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波 皮丹丹 李迎
【摘要】精準教學是一種行為監(jiān)測和測量系統(tǒng),它根據(jù)標準速率圖表上顯示的表現(xiàn)頻率的變化做出教育決定,以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精準教學被用于各種各樣的行為教學中,也用于各種人群。我們基于孤獨癥孩子干預現(xiàn)狀中存在的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計劃調(diào)整不確定、教學評價主觀性過強等問題,擬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應用精準教學來實現(xiàn)干預效果最大化,初步建立精準教學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的應用框架。
【關鍵詞】精準教學? 孤獨癥? 應用行為干預? ABA
【基金項目】長沙市科技計劃項目(國際合作項目kh1901009)《精準教學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的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4-0184-03
精準教學(Precision Teaching)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Lindsley基于Skinner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是一種行為監(jiān)測和測量系統(tǒng),主要根據(jù)標準速率圖表(Standard Celeration Chart)上顯示的連續(xù)自我監(jiān)控的表現(xiàn)頻率的變化做出教育決定,以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1]。精準教學以行為主義理論作為基礎,觀測學生行為頻率(frequency)作為數(shù)據(jù)類型,將流暢度(fluency)作為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指標,用標準速率圖表作為學生行為記錄和分析的工具,頻率是精準教學實現(xiàn)精準效果的數(shù)據(jù)載體,標準速率圖表是實現(xiàn)精準教學的工具[2]。精準教學被用于教授書寫、數(shù)學、閱讀、職業(yè)技能、運動和娛樂技能等各種各樣的行為,也用于各種人群,包括正常發(fā)育人群和具有一系列心理和/或醫(yī)學診斷的個人,如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癥、情緒和行為障礙[3]。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fā)展障礙,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社交交流與社交互動障礙、興趣局限與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4]。目前,較為公認的我國的孤獨癥兒童約有300萬以上[5]。早期研究表明孤獨癥患者具有較大的可塑性[6]。目前關于孤獨癥有效干預的方法大多是基于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的教育和行為干預方法[7-8]。
孤獨癥兒童的行為干預倡導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9]。然而,從現(xiàn)有的眾多干預方法中選擇針對不同孤獨癥個體最有效的教學干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孤獨癥患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大以及本身學習特點的獨特性、黃金干預時間短等學習特征決定了孤獨癥教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最適合該個體的干預方法來獲得最大的干預效果。目前對孤獨癥的個性化教學雖然很受重視,但實踐情況不容樂觀[10]。由于孤獨癥患者本身的能力水平較低,在個性化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他們不能像正常學生那樣主動表達他們的需求,治療師只能通過他們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憑經(jīng)驗主觀判斷當前干預的有效性,判斷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導致了決策的有效性和滯后性。由此,我們希望借助精準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實現(xiàn)精準的個別化干預,為孤獨癥孩子帶來精準、高效的干預。
1.精準教學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的應用
筆者所在的湖南光琇醫(yī)院國際兒童生長發(fā)育早期監(jiān)測干預中心由中美兒科醫(yī)療專家和康復治療專家聯(lián)合組成,進行精準教學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的應用探究。下面將結合行業(yè)現(xiàn)狀對精準教學的實施過程進行介紹。
1.1精準定位
教學目標精準化是精準教學的第一步,用于識別和描述教學目標,以確??煽康臏y量目標行為。當前,在孤獨癥兒童的行為干預中,治療師常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有能力”等不精確的術語來確立教學目標。例如,在孤獨癥兒童的個別教育項目(IEP)中,短期目標的表述非常含糊,如“能夠準確地模仿大動作”“熟練掌握命名8個物品”。由于這種模糊性,治療師難以衡量兒童在實現(xiàn)各種目標方面的進步。精準教學則可以為孤獨癥兒童確立客觀的、精準的、具體的、可測量的精準教學目標,如在“模仿拍手”這一目標行為的制定過程中,首先對“模仿拍手”這一行為進行操作定義:看到另一個人兩手的手掌對手掌、手指對手指均勻拍擊,能自己做相同的動作。然后從速度和準確率上確立行為目標:10秒內(nèi)獨立完成6次拍手,正確率100%。這有助于治療師避免因為模糊的教學目標而導致教學不確定。另一方面,精準目標的確立為治療師在不同時段及不同治療師對該目標進行觀察與測量提供了判斷標準,保證了測量的一致性。并且,因為精準目標的確立,治療師團隊成員可以朝著相同的特定目標進行干預,實現(xiàn)干預效果最大化。
