。實習初期護生敏銳傾聽和傳遞有效信息維度得分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缺乏臨床溝通經(jīng)驗、陌生的實習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了護生的溝通能力發(fā)揮。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習初期護生對臨床溝通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需求最為迫切[17]。醫(yī)學類高校的課程設計中關(guān)于人文和溝通方面的課程較少,護生缺乏有效溝通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影響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18-19],因此,應加強相關(guān)溝通知識和技巧的培訓。研究結(jié)果顯示,影響實習初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帶教教師[13,20],帶教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實習初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實習初期的帶教中,可以選擇臨床溝通能力較強的帶教教師進行示范,分享護患溝通的成功案例和技巧,剖析護患溝通障礙的因素,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幫助護生分析溝通沖突的來源,找出解決方案,同時為護生創(chuàng)造溝通環(huán)境,鼓勵護生主動與患者溝通。
實習后期,敏銳傾聽和傳遞有效信息維度得分出現(xiàn)了下降的情況。分析原因可能是實習后期護生基本適應了臨床環(huán)境,掌握了臨床常用的知識和技能,其學習興趣也有所下降,學習積極性不強,重復煩瑣的護理工作容易讓護生產(chǎn)生浮躁情緒[21]。研究結(jié)果顯示,70%的護生在護患溝通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情緒[22],加上實習后期許多護生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找工作、撰寫畢業(yè)論文上,對實習工作持消極應付的態(tài)度,這讓護生不能有效傾聽患者的主觀表述,沒有足夠的耐心向患者傳達有效信息,導致其臨床溝通能力下降。因此,帶教教師還要加強護生職業(yè)思想方面的教育,引導護生正確看待護理職業(yè),樹立良好的職業(yè)觀。
3.2.2 加強共同參與能力培養(yǎng) 共同參與主要是為滿足患者對公平的需求,讓患者參與到治療決策中,包括給予患者充足的時間述說、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讓患者參與治療目標制訂等[6]。共同參與能力是實現(xiàn)護患合作的基礎,可促進護患間的信息交流,使其相互信任。實習初期護生由于缺乏臨床溝通經(jīng)驗,溝通過程中容易忽視患者反應及缺少與患者互動[23];在護理操作中,護生更多的是關(guān)注自己完成既定的護理工作,向患者單向地傳達個人信息,容易忽略患者的參與度[24],這可能是實習初期護生共同參與維度得分最低的原因。隨著實習時間的延長,臨床溝通經(jīng)驗的積累,護生逐漸將溝通模式由“單向輸入”變?yōu)椤半p向交流”,因此,共同參與能力逐漸提高,實習后期護生共同參與維度得分最高。實習初期和中期的護生容易忽略患者感受,應注重其共同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有研究采用支架式教學法提高護生共同參與能力,支架式教學法以護生需求為導向,并強調(diào)溝通交流是雙向的,能夠讓護生關(guān)注患者的參與,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25]。
不同實習階段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存在差異,并且不同實習階段護生對臨床溝通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需求也存在差異[9]。實習后期,主要培養(yǎng)護生護患溝通技巧、護患糾紛防范、護理操作溝通等能力[19]。因此,帶教教師應明確不同實習階段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特點,針對護生臨床溝通能力培養(yǎng)需求,制訂針對性干預措施。
實習護生總體的臨床溝通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其臨床溝通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應加強敏銳傾聽和傳遞有效信息能力培養(yǎng)。不同實習階段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存在差異,隨著實習時間的推進,實習后期護生共同參與維度得分最高,因此,應重點培養(yǎng)其敏銳傾聽和傳遞有效信息能力,還應重點培養(yǎng)實習初期和中期護生與患者合作的能力,避免以自我為中心,忽略患者的感受和反饋。臨床帶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實習階段護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提高其臨床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