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誠
“520”,對有的人來說是愛情的吉日,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則是愛情的“忌日”。向暗戀已久的對象表白,成功了甜甜蜜蜜,失敗了凄凄慘慘。相信體會過一段“情傷”的朋友都會有體會,感情上遭遇的挫折似乎尤其令人“心痛”。通常情況下,這種“痛”會伴隨你很長一段日子,為什么“心痛比快樂更真實”?情感上的經(jīng)歷會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嗎?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無論是表白被拒還是屢遭劈腿,情感創(chuàng)傷可能是大部分人人生中能經(jīng)歷到的最重大的創(chuàng)傷。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實:無國界醫(yī)生組織曾經(jīng)派遣心理醫(yī)生為戰(zhàn)爭地區(qū)的民眾化解戰(zhàn)爭帶來的緊張情緒,出乎意料的是,80%的咨詢案例都與戰(zhàn)爭無關,而是與情感相關。由此可見,分手帶來的傷痛甚至超過處于戰(zhàn)亂的壓力。
愛情是體驗心痛的常見來源之一,古希臘神話中,愛神丘比特之箭讓人們相愛的同時,也會讓他們受傷。表白被拒絕固然“心痛”,但是有可能這種“心痛”并非僅是比喻。實驗中,科學家找了四十名最近剛“被甩”的失戀者。這些人需要看前任的照片并回想“被甩”的情景,除此之外還要體驗手臂輕微燙傷的痛感。通過記錄大腦活動,發(fā)現(xiàn)失戀和燙傷之痛激活的腦區(qū)有大片重合。也就是說,戀愛失敗確實會激發(fā)生理疼痛。所以,當你再聽到“想念是會呼吸的痛”類似的歌詞時,就可以意識到也許這種“痛”是真實存在的,就像被熱咖啡燙到手一樣的真實。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親密關系失敗會讓人產(chǎn)生真實的“痛感”,日常生活普通人的交往中的傷害也無處不在。在社交中,被孤立、被拒絕也會讓人產(chǎn)生“心痛”的感覺。
如果你認為表白被拒絕真的會讓自己死心,就想得太簡單了,事實上,許多人在表白被拒絕后反而會更加依戀對方,感到對方更加有魅力,換句話說,表白被拒不但讓你“痛”,還讓你愛上了這種“痛”。這是因為“被拒絕”激發(fā)了他/她對你的“挫折吸引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安東尼·瑞布金森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讓人持續(xù)聽一種聲音,同時觀察受試者的腦電波。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受試者對這種聲音刺激的反應越來越弱,腦電波的起伏越來越小,而一旦突然迫使聲音停止或者切換另外一種聲音刺激來源時,受試者的腦電波就會產(chǎn)生劇烈的反應。
愛情也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強烈刺激。當人長時間沉浸在其中時,就會對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一旦這種愛情刺激突然停止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內(nèi)心焦灼。值得一提的是,情侶分手后,失戀的一方會突然想起對方的很多“好”,覺得沒有對方自己就熬不過去了,也歸因于“挫折吸引力”。
除了“挫折吸引力”,對過去回憶的虛構(gòu)也容易導致我們陷入過去無法自拔。我們在回憶時,很容易“腦補”一些并不存在的細節(jié),或過度美化某些片段。
“初戀”在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因為這個名字常常就象征著美好和青春,并且我們往往留有遺憾。我們可能會在一遍又一遍地回憶中,不知不覺地給這段時光增添更多的情節(jié)和情感,然而,我們對一段感情的回憶往往是不符合實際的,記憶從來不是對真實事件的總結(jié),而是我們對過往經(jīng)歷的重新建構(gòu)。
研究發(fā)現(xiàn),回憶是比我們想象還要主觀的一樣東西,人的情緒、想象能力,信息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及身邊人的記憶,都會對我們的記憶產(chǎn)生影響。當人們在回憶過去發(fā)生的事件時,他們只會記得自己對其的評價,卻不會記得自己為什么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覺得童年有很多無法復制的美好,就連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長大后味道都變了,其實是因為年幼時零食少,現(xiàn)在看來平平無奇的東西,在當時給我們留下了“太棒了”“好期待好開心”的評價和印象。由此可見,我們對過去的無意識美化是讓我們難以走出來的重要原因,即使這種美化很多時候僅是我們的一廂情愿。
雖然結(jié)束一段關系很困難,但是我們依舊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自己走出情傷。譬如:我們可以參加其他活動來轉(zhuǎn)移注意力,去做點別的事情,創(chuàng)造新的回憶,讓這些新回憶占據(jù)你的精神空間。
當想起前任時,可以列出一些他/她的缺點,如“她其實控制欲很強”,“她一直都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做能幫你考慮到,這段戀情并沒有給你帶來太多積極作用,也會減輕你失去的痛苦。
除此之外,對周遭環(huán)境和個人習慣做一些小調(diào)整會幫助我們度過低谷,譬如:把家具移動到不同的位置,買一些飾品裝飾房間,或者換個地方學習、寫論文等??偟膩碚f,盡量避免那些容易讓你睹物思人的物件、空間或者習慣。
如果你目前的狀態(tài)還比較差,推薦一個叫作“培養(yǎng)對自己的同理心”的方法。做起來很簡單,就是祝愿他人和自己健康、快樂、平靜、不受痛苦。可以首先對身邊親近的人,比如好友、父母默念“希望你健康,希望你快樂,希望你沒有痛苦”,然后延伸到對自己的祝福,重點是要努力用心去表達祝福,并體會這種感受。