實際操作時,使用各項工具為孤獨癥兒童建立檔案,并在標準速率表的網(wǎng)絡平臺上錄入孤獨癥兒童的基本信息。然后梳理所得資料,綜合分析評估報告,針對每個兒童現(xiàn)階段具體情況制定干預計劃,內(nèi)容涉及精準的干預目標、精準的實施方法及評判標準等。并在標準速率表的網(wǎng)絡平臺上建立相應檔案。
1.2以測輔學
及時調(diào)整干預方案。在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傳統(tǒng)的行為干預中,治療師往往以一周或一月,甚至三個月才使用總結性的經(jīng)驗語言來評價兒童的學習表現(xiàn),然后根據(jù)經(jīng)驗制定、調(diào)整下一階段的干預計劃。這種記錄方式導致了干預計劃調(diào)整決策的滯后性,使得兒童存在的問題未能得到及時的解決,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固化,難以糾正。治療師失去了進行實時教學修改的能力,兒童失去了及時調(diào)整干預效果的機會。精準教學的“以測輔學”包含測量、記錄和決策等三大要素[11],以解決目前行為干預中存在的決策滯后性問題。
精準教學采用流暢度(準確度和速度)作為兒童學習發(fā)展的測量指標,以頻率作為流暢度的主要記錄指標。頻率指單位時間內(nèi)某一類型的反應發(fā)生的次數(shù),這比目前行為干預測量與評估中主流的以百分比(正確率)作為測量指標更能全面地衡量學生的表現(xiàn)。在決定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時,由于百分比會受孩子所得到的嘗試總次數(shù)影響,完全依賴正確反應的百分比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誤導治療師。如我在設定“模仿動作”這一目標行為的記錄和測量方式時,會使用頻率作為記錄指標,目標值被設定為30分鐘 10次,即模仿動作這一行為將測量正確反應,目標頻率為30分鐘內(nèi)正確反應10次。
記錄是將兒童的學習表現(xiàn)及時甚至實時地記錄在標準速率圖表上[11]。治療師對每日行為目標進行測量后,將測量所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標準速率圖表上。標準速率圖表是一種半對數(shù)圖表,可實現(xiàn)兒童實時表現(xiàn)數(shù)據(jù)的可視化[12]。標準速率圖表可以呈現(xiàn)兒童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也能通過發(fā)展速率線標定或表征兒童的發(fā)展情況,為后續(xù)決策提供依據(jù)。發(fā)展速率線的速率表征學生的學習速度,以正確反應頻率的發(fā)展速率線為例,速率較大表明學習速度較快,速率較為平坦表明學習幾乎沒有發(fā)生,速率為負值表明學生在退步[13]。標準速率圖表將兒童的發(fā)展變化趨勢可視化呈現(xiàn)出來,轉換成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形式,傳達給治療師,以此指導治療師進行精準教學決策。
決策是通過觀測標準速率圖表上兒童的學習表現(xiàn),依據(jù)決策原則及時甚至實時決策,若兒童存在問題及潛在問題則及時調(diào)整干預或教學過程[11]?;谌沼涗洈?shù)據(jù)一般決策原則是當出現(xiàn)以下問題時需對干預或教學過程進行改變:①3天中有2天數(shù)據(jù)目標達到目標水平;②連續(xù)4天數(shù)據(jù)沒有變化;③最低變化速率小于1.25;④正確反應呈下降趨勢;⑤連續(xù)3天或者更長時間的數(shù)據(jù)落在預期目標速率線之下;⑥錯誤的反應呈上升趨勢。
1.3可視化呈現(xiàn)、分析和解釋干預結果
標準速率圖表以圖形方式顯示目標行為的頻率,通過觀察速率線,可以快速地觀察到頻率的一般趨勢。這種可視化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幫助行為干預治療師改善需要通過整理大量的記錄資料再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做出決策的現(xiàn)狀,精準教學的標準速率圖表可以幫助行為干預治療師依據(jù)簡單的決策原則快速做出干預決策,這大大縮短了教學計劃調(diào)整的時間,也減輕了治療師教學工作的負擔,使治療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預計劃的實施中。另一方面,在對孤獨癥兒童進行行為干預的過程中,與家長進行對兒童干預結果、計劃的制定及調(diào)整的有效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將有利于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課堂的干預情況及確立課堂外的行為干預目標,同時,也利于治療師更全面地掌握兒童的行為表現(xiàn)。但是在目前的行為干預中,在給家長呈現(xiàn)、分析和解釋兒童干預結果時,存在結果呈現(xiàn)專業(yè)化、分析和解釋術語化的問題,這使得家長不能清晰地理解治療師所傳達的信息。精準教學標準速率圖表的可視化,使兒童的目標行為通過圖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兒童是否進步、是否退步,或者持平一目了然。治療師可以通過可視化的圖形對干預結果進行快速、通俗易懂的數(shù)據(jù)解釋,并且依據(jù)數(shù)據(jù)結果向家長解釋目前干預目標、方法及需要調(diào)整干預計劃的原因,這使得治療師與家長的溝通更高效、更簡便、更具體、更有理有據(jù)。
2.反思
我們基于孤獨癥孩子干預現(xiàn)狀中存在的教學目標模糊、調(diào)整教學計劃模糊、教學評價模糊等問題,考慮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應用精準教學來實現(xiàn)干預效果最大化。雖然初步建立了精準教學在孤獨癥行為干預中的應用框架,但較難評估這一改進的具體效果。未來應進行嚴謹?shù)目茖W研究,觀察應用精準教學及行為干預的實驗組與單純應用行為干預的對照組之間的干預效果差異,探討精準教學對孤獨癥兒童綜合能力提高及問題行為減少的行為干預的應用效果,建立精準教學在孤獨癥兒童行為干預的應用技術標準,構建新的孤獨癥兒童干預模式。
精準教學自20世紀60年代發(fā)展至今,國外已經(jīng)有多個成熟的精準教學系統(tǒng)來協(xié)助精準教學活動的開展,如AimChart、 Chartlytics和Aimstar[14]。這些計算機化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大大便利了精準教學的使用,使精準教學教師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制作圖表,而可以將更多時間用于干預計劃的實施中。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快速發(fā)展與發(fā)展信息化教育的當下,我們應加快構建本土的精準教學系統(tǒng),便于精準教學在我國的應用和發(fā)展[15-16]。
參考文獻:
[1]Lindsley. Precision Teaching’s Unique Legacy from B. F. Skinner[J]. 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 1991, 1(2): 253-266.
[2]吳偉.精準教學的歷史與反思[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3]D Ramey, Lydon S, Healy O,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cision Teach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6,3(3):179-195.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M].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5]Zhou H, Xu X, Yan W,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a: A Nationwide Multi?鄄center population?鄄based Study Among Children Aged 6 to 12 Years[J].Neuroscience Bulletin, 2020,36(9): 961-971.
[6]Bassett K, Green C J, Kazanjian A. Autism and Lovaas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ffectiveness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ssess?鄄ment in Health Care, 2001,17(2):252.
[7]劉艷虹,霍文瑤,胡曉毅.美國孤獨癥干預循證實踐研究報告的解讀[J].中國特殊教育,2017(2):31-36.
[8]王鶴鵬,陳艷妮,閆瑩玉,等.2020年美國國家孤獨癥專業(yè)發(fā)展中心(NPDC)循證實踐報告解讀和建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21,36(3):161-169.
[9]傅王倩,王勉,肖非.美國融合教育中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發(fā)展演變、實踐模式與經(jīng)驗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8,45(6):102-115.
[10]于素紅.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現(xiàn)實困境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特殊教育,2012(3):3-8.
[11]彭紅超,祝智庭.以測輔學:智慧教育境域中精準教學的核心機制[J].電化教育研究,2017,287(3):94-103.
[12]Richard M, Kubina JR. The Precis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anual[M].Pittsburgh, PA: Greatness Achieved Publishing Company, 2019.
[13]Calkin A B. Standard Celeration Charting[M]. Encyclopedia of Child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Springer US, 2011.
[14]Lovitz E D, Cihon T M, Eshleman J W.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Daily, Timed, and Typed Technical Term Definition Practice on Indicators of Fluency[J].Behavior Analysis in Practice, 2020(2):1-24.
[15]祝智庭,彭紅超.信息技術支持的高效知識教學:激發(fā)精準教學的活力[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8-25.
[16]付達杰,唐琳.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精準教學模式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27(7):12-18.
作者簡介:
林波(1963年6月-),男,湖南長沙人,醫(yī)學碩士,從事兒科臨床診療近30年,致力于高危新生兒診治,兒童生長發(fā)育、心理健康、營養(yǎng)管理的研究,尤其擅長于高危兒的健康管理和兒童自閉癥的早期診斷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